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锋
上课前,我正在给学生们讲《盲人摸象》的故事。这是一个“老”故事了,学生们早就听过无数次,他们围着我,只是想听听我会不会新编故事。最后让他们失望了——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故事都没有讲出什么新意来。
学生们面带遗憾(hàn)地回到座位上。我回到讲台上,接着刚才的故事往下讲:“一个人的文学感受是需要像那些盲人一样‘真实和‘实话实说的。盲人的眼睛看不到,手触摸、感知到的事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真实的,他们说的话也没有错。”
“啊?”惊呼声此起彼伏。
这打破了学生们对这个老故事的刻板印象——盲人摸象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揣(chuǎi)测——这段话他们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
我接着说道:“在写作中,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感知,也应该做到:自己眼里看到的形象是什么样子,就写成什么样子。”
出乎意料地,在短暂的沉默过后,是一迭声的惊喜。
“老师,真的可以这样吗?”
“天呐!我写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会不会把我妈气晕?”
“不要担心你妈了,你先担心一下会不会把老师气晕吧!”
那一刻,叽叽喳(zhā)喳的他们快乐得像在电线杆上斗嘴的小麻雀。
终于,在纷杂的讨论后,骆辛冉举手提出了一个让我觉得匪夷所思但又理所当然的问题:“老师,自己的内心感受也可以是真实吗?”
“当然!” 我肯定地说,“我们的眼睛一睁开就会看到很多事物,那你们会把看到的所有事物都告诉别人嗎?”
学生们陆陆续续开始摇头:“不会。”
当然是不会的,那么多事物,我们怎么说得完呢?
“会被我们以语言诉说、以文字纪录的事物,必然是因为这件事物让我们的内心有了波澜(lán)。这个波澜可能很大,是波澜壮阔的海浪;这个波澜也可能很小,只是微微的涟漪(lián yī)。无论大小,都是感受。”我顿了顿,“这样的有感而发、触景生情最能打动人心,是最盛大的诗意!”
写作,不管体裁如何,就是要把真实的认识和感知记录下来——我让他们把这句话记在了笔记本的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