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代年轻人,已经电子疲劳了

2022-05-30 10:48:04古月一刀
看世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大作任天堂娱乐

古月一刀

2019年7月11日,微软在伦敦开设欧洲首家零售店,开店首日吸引了很多顾客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正经玩过一款游戏了。

不是失去兴趣。小学生时期就着迷电子游戏的我,深知这是自己为数不多的长期爱好之一。每每新游戏问世,我都会为之激动不已。

也不是没有好作品。虽然受到疫情影响,近年大作较以往少了不少,但依然涌现了诸如《艾尔登法环》《极乐迪斯科》《双人成行》《极限竞速:地平线5》这样的佳作。

更不是缺游戏。Steam游戏库持续“喜加一”,Switch卡带月均一张地购入,再加上Xbox平台“西瓜皮”会员的海量试玩权,它们就像是三千后宫佳丽,等着帝王的临幸。

原因是—我患上了“电子阳痿”。

力不从心

这是诞生于游戏玩家群体的一个新兴词语,指的是一个人面对游戏库里的一大堆游戏,连打开的欲望都没有,要么就是打开玩一小会儿就索然无味,无法获得沉浸感。

“病情严重”的人,甚至会出现购买完游戏,懒得拆包装以及不愿安装的现象。看着抽屉里一堆崭新的卡带,他们心里毫无波动,“自己凭本事买来的,凭什么还要玩”。

我并非没有挣扎过。

为了玩一款心仪已久的大作,我通常会尽量提早完成当周的工作,给游玩凑出整段不被打扰的时间。为了全身心地沉浸游戏世界,我会在前一天提早入睡,养精蓄锐。在玩之前,我会不断地自我诘问:“我准备好了吗?我体力充足吗?我状态ok吧?”

如临大敌的感觉,让我逼着自己把一切杂事处理好,玩之前焚香点茶,沐浴更衣,只为发挥最佳状態。

然而才玩没多久,我就感到力不从心了。

背景故事稍微复杂一点就读不下去,关卡设计得越是精巧我就越觉得麻烦,以往特别喜欢的创意性的玩法,如今只觉得学习起来太过困难。明明我已是全副武装,心里却打起了退堂鼓,短暂操作了半小时后就把游戏关闭了。

这样的事接连发生了几次,我躺平了。虽然不愿承认,但我也明白了当下的自身状况,应该是“痿”了吧。

我已经不是那个会为了学习新游戏,从网上搜集攻略抄满整个笔记本的少年了。我也再不会为了打到一件装备,蹲守电脑前整宿整宿不睡觉了。

一个人面对游戏库里的一大堆游戏,连打开的欲望都没有,要么就是打开玩一小会儿就索然无味,无法获得沉浸感。

Switch卡带

以前我最鄙夷的那种“无脑砍杀”游戏,现在却变成了最适合我的游戏内容。比起那种绞尽脑汁、斗智斗勇的成就感,动动鼠标就能获得的廉价快感,反而成了我的解压良药。

不过后来,我连“无脑游戏”也不愿打开了。我有很多充足理由:好游戏玩起来太费精力,垃圾游戏玩起来浪费时间。这周还要工作,明天还要健身,稍微觉得哪一点不太对劲,我就会放弃玩游戏的计划,甚至不愿坐到那张前年买的电竞座椅上。

躺在沙发上,用手机打开视频网站,看自己喜欢的UP主的试玩视频,也就是所谓的“云游戏”,变成了我体验游戏的主要方式。

看到这款游戏,了解游戏内容,知道与其有关的梗,已然满足了我。

破圈

“电子阳痿”之所以能够出圈,不仅是因为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玩家有心无力的状态,还因为其已经破圈,蔓延到了其他娱乐形式中。

比如,工作结束后的社畜回到家,本想好好消遣一下,但面对一大堆书、电影、电视剧等,却完全没有打开的欲望,结果最后花了更多时间去刷手机和短视频。

看书,稍微正经点的就看不进去,最多看看网络写手的爽文。

看书,稍微正经点的就看不进去,最多看看网络写手的爽文。

看电影,除了喜剧和动作片,豆瓣评分超过7分的剧情片,大概率看不进去。视频网站上浏览历史最多的,是“5分钟带你看完×××”系列。

看电视剧,完整看下来的好作品,还要停留在大学时代追的美剧和日剧。国内的电视剧,基本上都是倍速加快进“浏览”完的。

这样的现象,已并非孤例,不只出现在青年劳动者的身上,也早早出现在了中年人以及部分青少年的身上。原本听上去是轻松的消遣娱乐,反而成为了人们的负担,导致他们不愿去做。

心理咨询师崔庆龙对此做过分析,他认为人们对于娱乐消费方式愈发抗拒,在于那些高质量的娱乐,需要一个人在心理上没有额外负荷,有着充裕的时间和心理许可的时候,才能得到全然的沉浸。

