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研活动“边缘人”的防范初探

2022-05-30 21:47艾进达卢天宇邓涛
化学教与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边缘人教研活动防范策略

艾进达 卢天宇 邓涛

摘要:“边缘人”常出现在初中化学教研活动中,从新手教师、熟手教师与老教师三类群体梳理化学教研“边缘人”现象,发现诱发“边缘人”的主要因素有:初中化学教学特点、教研活动文化与机制和教师个人因素。基于区域教研活动实践

案例,从发展“教、研、评”一体化等提出防治“边缘人”的策略。

关键词:教研活动“边缘人”;初中化学;防范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09-0095-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强调教研工作应当“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学科教研活动是地方教研部门落实教研工作的核心抓手之一,也是一线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主阵地。近几年,我们在深圳市龙岗区初中化学教研活动中捕捉到“边缘人”现象。“边缘人”从字面理解即游离或远离某个中心场域的人。“边缘人”是一个社会学概念,自被引入教育界后,国内同行对课堂教学的边缘人进行了深入研究。李森等人认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是指游离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处于课堂教学的边缘,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学生个体或群体。[1]边缘人存在于各类人群,教研活动中的邊缘人,即教师个体或群体会游离、脱离或远离教研活动的中心,处于教研活动的边缘,教师专业素养未得以充分发展。充分发展指的是:在初中化学教研活动中,教师“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等专业素养达到所处职业阶段应有的能力与水平。

一、初中化学教研活动“边缘人”现象及成因

1.化学教研活动“边缘人”现象

薛锦媛根据学生化学学业质量水平差异,从后进生、中等生与资优生三类群体将初中化学课堂中的“边缘人”现象分类梳理。[2]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其教学经历密切相关,而教学经历是教师随着任教时间推移反复教学迭代而成。因此,我们尝试按照教师的任教经历探寻教研活动边缘人的轨迹。按照任教化学时间将教师划分为新手教师(任教不足3年)、熟手教师(任教3年至10年)与老教师(任教10年以上)。

在教研活动里,靠近活动中心场域的新手教师最显著的特征为:表现出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如积极参加示范课活动,抢在前排听课,近距离感知课堂发生的点滴,不放过课堂上、评课交流环节的点滴细节,期待能够“偷师”某些教学诀窍。新手教师中的“边缘人”主要表现为“不在场、不思考”:对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认识不足,对教研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找理由不参加活动;“人在心不在”,“跑神”时间较多,刷手机、做习题、写教案等;“走马观花不开窍”,不能将活动内容与个人教学所遇到的棘手问题相关联,找不到学以致用的路径;认为活动学不到什么技能,满足于个人的化学学科知识,忽视化学学科教学知识的积累。

在教研活动里,靠近活动中心的熟手教师主体角色感强烈,积极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展示者、评价者等。例如:对于每次进行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他们报名参赛或主动指导学科年轻教师参赛,发展自我与传承帮带的专业信念交融在活动里,不断升华。熟手教师中的“边缘人”像一个旁观者:不主动承担活动的主体角色,口头上说“太麻烦不想参加”实则内心不够自信;习惯了“观棋不语”看似拎得清活动的可学之处,很容易演变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情绪;反思求进的意识薄弱,缺乏专业发展规划,无法针对教学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

老教师中的“边缘人”主要表现为“倦怠不输入、不输出”:进入“高原期”的专业发展瓶颈,时常呈现出心有力而气不足的倦怠,对活动不冷不热;对活动研讨推广的新教法、新设计等抱着抗拒的心态,尚未深入学习就站到了批判质疑的对立面;无法唤醒内心对活动主旨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认同活动的积极意义但个人不会由此作出相应的改进。这种倦怠一方面表现在不主动学习新事物,停止输入;另一方面表现为不愿意传授经验与智慧,停止输出。

2.化学教研活动“边缘人”成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边缘人是多种因素交织累加而成。诱发初中化学教研活动“边缘人”的因素很多,从客观和主观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因素。

(1)初中化学教学的特点

初中化学课程一般在九年级设置一年的学习时间,教学周期短,教师在周而复始的短循环里更加容易陷入教学倦怠。初中化学肩负着重要的学科启蒙,紧接着启动一个学习“小加速”,快速让学生从分子与原子的层面认识物质,学会“宏—微—符”三重表征等学科特有的认知方式。一年课程两册教材,导致很多教师主观认为初中化学“很好教”,忽视课程标准,凭借学科知识解构教材,并未设身处地体会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所遭遇的认知障碍。教师需要吃透初中化学教学特点,发现教材不变学生在变,感知教材不变教学理念在更新,才能激发求知欲,全情投身到教研活动当中,避免在教研活动中不自觉地走向边缘。

(2)教研活动的机制与文化

教研活动的文化与氛围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若教研活动内容与形式单一,前瞻性不足,则难以赋予教师有挑战性的主题学习任务,教师就凭借已有经验应付了事,其潜能难以进一步被挖掘。教研活动如果出现“一言堂”“满堂灌”,缺少互动交流,缺失评价反思,教师们的参与度就会下降,缺失体验的学习会导致被动迟缓,随着游离活动的频次增多,逐渐走向边缘。教研活动的不公平、机会不均也会削弱教师的活动热情,若教师无法争取到展示自我的机会,或在比赛类活动遭遇不公平的打压,专业素养提升受挫,部分教师或许会对活动心存质疑,畏而远之。

