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激发发展动力活力

2022-05-30 10:48李文星
四川党的建设 2022年14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四川改革

李文星

核心提示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系列重要论述,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四川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对今后五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出部署。省委书记王晓晖强调,进一步强化改革意识,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推动各领域改革走深走实;要把四川开放发展放到世界经济格局和全国开放大局中谋划和推进,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持续提升四川省全方位开放合作水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自觉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注入强大动力活力。

奋进新征程

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吹响了团结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在发展环境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的大背景下,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美好愿景和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必须继续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闯关夺隘、攻坚克难,不断开辟四川发展新境界。

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要强化改革担当,依靠改革开放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报告从研判国际国内大局大势出发,深入分析了我省发展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从其严峻性来看,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省作为西部经济大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促进持续健康发展压力明显加大。从其复杂性来看,当前我省仍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阶段,面临提升发展质量与做大经济总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强中心城市与促进区域协调、兜牢民生底线与推动共同富裕等诸多双重任务,工作中的“两难”“多难”问题增多。何以解忧?唯有改革。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活力更强的发展新路,持续增强我省经济发展韧性和内在稳定性。

越是任务艰巨繁重,越要强化改革攻坚,依靠改革开放抢抓机遇、破难而进。报告围绕“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明确了未来五年六个方面的奋斗目标和七个领域的重点任务。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关键看能否抓住机遇、厚植优势、锻造“长板”,能否突破瓶颈、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报告深入分析了我省面临的重大机遇,包括“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在川叠加,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国家重大部署深入实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重大政策加快落地。这其中既有党中央为四川量身打造的战略机遇,也有我省发挥独特优势可以拼抢的“风口”机遇,还有必须通过创造性工作才能获得的危中之机。无论是哪一种机遇,其内涵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循守旧、甘于“躺赢”必然会错过,只有靠改革开放披荆斩棘、开辟新路,才能真正把握得住、利用得好。报告同时分析了我省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发展质量效益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领域还有短板弱项,等等,其中既有长期困扰四川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也有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集中力量打好改革攻坚战,更大力度推进对外开放,让四川发展支撑更有力、动力更强劲、优势更凸显。

越是矛盾隐患增多,越要强化改革韧劲,依靠改革开放化解风险、守牢底线。报告深入分析了我省存在的各类风险隐患,强调未来将面临更多逆风逆水的艰巨考验,挑战前所未有。从疫情防控看,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最终走向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我国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增大,全省防控工作面临严峻考验。从特殊省情看,我省除了意识形态、网络安全、公共安全等风险需要着力防范外,“冬春防火、夏秋防汛、四季防地灾、全年防地震”特征明显,民族地区治理仍面临不少难题。从经济安全看,随着我省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任务更重、隐忧增多,需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开放安全保障能力。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用改革开放的思路和办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方向、保持韧劲,在深化改革中筑牢制度屏障、提升治理能力,在扩大开放中集聚优质资源、增强经济韧性,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加快打造

改革开放新高地

改革开放新高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之一。报告对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作出部署,既体现了四川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的责任担当,也为团结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明确了重大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为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提供了方向指引。报告强调,“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出发,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引领推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改革开放工作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强调要增强改革动力,统筹抓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態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在研究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时,要求推进体制创新,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这些重要指示,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的殷切厚望,指明了我省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和着力重点,阐明了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根本动力所在,为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提供了根本遵循。

“迈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为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标注了时代坐标。报告分析了未来五年四川所处的历史方位,提出了改革开放新目标,标志着我省改革开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方面,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细化分解的256项改革任务总体完成,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出台的146项重要改革举措完成率超过90%,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等扎实推进,改革正从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向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转变。开放方面,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际班列运营效能持续提高,开放平台能级明显增强,正在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奋进新征程,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省改革开放必须也必将大有作为。

“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和开放门户功能”,为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明确了实践路径。报告绘就了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意味着改革力度更大、开放程度更深、示范要求更高。改革进入深水区,单兵突进常常举步维艰,系统集成方能冲破利益相对固化格局而收整体协同之效。报告提出支持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等建设,推动这些平台真正成为改革系统集成的标杆样板。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四川作为内陆省份,最大的短板在开放,最大的潜力也在开放。要在畅通开放大通道、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加快构筑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活力。

加快完善

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加快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鲜明主题。省委书记王晓晖强调,要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加快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报告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谋划部署了一系列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

完善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我省科技资源富集,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一方阵。发挥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以科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提出坚持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育创新创造文化,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最大限度让各类创新资源充分活跃起来,让更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出来。

完善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牵引作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四川最大的省情实际,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仍然是四川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报告提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双城经济圈建设内生动力。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是党中央对成渝地区的“点题”改革。要创新毗邻合作、园区共建、飞地经济等新模式,以跨省域、跨市域功能平台为重点,探索完善共建共享的公共资源配置、分工协同的产业合作、异地通办的政务服务等制度机制,努力向党中央交出一份合格答卷。报告提出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要坚定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不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完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夯实美丽四川建设的制度支撑。巴山蜀水只有在绿色装点下才会更加美丽,天府四川只有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才会充满生机活力。报告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作出部署。扛起上游责任、强化上游担当,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关键是落实党中央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碳达峰行动,建立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努力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完善开放发展体制机制,持续提升全方位开放合作水平。四川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是国家内陆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依托。报告对提高开放通道效能、增强开放平台能级、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等作出部署。要深化“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中欧班列(成渝)运营效能,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积极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完善共享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报告突出为人民创造幸福安逸生活这个总取向,对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等作出部署。惠民生关键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现实问题,实施更多有温度的政策举措、暖民心的切实行动。要强化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加大城乡特殊困难群众帮扶力度,努力让人民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更优的生活品质、更美的生活环境、更好的生活体验。

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巩固和发展新时代治蜀兴川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报告把保安全作为做好四川各项工作的底线要求,对推进平安四川建设等作出部署。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健全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网络安全保障、社会治安防控和应急管理等体系,完善经济安全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穩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以钉钉子精神

推动改革开放部署落地见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省委书记王晓晖强调,要加强改革进展跟踪调度,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更大实效。坚决贯彻省党代会精神,要聚焦改革开放重大部署、重点任务、重要举措,凝心聚力、笃行实干,以务实作风和钉钉子精神把报告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对表党中央部署要求抓落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精准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系列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理清工作思路和工作抓手,一件一件推进、一项一项落实。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主体责任链条,对重大任务全程跟进、一抓到底,确保党中央改革开放部署在四川真落地、四川在全国改革开放全局中走在前。

鼓励基层探索创新抓落实。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引导各地增强“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因地制宜谋划推进原创性原动力改革,创造更多在全国叫得响立得住、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完善改革试点分层分类统筹和动态推进机制,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形成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

健全工作运行机制抓落实。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注重跨领域跨部门联动衔接,强化政策协同配套,促进各项举措在实施中相互促进,在成效上相得益彰。完善督办督察机制,健全重大事项定期督察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列出清单、明确责任、限定时间、挂账整改。完善考评激励机制,突出实效评估,强化实绩考核,表彰宣传先进典型,营造推进改革开放良好氛围。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只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不断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被誉为改革策源地和开放新高地的四川,就一定能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四川改革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改革之路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