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出版社参与大学建设的基本路径

2022-05-30 10:48李艳辉
出版广角 2022年16期
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

【摘要】出版是教育内涵的自然延伸,是大学建设的天然元素,出版文化活动与教书育人事业始终相生相伴。文章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为例,从科研基础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公共文化服务、出版人才培养四个方面论述大学出版社参与大学建设的基本路径:为大学提供科研基础服务,助力学科建设发展;学术和教材并重,服务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出版活动支持大学建设,积极参与校园公共文化服务;加强校企合作,助力出版人才培养。

【关  键  词】大学出版;大学建设;出版转化

【作者单位】李艳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6.003

大学出版是我国教育事业和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费孝通先生形象地用“五脏” (一个学科应包括学会、专业研究机构、学系、图书资料中心、书刊出版机构)、“六腑”(一个学系至少要有六门专业基础课程)来表述学科建制的基本架构。大学恰好能够完整串联起“五脏”,在学科建设中处于枢纽地位。大学出版社则是大学文化母体孕育的文化机构,在出版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提供科研基础服务,助力学科建设发展

出版是弘文励教的重要工具。从大学建设的角度来说,出版社是学校重要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不少世界知名大学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出版机构,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19世纪末期,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进程中标志性的重大事件。为满足彼时学堂对教科书的需求,京师大学堂开启了近代教科书编研的艰难探索。1898年,京师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着手编译西学各书。1902年,京师大学堂设立编书处,开始有计划地编撰经史类教科书。孙家鼐、梁启超、严复、林纾等一批有识之士亲力亲为,继往开来,开创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机构主办出版事业的崭新局面。源自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北京师范大学,在此后的各个时期均设置有出版科、出版部、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等专门的出版机构。自198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到今天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活动始终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发展相伴相随,与时代进步、社会需要高度呼应。大学出版社积极发挥科研基础设施作用,助力大学建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服务学术成果遴选优化

出版是具有一定资质的主体按照一定规制对个体性精神成果进行选择、优化,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进行社會化传播的过程,其本质是如何处理精神产品的个性化生产与社会化传播之间的矛盾[1]。由科研成果到出版成果,出版人在其中充当把关人和守门人的角色。无论是图书出版还是期刊出版,在实践中都已形成一套自成系统的选题评价机制。对图书来说,选题立项重在评定出版价值,根本原则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这里的社会效益主要指文化价值。出版的功能是价值发现、表达优化和信息传播。出版人在特定专业领域拥有相对开阔的视野,关注具有基础性、前沿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是知识创造和社会及大众需求之间的中介。同时,出版机构拥有专业的内容加工能力,能够在研究层面与作者开展对话和交流,遵循严谨的出版范式和工作流程,完成对内容的优化和有效传播。大学与大学出版社的出版互动,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科研成果的学术评价、内容提升、形式规范和出版转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20年之际推出了“百年教育”丛书,该丛书是教育部委托研究项目的主要成果,丛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担任编委会主任,汇集了来自教育学部的核心研究团队和众多相关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从委托项目立项、出版选题立项到书稿编研打磨,再到定稿付梓和研讨发布,编写组和出版社在密切协作中拿出了一部凝聚百年历程和北京师范大学智慧的教育通史,是一次学术成果出版转化的成功实践。

2.畅通学术交流互鉴

大学的教学科研活动始终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这既体现了大学精神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是由教学科研活动本身的特质而决定。在中观层面畅通学术交流互鉴,服从出版的传播本质,是大学出版社的另一个重要职能。大学出版社要建立一支以所在大学教师为主体的作者队伍,这与选题方向的多样化和作者来源并不矛盾。第一,大学教师队伍本身不是永久不变的,人员的流动性赋予大学建设以活力和新意;第二,大量出版选题是以课题组和编写组的团队方式承担和实施的,这往往会催生出跨校、跨区域甚至跨国的作者团队;第三,出版机构将遵循选题质量结果导向原则,在作者亲疏远近和作品高下优劣之间作出取舍。

在具体实践中,大学出版社的中介定位有利于其充分发挥沟通桥梁的作用,推动学术交流互鉴取得实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每年组织选题论证会、组稿会、统稿会、新书发布会、研讨会、学术(读书)沙龙、学科年会等各类会议活动300余场,参与者既有所属大学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社会公众等,这些活动密切了出版社、专家学者、社会公众三者间的关系,已成为出版工作的制度化内容,也是学术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

