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大学出版社数字化平台建设

2022-05-30 10:48邱显清庄红权
出版广角 2022年16期
关键词:数字化大学数字

邱显清?庄红权

【摘要】文章在指出大学出版社数字化平台建设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出版业数字化战略推进、提升国内外核心竞争力、落实高质量发展任务四个必要性的基础之上,分析数字化平台建设面临顶层设计、数字资源、专业服务能力、提质增效四个方面的现实问题,以清华大学出版社實践为例,提出强化数字基础设施、赋能传统出版物、构建在线出版平台、开展全版权运营、聚焦教学服务、探索专业服务模式和打造全媒体运营矩阵七个方面的对策。

【关  键  词】数字出版;融合出版;大学出版社;数字化平台;出版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邱显清,清华大学出版社;庄红权,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6.002

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平台建设与运营是深入推进出版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抓手。2022年4月中宣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就数字化平台多有着墨,主要有:在“统筹规划发展布局”部分,指出“要加强示范引领,深化开展出版融合发展工程,实施好产品、平台、企业、人才等相关系列子计划,突出重点,扶优助强,打造标杆,培育出版融合发展第一方阵和示范矩阵”;在“优化提升重大工程实施效果”部分,提及“建设国家古籍数字化总平台”;在“着力打造重点品牌项目”部分,指出要积极布局重点产品、服务和平台,实施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数字出版优质平台遴选推荐计划,遴选推荐一批质量上乘、影响广泛的精品项目和优质平台;在“加强重要成果展示交流”部分,指出要用好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数字出版博览会、数字阅读年会等重要展会平台,展示出版融合发展重要成果,加强成果展示交流;在“健全出版融合发展保障体系”部分,指出要对出版融合发展优质平台给予宣传推广、支持政策等方面的适当倾斜[1]。为充分发挥数字化平台在出版融合发展中的预期功能,探索大学出版社数字化平台的示范引领和成果展示价值,本文以大学出版社(下文简称大学社)的数字化平台建设为视角,探讨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关键问题以及对策与路径。

一、大学社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大学社数字化平台的规划、建设与运营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是基于出版业数字化战略深入推进的考量,是提升大学社国内外核心竞争力的题中之意,是实现“十四五”时期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1.大学社数字化平台建设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而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推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密不可分,信息化、数字化可以起到赋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预期作用。大学社数字化平台可为高等教育提供相关的数字教材、条目数据甚至多模态知识服务,由此在知识接受方式、学习方法等方面实现数字技术赋能的作用。同时,大学社数字化平台也是高等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延伸服务范畴和赋能的平台。

2.大学社数字化平台建设是基于出版业数字化战略深入推进的考量

2015年,在以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主要标志的出版业数字化战略初期,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编报2015年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计划的通知》指出,支持中央文化企业开展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网络传播与运营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文化企业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融合发展[2]。在出版业数字化战略的深入推进阶段,数字化平台建设已取得若干成效,汇集了一批数字化内容资源,推出了一批数字化产品。为此,加强数字化平台市场运营和提质增效被正式提上日程,成为大学社数字化平台建设深入推动、高水平开展的必要性之一。

3.大学社数字化平台建设是提升大学社国内国际核心竞争力的题中之意

从内容提供商、图书提供商向知识服务提供商战略定位的转变,迫切需要大学社增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数字化服务能力,而数字化平台的规划、建设、运营与服务则是大学出版社数字化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一方面,强化大学社数字化平台建设可在国内出版业竞争中确保优势地位,提供纸书、电子书、数据库、AR图书、知识库等多模态的出版产品和服务,从供给侧提高大学社的竞争势能;另一方面,大学社数字化平台建设是推动出版走出去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在线教育、数字阅读、专业数据库等数字出版精品走出去的重要体现,是大学社用好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依托。

4.数字化平台建设是“十四五”时期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对大学社的必然要求

出版业“十四五”规划指出,为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出版强国建设,有条件的出版单位要积极建设综合性、专业化大型数字出版平台[3]。因此,数字化平台高水平建设、高标准运营是大学社落实高质量发展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大学社提高数字化收入和确保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

二、大学社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关键问题

随着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和深度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大学社在数字化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数字内容资源积累、数字出版产品研发、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但与此同时,大学社数字化平台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数字化平台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优化,整体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

