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利民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素养,教师在实践教育中就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时,要結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解决好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生理以及心理发展变化剧烈,教师要对学生多一些引导,解决好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形成原因分析
(一)心理健康问题
初中生在学习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和挑战,为了有效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提升学习能力,学生心理健康是基础条件。从当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来看,一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从以下几点问题进行阐述。
1.学生挫折适应性差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承受能力弱,缺少情绪管理的能力并且善变。初中阶段也是学生面对挫折比较多的时期,学生会面对学习以及人际关系和兴趣等方面的困难。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这些困难面前无法有效应对,容易造成心理方面的困扰。学生在应对困难和挫折时主要的反应方式有积极反应和消极反应两种。消极反应的就是习惯化以及固定化,逐渐转化成严重的以及长期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挫折适应性差,对遇到的问题和挫折不愿意寻找其他途径来解决,这样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更为直接、严重的影响。
2.学习层面问题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多样的,其中学习层面问题比较突出,有来自父母对孩子的寄托,有教师对学生的期盼,有同学间的相互竞争,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精神上也会容易萎靡不振,造成食欲不振以及神经衰弱等问题。而厌学是初中生心理健康中的重要问题,学习成绩差,不愿学,考试焦虑,尤其是面临重要考试时焦虑会更为严重。初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思维发展不成熟,学习方面应对的能力有限,学习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3.人际关系差
初中生在人际关系方面不能灵活应对,也对心理健康造成了影响。学生间关系、学生和教师关系、学生和父母的关系,没有找到妥善处理的方法,必然会对初中生心理健康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教师对学生不是很理解,信任度不够,教师认知偏差等,造成了学生压抑的心理,甚至是有攻击性的行为。学生没有被同学接纳、支持,缺乏归属感,造成了同学关系紧张,想要恢复关系但没有具体可行的办法,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学生和父母间的关系,家长采取专制式的方式和子女沟通,容易造成孩子孤僻以及专横性格,在这些细节问题上没有加强重视,比较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4.学生虚荣心强及缺乏毅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狭隘自私以及虚荣心强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学生没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意识,学习以及生活中喜欢表扬和赞许,不喜欢听批评的话,有比自己强的同学会冷嘲热讽,推脱责任,并有比较强的报复心。学生缺乏毅力,提不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及决心,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问题形成原因
造成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不同的原因详细分析,找到问题的生发点,才能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如学生自身原因,初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迅速,但自身知识储备以及阅历和经验还相对比较少,各方面发展不成熟,遇到困难以及疑惑时,有排斥以及逆反情绪。如果没有恰当处理,会变成心理问题。初中生有比较强的自我意识,容易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教师如果没有正确地控制管理和交流分寸,比较容易刺激学生负面情绪,容易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还由于学校教育方面没有完善,大环境影响下,学校办学水平的衡量标准是升学率,有的学校和教师把精力集中到教育教学上,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提高学校的升学率。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没有差异化看待,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必然会造成学生只重视成绩。采取强化教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升成绩,虽然能短时间内获得成效,但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造成学生精神紧张。学生最终的学习期望如果落空,会产生比较大的失落感,对学生心理产生压力,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家庭因素至关重要。生活当中孩子与父母沟通是彼此相互理解的重要渠道,而在现实状况中,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中,选择无条件满足孩子要求,或是对孩子打骂苛责,没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和子女间的沟通不深入。有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在没有良好的家庭氛围下,容易产生孤僻以及不合群的问题,这就不利于初中生的良好发展。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解决处理,就必然会对初中生健康产生直接威胁,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重视。
(一)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就需要创新教育环境,从教育环境创造环节加强重视。学校对初中生心理健康要有充分的重视,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当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各界的关注,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学校领导,对这方面要有一定的认识,要充分重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育工作当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学生实际心理健康状况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形成优质坚强的意志,有效改善学生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实践教育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质量,就需要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做好心理咨询,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初中生如果遇到相应的难题和面对各种压力时,就要采取咨询以及宣泄和倾吐等方式来释放,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建立阳光、自信的健康心态。
(二)有效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时,教师要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手段,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如对学生进行抗挫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师要帮助孩子运用正确方式以及心态对待挫折,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发现学生身上的潜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引导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应对,形成阳光的心态。抗挫能力培养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案例讲述,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促进学生从中能有收获,并付诸实践。另外,对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也比较关键,教育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学生间发生冲突,很大原因是情绪控制能力弱,冲动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简单、方便的情绪调控方法,学生在感到有压力的时候可通过写日记以及谈心的方式缓解压力,情绪低落时可通过听音乐以及散步等方式调控情绪,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中彼此的权利以及责任,平等对待对方,认识到尊重自己如同尊重他人,和同伴间要加强合作,人际交往不能只是考虑自身感受,需要体谅他人,接受善意批评。只有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才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优化家庭教育的方式
家庭教育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的因素,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就需要运用正确的养育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格。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养育方式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家长不能只负责孩子的生活所需,更要担负起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孩子身心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教育中家长采取温和的态度以及民主、宽松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能起到积极作用,而用过分严厉以及过分溺爱的方式,孩子的情绪障碍以及性格缺陷就会比较突出。所以家庭成员要和谐交流,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幸福感以及安全感,给孩子更多的关注,不过分严厉和溺爱,积极发扬民主,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以及自理能力,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形成健全人格,用健康心态积极面对困难,才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四)发挥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功能
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需要班主任积极参与,班主任在学校和学生接触比较频繁,对学生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班主任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环境,避免学生经常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平和、积极的心理,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班主任在对初中生心理疏导方面,可从生活、学习两个层面出发,如在生活辅导上,针对初中生的具体生活问题,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生活心态,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辅导,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样化方式辅导学生高效学习,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传授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建立自信,在班主任的监督和激励之下,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发展综合能力。
三、结语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生自身、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需要优化,形成合力。上文就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举措,如家庭教育要优化模式,学校要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