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之路的三个要义

2022-05-30 10:48:04陈华栋吴雪梅
出版广角 2022年16期
关键词:选题出版社图书

陈华栋?吴雪梅

【摘要】  主题出版是《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形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抓手,对主题出版的探索与实践是大学出版社的职责、价值所在,也是落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办社原则的强力支撑。要抓好主题出版,大学出版社需从价值认知、内在动力和生态保障三个视角形成内外的良性循环,挖掘自身优势,加强内功修炼,形成特色品牌。

【关  键  词】主题出版;大学出版社;价值认知;内在动力;生态保障

【作者单位】陈华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吴雪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6.005

主题出版一词最早指“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大局,就党和国家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问题等主题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1]围绕这个方向,在出版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出版社相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出版管理部门、出版社和专家学者的共同推动下,出版人对主题出版的本质认识得越来越深入。

一方面,主题出版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极大丰富,当下的主题出版不再局限于通过聚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弘扬时代主旋律,还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在对全体民众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引导[2]。另一方面,主题出版的作用和意义得到深度挖掘,特别是在弘扬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服务社会现实需求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3]。对主题出版认识的不断深化释放了主题出版的巨大潜力,更多大学出版社加入主题出版实践探索的队伍。本文拟就主题出版的价值认知、内在动力和生态保障三个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抛砖引玉。

一、科学把握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之路的第一要义:价值认知

1.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是大学出版社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大学出版社隶属并依托母体大学,成立之初以教育出版和学术出版为主,重在服务教学和科研,以传播知识、思想为主要任务。出版内容主要是高端学术成果,读者对象主要是高校学生,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群体。大学出版社作为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担传承文化重要使命的重要平台,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术阵地,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肩负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的神圣使命[4]。因此,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做好青年人和受过高等教育群体的价值引领,立德树人,是大学出版社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抓紧抓牢发展机遇,是大学出版社要把握的重要依托

总体上看,大学出版社做好主题出版有三大机遇。

一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强力支撑。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对主题出版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出版业“十四五”规划更是把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作出相关部署。

二是主题出版百花齐放的格局基本形成。从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书单可以看出,主题出版不限于人民社、党建社,地方社、大学出版社等都有入围;不限于政治类图书,历史、科技、艺术、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有体现;不限于一时一域,古代的、现代的、当代的、国家的、地方的都有入选;不限于学术著作,通俗读物也可以见微知著,表现宏大主题,形成广泛影响力……国家相关部门鼓励出版业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起来,集思广益,以具体实践丰富理论内涵。

三是自身比较优势明显。分析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选题情况可以看出,大学出版社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将自身学科优势、作者优势和主题出版的核心要义紧密结合起来。如暨南大学出版社发挥区位优势策划出版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依靠母体大学资源策划出版的《查医生援鄂日记》、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发挥作者优势策划出版的“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系列丛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发挥专业优势策划出版的“画说初心”丛书等都相继入选,给大学出版社带来信心,鼓舞更多的大学出版社结合自身特点做好主题出版。

二、 科学把握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之路的第二要义:内在动力

内因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增强内在动力是出版业务水平提升的关键。因此,大学出版社要做好主题出版,首先要苦练内功,发掘自身潜力。

1.抓好选题建设,是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的生命线

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首先是选题策划的高质量。选题策划是出版社发展的生命线,近几年主题出版选题逐年增加,上升趋势十分明显,关注度也日益提高。据统计,2016年全国出版单位申报的主题出版选题总计为1791种,到2020年增至2233种,总印量加速提升,码洋数也快速增加[5],但得到广大读者认可的或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数量占比非常小。可见,大学出版社还没有找到做好主题出版的密匙。

为此,一要明确做好主题出版的源头在于好的选题。一本成功的书首先要有独特的角度,做到人无我有。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策划出版了全国第一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通俗读本《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2018年策划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以学术研究为基础、论述1949年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的图书《科技重塑中国》。