多数大学社都制定了数字出版或出版融合发展方面的规划,但这些发展规划往往是粗线条的描绘和刻画,如对数字出版产品、技术、运营等方面的预判、规定和举措,而对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整体性、全面性、协调性等方面的规划往往语焉不详,对数字化平台的投入与产出时间进度没有准确的评估和规定,对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运营、维护、迭代和安全保障等重要环节问题缺乏前瞻性判断,等等。由于缺乏对数字化平台建设的精细化、全面性通盘考虑与设计,导致实践中数字出版平台在图书出版业务支撑、新兴出版营收贡献以及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出现平台数量很多而质量不高,平台投入不少而产出不多,平台资源很多而用户黏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

2.数字化资源有待补齐建强

尽管大学社基于传统出版内容资源优势在资源数字化转化方面实现了一定积累,平台所承载的数字内容资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聚集效应,但大学社的数字化平台资源还存在以下亟须补齐的短板。一是数字资源建设模式单一,主要集中于对传统出版资源的数字化、碎片化和数据化加工,而对资源的及时转化和增量资源的持续引进力不从心。二是数字资源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目标用户的使用需要。以往的大学社数字资源往往是数字化、碎片化加工,而基于知识体系的深度加工、知识标引、知识关联和知识计算等数字技术应用比例较低,导致资源呈现数字化而非数据化状态。三是数字资源分布不均衡,活化数字资源保有量不充分。如特定学科、特定领域的数字内容资源往往存在厚薄不均、厚此薄彼的特点,继而无法满足目标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时效性强、利用度高、购买频繁的数字资源数量较少,相当一部分资源还躺在内容资源管理系统中,没能实现从价值到价格的转化,没有建强活化数字资源,充分发挥数字资源的数字化价值和数据化价值。

3.数字化专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平台建设的早期阶段,包括大学社在内的出版社数字平台往往遵循一般互联网平台开发的逻辑,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范围也受到技术开发企业的影响,在立足自身内容优势、发挥自身出版特长、紧密结合出版社实际情况方面体现得不够充分,进而导致出版社数字化平台以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形象出现。如何发挥数字化平台赋能出版流程和传统出版物的功能,如何基于全版权做好大众出版,如何基于教育资源优势强化教学服务,如何基于特色资源提供专业出版服务等,都是大学社数字化平台建设所要考量的,也是大学社数字平台通过聚焦特色资源,立足自身实际,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所要解决的难题。

4.平台运营能力有待提升,提质增效须提上日程

目前,大學社数字平台建设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提升运营能力,通过运营来切实提质增效,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之间实现平衡发展,最终满足读者高品质的学习和阅读需求。如何基于B2B、B2G模式来推进销售,提高机构客户在数字出版收入方面的贡献度,如何基于B2C模式用好粉丝经济效应,在提升平台用户数、活跃度、忠诚度的同时服务于提高平台个人用户收入贡献值等,都是大学社数字平台建设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大学社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对策与路径

为解决数字化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清华大学出版社(下文简称清华社)面对新兴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立足服务大学教学科研的根本任务,顺应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深度融合发展趋势,在“十三五”数字化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十四五”数字化发展规划》,秉承“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需求导向、用户思维、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明确了“一体两翼”的数字化平台实施方案(图1):信息中心负责出版社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音像电子与数字出版分社牵头负责数字出版规划的具体实施、数字产品运营管理和协调各业务分社数字出版相关业务,下属两个数字业务子公司兆泰源和书问面向市场探索各类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方式以及新的盈利模式。

结合清华社的具体做法与经验,笔者以为,大学社在数字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和优化。

1.强化出版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时代的基石,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第一步。大学社数字基础设施除硬件外,还包括数字资源中心和ERP系统等数字化基础平台。数字资源中心建设应涵盖以下几大功能:用户中心,包含作者、读者的用户数据和各个平台统一的用户账户;图书信息中心,包括从作品收稿到出版过程中的各类数据信息;资源中心,包含统一存储的内容资源,以实现一次修改、多终端发布。ERP系统建设一般包括编务、印务、发行等全流程业务过程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源管理、日常办公管理等子系统。

