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晓梅
社会适应能力是围绕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生存能力以及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三个方面展开的。培智学生的大脑发育低于常人,缺乏对外界事物和环境的独立判断和行动能力,这些差异促使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普通学生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对培智学生进行相关能力训练时,需要根据这些特质来有针对性地培养。培智学生将来要和普通学生一样离开校园走入社会,成为未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一分子。因此,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有必要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劳动者,培养方式的操作性和职业性要强,同时更要关注培智学生的心灵成长,努力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通过轻松且有目的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帮助培智学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一、培养培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一)适应人才经济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的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在同时增长。未来经济竞争中需要的是更全面、更具有自主性的人才,这种综合性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基础上的。作为特殊教育的从业者,在对培智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跟随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对培智学生进行有目标、有战略性的培养。在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上应积极地做出符合培智学生自身特点的改良和调整,加强对特殊教育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让培智学校的教育方针兼具前瞻性和实用性,从而在满足社会发展的同时使智力障碍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
(二)教育改革标准下的新契机
过去对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如教学手段缺乏多样化、教学内容未结合具体实践等,这种脱离社会发展的教育形式,严重阻碍了培智学生的身心发育和成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智学生的教学模式应有新的转变和完善,一方面应契合教育改革的标准;另一方面要满足智力障碍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培智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在智力和行动力上都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在学生脱离学校进入职场生活时,社会制度对学生的要求和制约是大致相同的,這就需要培智学校的教师分析培智学生未来的人生走向和职业规划,提前为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悉心培养。
(三)满足培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培智学生存在智力和行为上的双重缺陷,因此,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生存意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传统的特殊教育学校对残障学生的教育方式以教授知识常识补偿智力缺陷为主,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行为潜能的开发和自主适应能力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内在需求,教育流于形式,使残障学生在接受培智教育后,在社会适应能力和心智发展上并没有显著提升,其实际的生存需求和社会融入度也并没有得到满足。因此,现阶段对培智学生进行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能够弥补过去传统残障教育的缺失,有利于帮助培智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心理适应机制,使其顺利融入社会生活。
二、培智学生的教育管理现状
培智学生群体主要是指在智力、心理、行为等方面具有不同缺陷和障碍的学生。残障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特殊群体,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会比正常学生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目前,我国培智学生的受教育比例和程度普遍较低。残障学生群体从最初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就低于正常学生,这一被动的教育开端和教育教学的缺陷现象,在偏远山区和落后的小城市尤为明显。能够顺利完成高等教育的培智学生少之又少,这就导致培智学生的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整体较差。许多培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会因为家庭的经济压力导致学生无法入学,或由于学校的教学环境与普通学校的差距而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学习需要,还会因师资力量的薄弱影响最终培养效果。以上种种原因使培智学生无法享受正常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致使培智学生距离做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目标越来越远,这种失衡和不完善的教育教学现象应当引起社会各界教育管理者和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和反思。
三、提升培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社会对培智学生的认知误区
培智学生作为特殊的受教育群体,是社会受教育群体中的小众部分。作为小部分的受教育群体,导致社会中的大部分人对其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全面。一方面,部分家长由于孩子在智力和行为上存在缺陷,对孩子进行特殊对待,将孩子刻意地保护起来,不让孩子去接触太多的陌生人,并且生活起居都由家长一手操办,生怕对孩子哪方面照顾得不够周全。另一方面,社会上的部分人员认为,存在智力障碍的学生是无法被教化和改变的,从而导致培智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机会的缺失。培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越差,社会对培智学生不可教育的错误观念就越发稳固,长此以往,进入一个负面循环中。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培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开展有效措施去扭转这种认知局面,打破社会和家庭对培智学生的负面认知和眼光。以校园教育为纽带去连结家庭和社会层面,让更多的人能对这些受特殊教育的学生产生新的看法和认知,促使更多的关爱和责任感参与到残障学生的教育培养中,为培智学生共同创造一个和谐进步的教育大环境。
(二)创设生活实践场景,锻炼培智学生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培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培智学生由于智力和行为上的缺陷,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普通学生通过简单地学习模仿就能学会的生活基本技能,对于培智学生来说却是一件需要有针对性反复练习才能完成的目标。因此,培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这一特殊教育特点,为培智学生开展有目的性的生活实践活动,让培智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的实践活动中,锻炼自理能力以及完善日常生活技能,保证学生日后可以独立且正常地进行社会活动。在具体的培养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对培智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对组内成员起到互学互助、共同进步的训练效果。积极为培智学生创设不同的生活实践场景进行能力培养,如去超市购物的场景、去医院看病的场景、去书店买书的场景、居家整理床铺的场景、在班级打扫教室的场景等。让培智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场景教学活动,练习自理实操技能的同时丰富生活常识和阅历。通过这种小组训练的模式,对培智学生快速融入集体生活也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对培智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引导,进行适当辅助和鼓励,从而加快培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专业技能,提升培智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
为了帮助有智力缺陷的学生日后更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培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为学生提前做好生存技能培养的准备。学校可以为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培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和技能训练,根据学生的具体个性差异和智力行为缺陷程度,为学生提供不同的专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如餐饮服务行业、技术工人方向、按摩护理行业、图书管理工作等,合理地利用校园环境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培养和实践的场所,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能够很好地适应和协调这些特定场景中会发生的問题。培智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应积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和社区去熟悉和体验真实的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亲身体会各个场景和岗位工作所需的具体技能和职责所在,让培智学生通过沉浸式的情景职业技能教学去丰富自己的职业体验,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通过为培智学生提供丰富的技能体验,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日后生存提供能力保障,为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打好基础。
(四)结合文体运动和心理治疗帮助培智学生塑造人格
首先,体育元素的融入不仅对培智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帮助,同时可以间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常规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运动竞技、团队比赛、体育游戏等方式,锻炼学生的体魄和肢体协调能力,通过多种体育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无论是在单人竞赛还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参赛,在这些体育比赛的过程中,学生都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彼此协作,经历重重困难最终实现运动的目标。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坚毅的性格品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协作意识。这些优秀品质的培养都是良好社会适应能力所包含的必需品质,正常的学生需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和体验,对于培智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其次,音乐和美术教育也应积极融入特殊学生的教育范畴之内,这些文体教学因素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起到的辅助和促进作用不容小觑。作为培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还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观察学生的状态和变化,对智力障碍明显和心理状态不稳定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必要时应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和疏导服务。
总之,社会适应能力是学生步入社会前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帮助培智学生提升这种能力的过程中,需要特殊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予特殊学生更多的爱心和鼓励,通过从改变社会对培智学生认识的误区开始,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活实践场景来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通过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来解决培智学生未来就业的问题;通过文体熏陶和心理疏导来帮助培智学生塑造完整人格,用这些立体化的能力培养方式,为培智学生未来融入社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