二要明确做好主题出版的关键在于狠抓选题质量。母体大学拥有前沿学科、高端科研、知名校友、知名教授等丰富的资源,大学出版社要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做到人有我优。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东京审判研究中心策划出版了“东京审判出版工程”,邀请上海交通大学知名教授刘士林撰写了《六千里运河 二十一座城》。当选题又“特”又“优”,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要不拘泥于主题出版选题是学术著作还是通俗读物。有的学者认为需加强主题出版的学术性,有的认为需加强主题出版的通俗性,其实二者并不冲突。无论是学术专著还是通俗读物,只要很好地承载了主题出版的功能,就是不错的主题出版物,编辑应根据每个选题的情况一书一策。如《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一书虽为学术专著,但由于角度独特,作者深耕该领域多年,填补了市场空白,成为时代之需,累计销量已近2万册;《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虽然语言通俗易懂,但由于作者的专业素养,该书的学术性和专业性仍然在线,是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畅销通俗读物。虽然主题出版领域的学术类选题和通俗类选题形式不同,但具有共通性,即依托高校的学术资源和学者资源,具有主题出版的特色和功能。

2.抓好制度建设,是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的必要保障

大学出版社要想抓好主题出版,就必须有好的顶层设计,调动全社资源,协调不同部门来共同推进。为了保障主题出版工作有序进行,设立机构和建章立制是必然的选择。

一是要成立主题出版的专门部门。很多大学出版社为了凸显主题出版的重要性和专属性,相继成立专门的部门,安排专门人员做主题出版。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成立了主题出版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设立了主题出版与重大项目策划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了主题出版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成立了主题出版中心,等等。

二是要制定与主题出版特点相适应的考核制度。考核指标是工作的指挥棒,自改制成为企业并自负盈亏之后,出版社开始对每个部门、编辑、项目进行绩效考核。但大部分大学出版社缺乏主题出版类图书系统发行渠道,大部分主题出版类图书市场销售不佳。如果单纯考核经济指标,那么做主题出版的编辑将承担很大的经济压力,因此,目前来看,对主题出版编辑的考核应以社会效益为主,弱化经济效益考核,或不考核经济效益,鼓励编辑勇于尝试,安心做优质选题。这种考核理念已经被很多大学出版社践行,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此外,还要加大对主题出版选题的培育力度。为了早谋划、早布局,大学出版社应对三五年内计划出版的优质主题出版选题进行培育,通过向社会或特定研究机构征集选题、邀请专家参加评审会等方式,扩大出版社的影响力,集思广益,提供更多做好主题出版的选题思路。

三是要培养一支立场坚定、专业素养过硬的编辑队伍。资深出版人韩建民经常说,“做主题出版的编辑要有家国情怀”。只有具备家国情怀,做主题出版才能成为编辑的一种自发行为。除此之外,出版单位还应着力培养一支业务精良的主题出版编辑队伍,大力创造各种机会来提升编辑的眼界,安排编辑参与实际项目来增强其出版实践能力。

3.形成独特的资源优势,是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

要做大做强主题出版,大学出版社需系统梳理母体大学的学校资源、优势学科研究资源、知名校友资源和知名学者资源等,扬长避短,体现母体大学的历史底蕴和学术气质,有所为有所不为,把人力物力集中在优势领域,果断舍弃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大学出版社中做主题出版的佼佼者,连续多年获得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入选图书多是政治类图书。但大部分大学出版社局限于出版资质及母体大学的科研资源、作者资源、编辑资源等,无法复制该社的成功经验。因此,大学出版社要明确自身定位,不能从众。