3.培育优秀学术人才

作者是出版社最宝贵的资源,作者队伍重在建设。为了将来的长远发展,出版社应探索建立一支专业方向契合、能力出众、结构合理的作者队伍,同时注重形成作者梯队,发掘和培育优秀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相关部门,设立北师大青年教师出版资助基金,旨在帮助中青年教师学术成果出版。1996年,由北京师范大出版社出版的赵春明先生的《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多元化研究》一书获得第十届中国图书奖,书稿是其博士毕业论文,图书出版时赵春明先生是一位博士毕业一年的青年教师。据赵春明先生回忆:“这是我出版的第一本书,虽然是译著,却极大地鼓舞了我的科研信心……北师大出版社在我的科研与教学生涯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激励和支持作用,可以说是一双助我起飞的有力翅膀。”

4.参与出版学科共建

出版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细分行业领域,出版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出版理论源于广泛而深刻的出版文化活动,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为出版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历史机遇。大学出版社是我国出版业的一支特殊队伍,与出版学科建设保持着天然的紧密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我国大学出版社进入发展快车道,这与大学出版社注重利用出版学科研究成果指导出版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

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在出版社设立编辑出版硕士生培养小组,出版社部分高级管理人员被聘任为硕士生指导老师;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所成立,该研究所依托出版社组建,由出版社主要负责人担任所长;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出版社负责研究院的日常管理工作;2020年,北京師范大学出版集团和新闻传播学院开展出版专业博士后联合培养项目。为鼓励科研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颁布实施《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建立了常态化的全员科研工作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高级出版人才不仅是编辑出版行家里手,也是出版基础理论、经营管理、出版科技的研究者和出版教育工作者。大学出版机构可以和科研机构针对业务发展的战略性、关键性问题开展科研合作和联合攻关,出版机构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必然为出版学科的建设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二、学术和教材并重,服务教育教学改革

脱胎于大学母体的大学出版社,除了可以利用独特身份为学科建设发挥特殊作用,还可以利用所在大学的教育资源开展选题建设和作者队伍建设,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推动出版品牌增益和价值增值。通过把出版成果纳入科研成果评定、职称评定和学科考评指标,鼓励学校院系与本校出版社开展优秀教材和学术文库合作共建等措施,大学出版社可以实现学术成果出版与服务教育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

1.发挥优秀教师和重点工程的引领示范作用

组织和团结优质的作者团队参与选题建设,是出版社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大学教学科研成果的出版转化首先表现在学术著作和各层次教材,这既是大学文化活动的必然产物,也是大学教书育人基本功能的自然表达。大学出版社应坚持在学术出版和教材出版上做文章,久久为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此,大学出版社应团结和建设一支以所在学校教师为主体的作者队伍,注重发挥优势学科和知名专家的引领作用以及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的示范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始终把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出版各学科教材和学术专著列为工作重点,陆续出版了一批名师大家的重要作品。出版图书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师。为加强作者与出版社的联系,鼓励作者参与选题建设,积极贡献高水平科研成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制订实施了《优秀作者评选办法》和《获奖项目作者奖励办法》,对获奖作者进行表彰,并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因此,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师在出版作品时首先会想到本校出版社,大量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为出版社的高水平出版物,增进了科研交流和成果传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2.探索产学研合作,积极实施出版资助

转企改制明确了出版单位的市场主体身份和经营管理责任,出版社不仅要出好书,还要懂得精打细算。但出版的终极目标仍在于弘扬文化、传承文明。大学出版社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肩负起服务所在学校教学科研的重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为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捐资1亿元设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教材建设发展基金,助力学校重点学科教材建设,把教材建设基金的支出纳入学校教材工作预算统筹,鼓励各科研教学部门利用好基金平台优势,积极推荐高水平成果申报基金资助出版项目,对优秀的项目成果予以经费激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负责对接落实出版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北师大版教材的出版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此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与学校各院系建立了定期工作交流机制,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产学研合作方式,与教育学部共同开发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线上课程,与数学科学学院共同策划数学建模项目,与新闻传播学院启动全面合作,这些合作为在校师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成果转化。

