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玮
18世纪,普鲁士的腓特烈一世,有个挺诡异的爱好:组建巨人掷弹兵团。他专门收罗高个子来组成这个兵团。
后来他神经了,开始派人在全欧洲各地收罗巨人,以及高个子女人,好生出高个子来完善巨人掷弹兵团。按富勒先生在《西洋世界军事史》的说法,当时连意大利乡村马戏团的人,都把自己表演用的巨人,用铁链拴住,以免被哪个普鲁士探子抓走……
古时人们对身高的世俗偏见,丝毫不加遮掩。中国神话有土行孙,欧洲传说有矮人,都很擅长在地下活动。
而矮个子配高美人,则是这种偏见的延伸,很容易就被塑造成“矮个子配不上高美人”。武大郎与潘金莲遭遇了什么,我们都熟悉了。
《乱世佳人》里,斯佳丽的父亲杰拉德是个矮个子,妈妈爱伦是个高挑美人。爱伦因为心爱的人离乡而死,于是决定嫁给杰拉德时,性子倨傲的杰拉德大感意外,一生中第一次觉得自己配不上——是的,矮个子就这么可怜。
哪怕到了现代,保持传统想法的人,依然不少。冯骥才先生有个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那里头,邻居是可以公开嘲笑矮丈夫与高妻子的。比如,老爷子可以把桌上的细长空酒瓶和矮墩墩的猪肉罐头摆在一起,说:“就是楼下那高女人和她的短爷儿们!”高妻子也会被质问:“你是不是图这家伙有钱,才嫁给他的?没钱,谁要这么个矮子!”这点偏见,千年不变。
网球巨星阿加西在自传里提过,他有生以来唯一一次穿增高鞋垫,是他第一次婚礼:因为他180厘米,他那位著名的明星老婆波姬小丝183厘米,而波姬小丝拒绝显得比新郎高。
偏现代一点的作品,能够为小个子张目。比如《权力的游戏》中小恶魔提利昂,几乎是全书最聪明的人,也是主角之一。虽然他也说过那句哀婉的台词:对他父亲而言,侏儒也就是个私生子。
有趣的倒是身高在政治上的运用。古埃及贵族穿高跟鞋,平民多赤脚。哪位会说,埃及多沙,贵族穿鞋也不奇怪——但高跟鞋,那意味就不同了。埃及壁画更有个出名的不写实定律:凡是法老,个个身材魁伟;凡是平民奴隶,个个微渺小巧。古希腊戏剧里,主角也要穿木质高跟鞋,以便与配角区分开来:“我高一头呢!”
赵武灵王当年化装成使臣去看秦昭王,昭王是從赵武灵王的身高,判断出他不是人臣的——身高,甚至跟职位挂钩呢。
16世纪,高跟鞋在法国流行,男人穿10厘米左右高跟鞋相当常见,比如路易十四就热衷此道:没法子,他只有156厘米嘛。
既然身高很要紧,那吹嘘自己的身高,打压对方的身高,就很有意义了。比如有个众所周知的传说,说拿破仑矮得很,证据是他只有五尺二寸,按英尺算是158厘米——这其实更像是英国人搞的花招。因为拿破仑五尺二寸乃是法尺,折合168厘米,这在19世纪初不算多矮。类似的,英国人就极少谈论滑铁卢击败拿破仑的英国铁公爵威灵顿,其实只有大概5英尺8英寸,即173厘米身高,而且据说“上长下短”,骑马比较帅气,下了地就要打折扣。英国史上最卓越的海军将领纳尔逊,索性只有5英尺5英寸,即165厘米,还不如拿破仑呢!
所以政治人物的身高很是要紧,关系到男子气概呢。政客都要想法子拍点自己高大伟岸的照片,以显得自己卓尔不群;如果没办法,就尽量拍点铁汉酷照,秀秀肌肉吧。《大独裁者》里,卓别林扮的希特勒,还要和墨索里尼斗座位高低呢,这可不单是斗气,真是能在气势上胜一筹。
说到这里,斗座位高低,中国也是有的。
隋朝有个叫何稠的能人,认为君臣在车里一起挤着不好,于是改造了车:侍臣在车上站着,另外搞一个所谓“须弥平坐”,让天子“独居其上”,就是位置垫高一点,显得天子威风凛凛。这种小小的巧思,得到了隋炀帝大大的赞许:毕竟,隋炀帝这种爱出风头好大喜功的人,最喜欢这种表面气派可以高人一等的设计啦!
(摘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