魏向阳
摘 要: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存在教师动手能力较弱、实训条件不完善、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部分高职院校探索实施师生入企教学模式,以此打破困境。本文就师生入企教学模式组织的不同做法进行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师生入企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会计行业特色、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的发展、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等因素,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会计“专家”进校园存在困难、高职院校实训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师生入企成为了必然选择。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师生入企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会计专业因具有办学成本低、学生就业环境相对较好等优势,受到高职院校的“青睐”,但在会计专业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会计分岗位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纳税实务实训、出纳实务实训等课程,但实训条件不完善,致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未达到教学目标。“纸上谈兵”无法突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应用性特点,不能体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特色,导致一度出现会计专业办学“一头热”。
由此看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生入企教学模式作为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一项重大教学改革举措,不仅迫切,而且十分必要。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师生入企教学模式的意义
首先,实现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元素的多元融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师生入企教学模式是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再创造,能够实现学生技术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教师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相融合、教学基本原理和生产案例相融合、专业建设和产业发展相融合的多元融合。
其次,有利于學生感受会计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现场直播”的穿透力是远远大于教师转播的。学生走进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接受企业“教师”的言传身教,目睹会计工作环境的严谨严肃,领略会计人员的敬业爱岗,参观会计人员的辛勤成果,心里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悟,深刻感受企业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敬畏感大有裨益。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学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
再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生在企业学习的内容有些是在学校学不到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师生入企教学模式为推动建立以“双向嵌入、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关系,构建起“校企协同、‘双师带徒,宜教宜师、亦生亦徒”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双元”育人机制提供了有益经验。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师生入企教学模式的误区
(一)认为师生入企即是外出自习
师生入企不等于外出自习。部分学生离开了学校,就像出笼的鸟,感觉像出门旅游一般。这样的话,师生入企教学模式并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师生入企教学模式是学生、学校与企业三方的有机统一,是三方共赢的教学模式。
(二)错把师生入企等同易地教学
师生入企不是易地教学。师生入企是为了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模式,而非单纯地换一个环境进行教学。
(三)把师生入企视作提前实习
师生入企不是提前实习。实习是学生理论学习的延伸,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的印证,是从认识到实践到再认识的提高过程,这是会计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实习环节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是学生进入会计“实战”的前奏。师生入企的问题导向性、模块化和时间的分隔性都与实习教学环节存在较大差异。
(四)认为师生入企就是全脱学习
师生入企不能一入了之。从某种意义上说,师生入企是高职院校“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积极举措。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以企业为媒介、为助力,提升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是“份内”的事情。如果学生入企后学校“全身而退”,这种做法既是教学角色主次不分的表现,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师生入企教学模式的对策
(一)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特点入企学习
紧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题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生入企的第一要义。这需要高职院校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校企合作政策,找准校企合作利益平衡点,协调好入企企业总账、出纳、工资、成本核算等会计岗位,把握好会计业务流程和时间节点,研制“对接谱系图”,努力做到“无缝对接”,完成师生入企工作。
(二)选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入企企业
选择入企企业不是越小越好,当然也不是越大越好。不管是选择制造企业还是选择商品流通企业,都应综合考量会计工作比较规范、出色,标准化程度较高,会计工作成绩显著的当地代表性企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生入企企业的选择应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教学进度要求、当地会计主管部门推荐以及校企双方的默契度等予以确定。一般倾向于中小型企业。当然选择有教学成功经验和范例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更佳。通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生入企,给企业经营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加强学校与入企企业联系,推动校外会计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师生入企“企业库”,建设师生入企长效机制,形成校企合作良性循环。
(三)做好高职会计入企功课
第一,高职院校应召集会计教研室教师充分论证入企需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导向”驱动,明确任务清单。诸如企业账簿体系是怎样建设的、代表性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是如何操作的以及纳税申报是如何完成的等。
第二,会计教研室应依据任务清单制订详尽的入企教学计划书(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课时、教学手段、教学实施等)。教务部门应根据教研室论证内容与结果,合理设定师生入企时间点、科学确定教学计划。
第三,做好配套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等相关工作。师生入企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应脚踏实地做好相应的一揽子工作,否则师生入企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入企师生的选择、往返安全工作、工作考核、配套规章制度的制定等工作都应认真研究落实。
(四)把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生入企教学的每个环节
入企学生应仔细确认业务流程、认真聆听企业“老师”讲解、学习企业“老师”操作、认真掌握操作要领、严格撰写入企学习日记,通过向企业“老师”汇报、与入企小组同学相互交流沟通,提升所学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跟随学生入企的学校“师傅”应依据学校教学计划要求、对照教学工作方案安排,“销号”处理入企学习环节,量化并合理确定入企学生的考核成绩,组织返校演练或技术比武展示入企效果,确保入企教学环节严谨、促进提升实践性教学质量。
(五)配好企业“老师”与学校“师傅”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规定,畅通行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教渠道,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企业“老师”与学校“师傅”相得益彰、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会计专业师生入企工作。企业“老师”不仅要能“做得出”,还要能“讲得出”。学校“师傅”要充分发挥教学组織作用,锦上添花地做好教学组织、效果提升等工作。
(六)选定合理的师生入企方式
企业很难一次接受大批量会计专业学生入企学习,这就需要在分散入企和集中入企的方式上做出合理选择。另外,是会计单专业入企,还是多专业协同入企,是单纯地教师入企,还是师生共同入企要根据校方的教学安排来做出合理的决定。
(七)厘清师生入企法律关系
师生入企是高职院校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常态,校企之间要依法明确双方权责,从而更好地维系、发展校企正常合作关系。对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安全责任划分及企业财务信息安全维护等都需要进行充分考虑,落实落细。
(八)认真做好师生入企总结与评价
学校应不断总结师生入企工作的经验与教训。哪些做法是要继续坚持的?哪些做法是要努力改进的?哪些企业是需要持续加强合作的?哪一个专题的师生入企任务完成得比较好?哪一个专题的师生入企任务完成效果不理想?对这些情况应长期关注、仔细研究,精益求精做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生入企工作。
(九)做好师生入企与实习、就业工作的衔接
实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生入企教学模式,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为学生实习、就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二是企业在会计人力资源上有了一定的选择性,学生在实习、就业的选择上也有了一定的认知了解。学校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学生实习、就业的前期准备工作。
五、小结
总之,实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生入企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会计教学的困难,对提升会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职业敬畏感、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产生较大助力,但如不按章法草草了事,则一定会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笔者所在学校师生入企教学模式改革获得了山东省职工教育协会的充分认可,学校被授予“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单位”。
参考文献:
[1]刘永东,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会计教学改革[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11).
[2]熊守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5(12).
[3]刘青,邓宁,张虹,等.会计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财会月刊,2011(6).
(作者单位:枣庄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