(3)教师个人因素

教师由于个人因素游离于教研活动之外是普遍存在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身心状况、性格特点等。比如: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大赛活动中,教师甲因为首次参赛排名垫底挫伤了斗志,鼓不起勇气再次挑战。又比如,我们访谈某专业能力超群的女教师,缘何不主动承担示范课等活动。她表示,接连的“一胎二胎”打乱了专业发展的节奏,疲于应付相对较重家庭任务,找不到站在活动中央的动力和信心。

二、教研活动“边缘人”的防范

亓玉慧等人认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即边缘学生)具有“潜隐性与显露性并存、共同性与差异性共存、特质性与情境性并存、稳定性与发展性共存、特质性与情境性并存”等特征。[3]边缘学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长期发展变化中逐渐浮现出来的;边缘境况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可塑性为他们相应的转化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教研活动中的“边缘人”同样具有以上四种特征,可以通过多种措施予以防范。

1.丰富活动层次与优化内容,提高教研参与度

丰富教研活动层次,优化活动内容有利于提高活动参与度,降低教师群体陷入边缘的风险。深圳市龙岗区初中化学教研活动架构了“一题、两线、三队、四台、五项”的实施模型,有效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参与度,保障了活动质量。

“一题”:举行教研活动之前,先确定一个鲜明、有意义的主题。要求每个活动针对教书育人中的关键问题设计研究主题,例如:在区级层面,紧扣新课程改革理念,曾经围绕“有效教学、教师巡课(课堂观察)、研究性课堂教学、深度学习”等立项省、市级研究课题,进行主题教研实践。

“两线”:即教研活动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区级、片区教研活动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教研打破了时空,避免了教师们的舟车劳顿。在钉钉平台直播的示范课、专题讲座,可供给教师回看学习,成为区域教研云资源。

“三队”:打造名师、骨干、青年教师成长梯队,树立不同教龄群体的典范。依托龙岗区名师工作室,将数量较大的教师群体划分为若干工作坊,促成名师、骨干成长的经验与智慧近距离辐射更多教师。为青年教师专门设计十项教学基本技能教研活动,涵盖课程标准解读、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说课、实验教学、课堂评价与作业设计等。

“四台”:教研活动划分为市级、区级、片区与校级科组四類平台,促成大教研与小教研交错推进。以研讨课为例,每个学期区级平台只开设两三次,授课教师从片区课堂教学展示优秀者中遴选。确保校级科组教研真做实干,教研员与名师、骨干教师一起组成3或4人的教学视导小组,定期观摩各校化学教研活动,一边督导教研建设,一边挖掘教研能手。

“五项”:教研活动的内容设计为“5+n”。例如:安排的五项活动包括课例研讨、专题讲座、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实验教学创新比赛、命题比赛。“n”即根据教研的实际需求添加的项目,比如说解题、单元板书设计、单元思维导图设计与写评课稿等比赛活动。

2.落实“教、研、评”一体化,以评价促教研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尝试优化教研活动的评价促进教师参与教研。将研讨课展示与写评课稿比赛相结合,让任务驱动教师观摩课堂,深度观察并即时反思;在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设立大众评审团,使更多的专业目光聚焦活动中心;区级、片区活动以活动的反馈评价作为有效签到,据此不断修正活动方案,增进教师主人翁意识;青年教师的专题成长教研,每个活动设计一项实践作业。总之,教研活动需要统筹好活动的展示者、组织者、指导者及评价者等多样角色,多向赋予教师任务,促使教师在“教、研、评”一体化实施中找到专业成就感,走出边缘。

3.打造精准教研帮扶,促进区域教研均衡化

近五年,深圳市龙岗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以解决学位不足的困境,新开办的学校逐年增多,龙岗初中化学平均每年增加公办校级科组4个以上。个别学校化学科组内全是新手教师,导致科组建设举步维艰,教学质量不佳。区域推出精准教研到校活动,不仅要求名师工作室活动、片区活动扎根新学校、新化学组,还启动师徒结对,实现新手人人有师傅领进门。同时,发动各学校教学处向区教研部门推荐特级指导教师名单,针对个别专业水平薄弱、逃避教研的“边缘人”,进行多轮次的巡课诊断,区校合力助推教师走向教研活动中心。

三、反思与启示

教研活动是传播新的教育方法、落实新课程理念的第一直播间,防范学科教研“边缘人”是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教研活动要摒弃“教会老师上课,教会老师技能比赛”的落后学习观,要借鉴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深度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先进模式,创设丰富的教研活动情境,激发教师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启发教师学会学科教学知识,领悟教研活动的本意,顿悟课堂教学机智。正如一线教师所认同的“课堂的精彩体现在学生的出彩,即学生在化学课堂充分发展、各美其美”,教研活动的精彩即教师专业发展的出彩:一边以丰富的内容与多样的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兼顾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一边以科学的活动评价将教师聚拢在活动中心,沉浸在学习与研究之中,收获专业成长幸福。

参考文献

[1]李森,杜尚荣.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及其转化策略[J].教育研究,2014,35(7):115-122.

[2]薛锦媛.初中化学课堂中“边缘人”现象与对策的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8(3):32-34.

[3]亓玉慧,李森.论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形成过程及应对策略[J].教育科学,2014,30(2):32-37.

猜你喜欢
边缘人教研活动防范策略
高中英语课堂小组“边缘人”的表现及矫治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及其教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电力施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研究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
智能时代的“边缘人”:中老年人如何融入智能时代
专题研究:为教研活动打开另一扇窗
新形势下化工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
浅析跨文化交际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