大学出版社的优势是学术基础、专业基础和作者资源,一些大学出版社已经从这个角度做了尝试。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策划出版了“大飞机出版工程”“东京审判出版工程”系列图书,结合社会舆情热点策划出版了交大医学院查琼芳医生的《查医生援鄂日记》;深挖科学家精神,依托交大校友资源、学者资源出版了科学家精神系列图书《钱学森精神读本》《两个身份 一个信仰——钱学森的选择与成长》《于无声处——黄旭华传》《新时代榜样科学家》等。河南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红旗渠的基石》、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音像电子出版物《中国“芯”》等,都具有鲜明的学术优势。这些主题图书不仅是知识性的介绍,还注重对某一领域内涵价值、育人价值和战略价值的挖掘,从而使图书既有学术特色,又有主题出版特色,是大学出版社做优质主题出版、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

三、科学把握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之路的第三要义:生态保障

外因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在外部形成良好的生态保障是出版业务水平提升的基础。要做好主题出版社,除了依靠自身优势和力量,大学出版社还要借助外力,提升主题出版物的晕轮效应。

1.借助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持续培育主题出版品牌

随着近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主题出版,不断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出版社做好主题出版,充分借助国家各项政策培育主题出版品牌,是大学出版社做好主题出版的一个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推动主题出版工作,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教育部近些年分别设立了“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国家重点图书·主题出版规划”“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项目”,且每年进行评选,引导出版社有的放矢。如何入围这些榜单已成为各出版社主题出版的风向标,也成为各出版社和编辑的重要研究对象。此外,近些年来,“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出版基金、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等也陆续增加了主题出版图书的入选比例。荣获这些奖项既是对主题出版物选题方向和内容质量的肯定,也是对主题出版工作另一种形式的宣传。有的奖项还含有资金方面的支持,对出版社而言,可以说是“名利双收”。因此,大学出版社应借此“东风”乘势而上,做大做强主题出版,如此既能高标准完成国家的导向指标,又能提升出版社的综合美誉度。

2.借力新技术新平台,提升融合出版能力

随着云计算和5G等新技术的发展迭代,各种网络社交平台、APP层出不穷,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网络社交也成为重要的交流媒介。

由于电子书、有声书相对容易转化,因此成为各大学出版社主要的融合出版形式之一。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查医生援鄂日记》在纸质图书中放置二维码,扫码即可听、可看查医生出发前接受记者采访的录音、仁济医院组织创作的歌曲《等你》《勇气》的MV和专业主播倾情朗读的本书内容等,实现了读、听、看的完美融合,增强了该书要表现的全国人民共同抗疫的气氛。纸质图书出版后,该书的电子书随即在亚马逊、京东、当当、掌阅、微信读书、豆瓣等平台同步上线,有声书在喜马拉雅等平台上线并入选2020年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工程。

在数据库方面,大学出版社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如浙江大学出版社开发的“中国丝绸艺术资源库及服务平台”将传统的丝绸知识产权保护与新技术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入选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将“东京审判出版工程”图书项目进行转型升级,借助新技术架构开发建设的“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网络出版物奖”;将《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系列图书打造成“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系列微库,被国内外多家知名大学和图书馆购买使用和收藏。

目前,与市场、读者深度融合的主题出版经典案例较少,典型代表是人民出版社基于“党员小书包”APP数据信息,发挥大数据优势,深挖西藏阿里地区的内容资源并结合读者的阅读需求,以融合出版的形式策划推出的《藏西先锋 红色阿里》一书[6]。通过APP收集用户信息和反馈,进一步推动产品开发,在其他行业已经是成熟的做法,但由于出版行业目前缺乏专门研究此领域内容与技术的专业人才,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除了选题和内容要实现融合出版,宣传推广和销售阶段也要借力新媒体、新平台、新技术。如哔哩哔哩、小红书、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深受青年人喜欢,已有很多编辑尝试在这些流行平台请知名博主荐书带货,或亲自上阵在各平台直播卖书,尝试图书和课程之间的相互转换,通过社群的形式集聚对象读者群体,但主题出版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还较少,这是大学出版社应关注的方向。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流行媒介平台不断更迭。对大部分大学出版社来说,由于主题出版尚未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要独立开发数据库、APP、社交平台等尚存在内容、资源、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瓶颈,因此,借助先进技术,把好导向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是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发展的必经之路。