3.构建教材编研核心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高度,强调教材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反映人民重大关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先进成果,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和教育目标实现。诸多大学将教材出版工作纳入教学科研建设全盘统筹考虑,规范和引导大学出版社根据宏观形势、国家政策、行业现状、学校需求调整业务布局,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和具体举措扶持为教材的前期策划、项目资助、编写出版、推广使用实施全方位助力,成效十分显著。

作为“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中为数不多的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依托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了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等各阶段领域,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终身教育服务出版体系。以北师大版基础教育教材为例。1980年,按照北京师范大学工作部署,出版社参加了“五·四”学制实验教材的编研工作,这是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重要科研项目,对此后相当长时期的中小学学制和教材教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进入21世纪,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与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共同组织了100多名专家参与各学科国家课程研究与教材建设,并逐步形成了“科研引领+编研结合+区域试验+培训提升”的北京师范大学版教材服务模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可。获得首届国家教材建设奖的25种北师大版教材涵盖多个学科的中小学教材,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学科的高校教材和多个专业领域的职教教材,其中,基础教育教材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高等教育教材获二等奖3项;职业教育教材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北京师范大学一直致力于教师教育研究,有悠久的教材编研历史与传统。源自百年名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具有教育和教材的基因,获奖作品彰显北师大特色,涵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多个领域,是中央对北京师范大学多年来教材建设工作成绩的高度肯定。

三、积极参与校园公共文化服务

大学是一个承载广大师生生活和工作的公共空间,大学内的每个成员都是这个空间的享有者和建设者。大学出版社不仅通过出版活动支持大学建设,也通过由出版衍生的服务积极参与校园公共文化建设和公共空间的营造。在大学师生文化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并不断呈现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背景下,大学出版社深度参与校园公共文化服务,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服务效能,还可以为校园文化注入更多新元素。

自营书店是出版社服务读者的窗口,由大学出版社运营的校园书店应服务好师生,为读书人提供阅读和思考场所。在阅读遭遇浅表化危机的屏读时代,校园书店应通过完善阅读基础设施、建设校园阅读景观、组织开展校园阅读文化活动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京师品阅”书店为例,其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图书门市部,已为校园师生和周边居民服务超过30年,成为学校周边重要的文化交流场所。书店在图书主业上突出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学科的优势,凭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丰富的出版经验打造功能完善、经营多元、特色鲜明、环境优化的校园特色书店,将出版物经营空间转型为公共文化空间,使其成为弘扬北京师范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高地,塑造校园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文化地标,有效提升了周边生活圈的文化含量和街区品质。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一体两翼”办学格局,京师品阅顺势在珠海校区落地生根,自此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共同营造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的精神家园。

四、加强校企合作,助力出版人才培养

出版事业要继续向前发展,人才建设是重中之重。优秀的大学孕育优秀的大学出版社,这方面的滋养,除了提供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和内容源头,还在于大学是出版社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池和兵源地。大学出版社在出版活动中与所在大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各个院系及广大师生有频繁的工作交集。依托所在大学的人才资源,通过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校企合作开展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延聘大学教师到出版社任职等方式,实现在地化出版人才培养,有利于持续强化大学社的出版特色和优势领域,增进人员交流,赓续精神传统。

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传媒博士后项目为例,该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为促进学校文化产业与新闻传播产学研一体化研究,探索出版传媒业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大学丰厚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出版社员工职后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强大的保障,对于整体水平较高、学科门类相对齐全的大学来说更是如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年度常规员工培训活动,一半以上的授课专家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其中不少专家是北京師范大学出版集团的重要作者,此类活动有利于增进学校与出版社之间的了解,扩大共识,夯实双方的合作基础。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各类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发挥人才济济、组织有序的优势,形成战略力量[2]。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镇、文化传承的高地、人才培养的摇篮,始终站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最前线。面对新起点新征程,高校建设任重道远。大学出版社只有牢牢扎根教育,服从国家大局,服务学校发展新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教学科研的能力,拓宽参与大学建设的路径,才能不负历史机遇,迎来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周蔚华. 从出版的本质属性看出版学科建设[J].中国出版,2022(17):8-10.

[2]习近平. 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0-09-12.

猜你喜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
《大学》
我等待……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葛建全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