清华社自2002年开始,经历了外包开发和自主研发两大阶段,经过迭代改进,形成以编印发、财务、人事为核心,以OA、门户网站、经销商服务系统、EDI数字对接系统为扩展的综合性ERP系统。通过系统应用,清华社一是实现了编印发的信息化,提高了业务效率;二是实现了图书印量管理的精准化,提升了图书周转率,减少了报废率;三是实现了内部管理的精细化,提高了运营管理水平。不同的大学社在开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时,可依据自身的业务定位灵活选择相应的规模,但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满足设备、平台之间互联互通的要求;二是要保证各级生产、管理、发布系统之间安全调用的要求;三是要面向数据和服务开放共享的协作需求。在融合出版背景下,强化出版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须充分整合内外部资源,促进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从而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水平。

2.赋能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平台建设

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阅读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以纸书为载体,将音视频、图片、VR/AR等各种资源与纸书进行关联,已经成为大多数出版社纸数融合方案的选择。纸数融合新形态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纸书的附加值,增强了纸质出版物的竞争优势。

教材是大学社的核心产品,建设支撑教材出版的数字化平台,要充分结合信息化条件下教材的使用场景。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式和课堂的升级变革要求教材要综合运用多种介质且表现力丰富,为此,清华社自主研发了纸数融合图书支持平台,实现了“书+资源”“书+课程”“书+专有平台”三种新形态图书出版[4]。2021年,清华社配套各类数字资源的新形态图书品种超过5000种,同比增长25%,码洋近6亿元,另有620余种图书应用了“一书一码”防盗版、防复印技术。清华社纸数融合解决方案获得了同行的认可,已对外输出多家出版社。

3.构建全新的在线出版业务数字化平台

截至目前,大学社基本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内部业务数字化。从发展历程看,出版社内部业务数字化主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以纸书为主、数字载体为辅的阶段,该阶段数字载体作为纸书的附属品和增值品,出版社内部生产仍是由编印发主导的线性工作过程;二是以内容为核心、多终端发布的阶段,该阶段纸书的生产仅是内容发布的一种形式。

出版融合背景下,随着新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出版社在内容组织、管理、发布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编印发基础上简单进行的信息化改造已不能适应出版社内部业务的发展,因此必须以数字化进行生产流程再造,构建全新的在线出版业务数字化平台。2022年,清华社控股数字企业书问公司发布了“今文金典”专业出版服务平台,可提供融媒体作品(电子书、音频、视频等)在线出版服务,如面向作者提供协同创作、投稿、审核、上架服务,面向编辑提供融媒体作品的选题策划、编辑、审核等服务,作品正式出版后还可以发布到清华社数字图书馆。

4.基于全版权运营的大众阅读数字化平台开发

出版产业以内容为王,其本质就是版权(IP)资源。出版融合背景下,充分挖掘IP的潜在价值,将同一内容进行多元开发、全版权运营,可以充分释放IP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对大学社而言,充分利用在服务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内容IP资源,建设全版权运营的大众阅读数字化平台,可以服务大众阅读和全民学习。为此,全版权运营不仅要坚持“盘活存量、扩充增量”,还要对接现有第三方数字分发渠道,实现电子书、有声书、音视频课程等富媒体产品与纸书同步出版,或直接以数字产品先行出版。

近年来,清华社以自有数字分发渠道“文泉书局”“文泉课堂”等数字化平台为主,依托“小鹅通”平台向C端用户提供几万种授权电子书以及原生电子书、有声书、视频课程、音频课程等大众知识服务数字产品。在线上传播渠道建设方面,清华社电子书渠道覆盖当当、京东、天猫等主流平台,音视频渠道覆盖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爱奇艺等主流平台,基本实现了线上全渠道覆盖的全版权运营模式。

5.聚焦教学服务数字化平台发展

服务教育教学是大学社的根本任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社传统教材业务随着资源多媒体化、教学个性化、课堂智能化等场景的变化而面临转型。大学社不再是单一的产品提供商,而要向内容和服务提供商转型,建设教学服务数字化平台正是大学社在出版融合背景下转型的一个重要抓手。目前市面上的教学服务平台很多,仅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疫情期间支持高校在线教学的课程资源平台和技术平台”就有两批37家。为此,大学社的教学服务数字化平台建设只有立足自身学科特点,充分发挥规范化的编辑优势,才能在一众教学平台中展现特色,为院校提供有效的服务。