3.借力国际化战略,真正推动中国主题出版走出去

出版業“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出版走出去内容建设,从着眼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高度,策划出版一批面向国际市场的优秀图书,让世界更好地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7]。主题出版要真正实现走出去,就要转换创作思路,不仅要以国外读者喜闻乐见为目标,还要加大与国际知名出版社的深度合作,做大做强版权输出。如在国际版权交流领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通过多年的努力,不仅与40多个国家的百余家出版机构、合作伙伴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还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自己的海外分支机构[8]。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也与多家外国知名出版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输出版权近百种,为主题出版走出去提供了保障。如《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输出20个语种;《查医生援鄂日记》输出9个语种,其日语版权被岩波书店引进,这是该书店首次在中国引进图书版权。

目前,图书走出去的主要形式是版权输出,但大多数大学出版社的主题出版主要是依靠国家相关基金支持,将现有图书翻译成外文后在国外出版,这种单向“灌输”模式能否被外国读者接受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由于历史、政治、文化等原因,外国读者对中国的了解较少,主动接受并吸纳的积极性不高。正如有学者指出:中国人自己写和中国人自己出的书在美国市场最不好卖,由中国人写但由美国人出的书次之,由美国人自己写和自己出的书最好卖[9]。版权输出只是实现了图书走出去的第一步,能被外国读者接受才是最终的目标。

为了让走出去的主题出版物更贴合外国读者需求,不少大学出版社积极与知名海外机构合作,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通过收购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英国ACC出版集团等形式聘请当地人做编辑,站在他们国家和读者的立场出版中国主题图书,争取用第三方的视角来讲好中国故事[1]。虽然这种合作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按照国外读者阅读习惯进行创作,利用国外合作出版机构的销售渠道、宣传渠道打造热销热议品种的经典主题图书出版案例和经验尚未见诸媒体,但这必定是未来走出去的发展方向,因为只有国外读者愿意读、愿意分享,才能真正实现主题出版物走出去。

四、结语

2003年主题出版概念被提出后,很多大学出版社在选题开发、建章立制、融合发展、版权输出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深化了对主题出版的认识,促进了主题出版的进一步发展。在推进主题出版的过程中,大学出版社无论是向内挖潜力,还是向外借“东风”,其根本目标都没有变,那就是立足自身优势资源,内外形成合力,走专业化、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构建中国特色的世界话语体系,以书育人,凝心聚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蔚华. 紧紧围绕大局 做好主题出版[J]. 中国出版,2011(9):37-39.

[2]韩建民,杜恩龙,李婷. 关于主题出版与学术出版关系的思考[J]. 科技与出版,2019(6):43-50.

[3]李永强,刘莉. 新时代高校出版单位主题出版的功能定位及策略研究[J]. 科技与出版,2019(6):50-55.

[4]熊希康,李黔蜀.  知行合一: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实践研究[J]. 兰台世界,2015(18):87-88.

[5]宋嘉庚,付楠,张新华.  “十四五”时期的主题出版:政策导向、理论动向、实践方向、价值取向[J].  出版广角,2022(4):17-21.

[6]刘恋. 5G时代主题出版融合发展机遇与创新路径分析[J]. 出版广角,2021(20):60-62.

[7]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2021-12-30)[2022-

07-25]. 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1

02953. shtml.

[8]郭晓明,徐小玲. 推动主题出版高质量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例[J]. 出版广角,2022(11):22-26.

[9]何奎.  加快海外分支机构发展,推动中国出版国际化进程[J].  出版广角,2010(9):21-24.

猜你喜欢
选题出版社图书
内卷
科教新报(2024年4期)2024-03-17 09:48:21
我等待……
读者(2021年5期)2021-02-05 02:52:39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24期)2019-12-17 11:49:30
谈诗词的选题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2:06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8期)2019-07-29 08:49:12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华人经济(2017年6期)2017-08-18 0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