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2-05-30 22:53王华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历史

王华

高中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记忆不同时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经过及意义比较困难,而且是影响教学进度的难点。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利用图片或影视作品,加深学生对某个事件的印象,从而达到帮助他们记忆的目的。可这样的方式,会让一些事件的讲解经不起推敲,引发学生过度理解。依据史料教学的理论,提出详细的教学要求,再通过这样的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教材内容,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价值。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理论

(一)培养学生总结历史的能力

大多数历史事件的进展,都伴随着其他事件的推进或主要人物在当中所做的贡献。因此,学生从教材中认识到的某个人物,很可能会贯穿那个特定时期的大多数历史事件,给学生学习相关历史造成一定的模糊印象。通过史料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客观认识人物的立体思维,可以通过培养学生总结所学历史内容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认识新的历史人物及事件,使教学不再因学生的记忆难题,而出现效果上的不佳[1]。

(二)有利于创设教学历史情境

真实的历史总是发生在特定时期,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其中,战争的发生,主要是源于某区域内人类利用资源不均衡,导致强势的一方对弱势的一方进行攻击,最终以双方绝对性胜利优势而终结。而和平年代的战争,往往来自政治力量上的不均衡,存在国家内战及人民生存利益上的争端。单纯从个人视角来了解历史,并不足以让学生认识到这样的深意。而史料教学可通过唤醒学生对某段历史的回忆,创设有利于他们深度理解和认识历史的丰富情境[2]。

(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想象力

当历史事件真实发生在现实社会中,学生要以怎样的形式来应对和理解,是高中历史教学引导他们完成材料分析题的主要方向。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会通过套用答题模式或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参考答案的方法,来完成对类似习题的解答,导致学生对历史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和充分的理解能力。史料教学可以让教师通过传授教材语言的分析方法,激发学生在合理表达过程中的想象,使他们的解题思维和学习能力都有所提升[3]。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实践

(一)利用史料验证事实观点

一个国家或朝代的兴起,源于当时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统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学生可以发现许多国家颁布的政治法令中限制了对诸侯王国或当朝大臣的法律权利。并存在统治国家的学术思想,让人民的生活存在富裕的可能性。可当统治者本身出现问题时,人民与社会存在的矛盾就会加剧,导致这个国家政体瓦解。教师可以利用史料证实某个国家的兴衰历史,让学生能够有效学习分析历史事件的事实观点。

如“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中,描述了秦统一时兴修水利和建立政治体制的有关内容,以及后来的秦始皇过度奢侈而造成社会阶级矛盾的基本情况,以及影响秦被推翻的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教师可以利用秦统一时实施的具体政治条例,来验证秦朝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优势。用文字或图片形式的史料具体分析这些条例,对现在的国家政治生活具有怎样的借鉴意义。然后再对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个比较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利用史料的前后因果关系或排比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充分理解二者都是源于阶级社会矛盾,但是一次是国家政治体制与人民利益产生的矛盾,一次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产生的矛盾。

(二)结合史料讲解重要事件

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历史事件,对今后的政治局面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时间久远,有很多人已经遗忘了当时事件发生的影响和价值。教师要结合史料讲解事件重要价值的思路,为学生普及中国发展至今的重要历史转折事件,使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由来。这样,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才能够有依据地分析和认识人物形象,在心底里不接纳那些不珍惜先辈革命成果、存在背叛中国实际行径的违法人员。而且他们对事件本身的了解,也会由于史料的丰富而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如“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中,描述了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争夺市场过程中,想要从中国获取利益的战争源头以及自虎门销烟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实际做法。这当中,尤其描绘了中国在进入晚清时期后,君主专制统治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清政府被迫簽署了许多不平等条约的最终下场。这非常值得每个学习历史的中国人深思,要通过怎样的努力或向西方学习的方式,才能够让中国的发展进入比较好的历史时期。而已经去西方看世界的人才,也通过书籍的形式将他们的思想传达给了更多的人。教师可以结合《海国图志》这本著作史料,为学生讲解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处于落后地位的实际情况,让他们能够准确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实践意义。并针对鸦片战争这个重要事件的背景和结果,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必须要发展,摆脱落后的局面。

(三)分析史料得出解题思路

中国到了近现代历史的进程中,开始因落后而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略,在内部争斗上也有了许多关于人民抗争的相关事件。当中,有许多失败经验经人们总结后,成为比较贴近事实真相的思想理论,为学生深度学习历史提供了动力。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的“探究与拓展”,帮助学生分析史料中存在的价值导向以及他们可用怎样的思想,实现良好的解题思路,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成为一个有崇高理想和思想的优秀人才。

如“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列举了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两项自救运动,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它们分别留下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意识到文化知识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而甲午中日战争这个事件的讲解,则能够引发学生认识历史经验的抗战理想,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过往中国在被他人侵略的情况下,仍旧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抗争精神。引导学生在完成所有教材内容的阅读后,完成课后“探究与拓展”中提到的史料分析问题。其中要求他们对照时局图,谈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认识。教师可以分析近现代中国被列强瓜分地理位置中的资源和具体流出方向,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认识中国的政治体系和经济政策被破坏的具体情况。然后再以分析中国当时生产关系所导致的极端社会矛盾,使清政府并不能与人民建立统一战线,导致当时国际背景下中国处境的艰难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史料得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解题思路,让他们学会沿着维护中国主权和人民利益的角度,完成对相关习题内容的分析和解答。

(四)整理史料归纳教学重点

现在的中國早已摆脱了往日落后的情况,但在发展社会主义过程中仍有许多需要实现的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以往其他国家的经验,认识到优先发展政治体系和经济条件的重要性,避免他们产生知识无用论。历史事件可以给予人们丰富的经验,而国家历史政治体制的发展,则能够让每个中国公民认识到,要如何通过维护现有的政治体制发展和个人所处的合法生存地位,禁止一切外来主义和国家政体侵蚀青少年的思想和壮年劳动力的理智。教师可由此通过整理史料的方法,归纳教学中要求学生理解的重点。

如“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中,提到了经济危机到来时,国家所实施的宏观调控,引出了大家都比较关注的经济增长问题。描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成果和带来的阶级关系及就业人口的变化。并对“福利国家”这个特殊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表达,对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社会运动,进行了反对歧视和战争等方面的描绘。如果从教材展示这些内容的角度来看,学生会有些分不清楚当中所说的历史事件的层次,对一些大的历史概念不能轻易理解。教师可整理有关事件的史料,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引发事件的社会矛盾以及人民自发兴起社会运动的初衷和结果,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体制和社会权益保障机构等方面的发展。这样学生就能够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与他的人民所存在的思想和运动存在较大关系,有时会存在与国家政治体制的复杂矛盾,需要每个人为国家贡献一分力量,这个国家才能够在维护人民利益方面呈现一定的发展。而科技力量在创造生产力的同时,也会引发人口就业问题,但却也能让部分人实现阶级上的跨越。

三、结语

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践史料教学时,要对历史教材中描述的事实进行解释,为学生梳理认识历史的思路和用于解答的思想及观点。充分锻炼学生表达和运用事实论据的能力,使他们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学习问题,实现良好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守芹.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应用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0,22(7):160.

[2]逄增翠.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史料[J].科技资讯,2020(18):98-99.

[3]王梦艺.高中历史课史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框架构建[J].林区教学,2020(9):108-110.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