在教学服务数字化平台建设方面,清华社自主研发了“文泉学堂”“文泉教学”“文泉课堂”“文泉考试”“文泉题库”等教学服务数字化平台。2021年,“文泉学堂”平台合作单位达到26家,上线电子书5.6万种,累计用户38.7万,其中认证教师4.5万人,同比增长超过50%。在专业教学平台建设方面,清华社英语在线平台集教、学、练、测、评、研等功能于一体,支持全媒体教学的泛在式外语学习管理,有效支持了外语分社的一系列纸数融合教材发行,至今已服务190余所院校的80多万师生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清华社“文泉幼教”知识服务平台封装学前教育相关专业内容,形成数字课程、教学资源库、考试题库和虚拟仿真平台四位一体的产品形态,以及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考核考试、实训演练于一体的完整闭环。

6.探索专业服务数字化平台新模式

大学社建设专业服务数字化平台不仅可以为教育期刊、科技图书等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和融合出版提供全流程数字化支撑,还可以建设专业数据库或知识库,探索专业知识服务新模式。

在期刊出版全流程数字支撑方面,清华社自主研发了SciOpen科技期刊国际化数字出版平台。该平台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由投审稿系统、生产系统、全媒体发布系统、集群门户系统、移动端/社交系统、知识服务系统、运营管理系统7个子系统组成,支持增强出版、数据出版等新型出版,可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期刊社等创办新刊、发展期刊提供定制化全流程服务[5]。SciOpen于2022年6月24日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开幕式上正式发布,至今已上线30多种英文期刊、1万多篇论文。

在专业知识库方面,清华社自主研发了智能制造知识服务平台cimks.com。该平台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具备知识图谱生成、智能搜索、智能推荐、智能问答机器人等特色知识服务功能,提供专业电子书阅览室、清华智造大讲堂、专业技术趋势分析、实验实训案例集等8类特色版权会员专题服务,汇聚专家信息、人才培养方案、论文、专利、标准、项目等18类约92万条开放资源信息,面向智能制造相关教师、学生、从业者提供一站式专业知识服务。平台自2022年5月上线试运行以来,已有上百家机构申请开通试用。

7.打造出版营销全媒体矩阵平台

大学社建设营销全媒体矩阵平台,不仅要顺应新媒体快速发展条件下不断涌现的社群营销、大V带货、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方式,还要树立“流量思维”,顺应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科技带来的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营销发展趋势。

近年来,清华社营销服务数字平台建设重点是构建垂直领域新媒体矩阵,布局各类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快手、B站等图文和音视频平台,持续提供产品信息、行业资讯、企业动态等优质内容,不断积累私域流量,扩大品牌影响力,促进线上销售。2021年,清华社官微公众号粉丝突破100万,在出版业新媒体排名榜中位居第三;“清华大学出版社高考室”小红书账号月均流量达128万人次;“书圈”公众号关注人数超过100万。

四、结语

大学社数字化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除要做好顶层设计、组织机构保障和各类具体平台的规划实施外,还要在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建设、技术研发等方面建立保障措施,从而确保各项工作的推进。数字化时代,大学社作为出版界的生力军,应充分把握发展机遇,以超越时代的眼光和魄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大学精神,以数字化平台建设为驱动,加快转型步伐,融合創新发展,努力在教育与学术出版领域作出新成绩,以更好的姿态拥抱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 (2022-04-24)[2022-07-24]. 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103878.shtml.

[2]关于编报2015年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计划的通知[EB/OL]. (2014-09-25)[2022-07-24]. http://www.mof.gov.cn/gp/xxgkml/whs/201409/t20140925_2512042. htm.

[3]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EB/OL]. (2021-12-30)[2022-07-24]. https://www.nppa.gov.cn/nppa/upload/files/2021/12/76aed0b1a2a60056.pdf.

[4]庄红权,刘利,薛帅. 科技图书融合出版路径探索:以清华大学出版社“书+互联网”为例[J]. 出版广角,2021(10):63-65.

[5]张莉,石磊. 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思考与实践[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5):610-613.

猜你喜欢
数字化大学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