用心理效能和心理空间的角度来阐述的话,前者就像是CPU的性能,后者是运行内存RAM的空间大小。人们之所以青睐碎片化的事情,是因为仅有的心理效能水平无法负载一个大型程序,同时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加载一个新的独立进程。

我们知道一部电影是好电影,也知道一个游戏是口碑大作,但你就是没有点开的欲望,因为它太吃“性能”了。

比如身为一个社畜,每天下班都快累死了,打开游戏机勉强玩两个小时。有些人一星期才能打开一次游戏,被中断的体验根本连不上,根本谈不上娱乐。

如果把仅有的宝贵时间投入高质量的娱乐,一是时间不够,二是带来的反馈可能并非是纯粹的快感,并没法消除人们的疲惫,还有可能让体验者更加疲惫,因为消耗了他们的脑力和注意力。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人们不愿接受的。

UP主“半佛仙人”也写过一篇文章分析过“电子阳痿”,他认为电子阳痿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对低效的厌恶。现代人越来越没法承受“低效”,总觉得效率低就会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任何事情都想要一次做到完美,如果做不到完美就干脆不做,如果做出来没有新花样也不如不做。

《艾尔登法环》

《极乐迪斯科》

《极限竞速:地平线5》

越来越不敢读有价值的书,因为害怕自己的状态吸收不了。越来越不敢看有意义的电影,因为害怕自己一个走神就错过某个关键细节。越来越没有耐心看长内容,因为不想分析只想要一个简单明确的结果。

最终,只有那些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娱乐能让我们毫无负担地去投入,我们可以随时丢弃它们,而不会感觉可惜。

如何治愈?

我想,短时间内我恐怕无法脱离“电子阳痿”的状态了。

我还记得,学生时代高强度投入一款游戏的状态—废寝忘食地打怪升级,试图在某个区获得高排名,把时间和精力疯狂灌溉在上面。

虽然客观来说,从当时的财力来看,我不可能在玩家中获得什么成就。毕竟好的装备都需要金钱支撑,我付出的时间也远远赶不上那些“游戏狂魔”。但我就是一厢情愿地玩,在那里我能感受到快乐和激情。

但现在,我早已不是那个状态了。每个游戏,每个电视剧,每部电影,每本书,在打开前我都不由自主地会去计算“值不值得”。如果我判断不值得,我就不愿打开,我宁愿吃“奶头乐”的娱乐品,我也不愿多花费宝贵的时间。

当我知道我没法成为游戏里的高手,没法从这部电影中获得感动或笑料的话,没有完整时间去感受作品魅力的话,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舍弃它。那种不能尽兴的、无法到达顶峰的感觉,我无法接受,宁愿“破罐子破摔”。

任天堂老少咸宜的游戏形式

娱乐变成了负担,这種本末倒置,不禁让人感到讽刺。

一本叫《游戏的人:文化的游戏要素研究》的书,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对于人来说,游戏本身并不用来追寻什么目的,找乐子本身就已经是人所追寻的目的。

此书所指的“游戏”,并非电子游戏,而是一切寻找乐趣的行为。书中说道,人一旦开始停止找乐子,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向着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转变。

没有人愿意成为机器人,没有人想失去对娱乐的兴趣。

有一些娱乐是可以让我们稍微远离“电子阳痿”所带来的那种恐惧的,比如以游戏性见长的任天堂系作品。

很多人对低幼画风的任天堂游戏是嗤之以鼻的,他们更爱画风写实、设计精美的3A大作,那种让电脑风扇转得呼呼响的性能作品。

但现在看来,任天堂老少咸宜的游戏形式,好像才是治愈“电子阳痿”的良药:不用像上班一样清理所谓的“开放式地图”也能推进游戏进程;无论何时都能开始和结束,不用怕因为中断太久失去“通关兴趣”;不管你的对手玩不玩游戏,简单的操作方式都能让几乎每一个人享受到纯粹的快乐。

如果你无法改变外部环境,想玩又玩不进去游戏、想看又看不进去电影的话,放弃“大作”,用慢节奏的方式体验一些重视艺术性和娱乐性的作品,或许也能慢慢获得治愈。

责任编辑何任远 hry@nfcmag.com

猜你喜欢
大作任天堂娱乐
风雨大作
环球时报(2022-09-05)2022-09-05 15:22:08
任天堂成立电影公司计划开发多部游戏改编作品
综艺报(2022年14期)2022-05-30 10:48:04
超市大作战
任天堂Wii体感手柄被判侵犯专利权
任天堂确认Wii U将停产
消费电子(2016年12期)2017-01-19 13:56:48
娱乐眼
都市丽人(2016年7期)2016-08-03 09:57:49
画廊
娱乐眼
都市丽人(2015年5期)2015-03-20 13:34:01
娱乐眼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29
娱乐眼
都市丽人(2015年2期)2015-03-20 13: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