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和人民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食品安全形势越来越好,但不可否认的是,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且时有发生。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应主动承担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发挥高校在资源、理论、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以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有效探索大学生食品安全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其中,食品类专业作为培养食品行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尤其应重视食品安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本文对新时期高校食品安全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问题进行了探究。
一、背景研究
现如今,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涉及民生,如果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不仅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甚至会造成社会恐慌,让人们不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食品安全直接关乎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利益,如果不及时解决好这个问题,将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政府相关部委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举措,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可以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但目前高校食品安全教育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然一些学校开展了思政教育,但食品安全和思政教育的结合不是很紧密,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强和改进。如:教学内容不够新颖、教学方法没有特点等,对增强大学生的食品安全和思想意识是不利的。因此,要加大对高校学生的食品安全与思政教育的力度,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为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新时期高校食品安全
与思政教育的整合策略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思政教育和食品安全之间存在很多不协调之处,严重制约了二者之间的融合效果,所以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矛盾问题。
1.开发课程资源。各高校要把学校的食品安全教育和高校思政工作结合起来,提高课堂的育人作用和同学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认识。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高校要开设有关的食品安全教育课程,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伦理观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后实践,增加大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的了解,比如可以在食品安全类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中获取最新的信息,还可以在影视作品、书籍中提炼信息,这些都是重要的课程教学资源。
2.合理补充内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对于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不强,各高校应该在思政课堂上增加相关的知识,将食品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增强大学生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了解更多食品安全内容,从而指导自己合理膳食。教师要善于捕捉当今社会中的热点话题,结合专业知识,对课程思政点进行深入挖掘。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业界也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针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指导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调阅材料,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深入探讨。
3.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思政教育是以育人为本的一门课程,教师在讲授时,要结合时代热点和政治事件,让学生了解更多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当前,学校教育仍以面对面教学为主,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教学效率也不够高。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互联网引入课堂教学已成为必然。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也应顺应潮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引入翻转课堂、金课、MOOC等方式,创新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这样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意识、探究问题的能力等,能够确保食品安全和思政教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三、新时期高校开展
“食品安全+思政教育”的几点建议
食品的营养、卫生、安全关系到农业、食品加工和商业营销等诸多行业的发展,更关系到大多数人的健康和幸福生活,因此,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和宣传,提高大学生们对食品安全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依据食品营养和安全、食品加工生产等相关理论,结合实际教育的发展情况,高校在教育体系改革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展“食品安全+思政教育”,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深化课堂教学体系改革。食品安全教育涉及教育学、生物学、社会伦理学、有机化学、包装设计学等多学科知识,是高校进行学科融合教育、课程思政化的创新探索载体。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从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看,大多数人对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领域不熟悉、不了解,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因此,高校要把“安全”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上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体现科学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应用能力的训练;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启发式、探究式为主,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该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提升他们在遇到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时的应对解决能力。
2.强化教师队伍的相关素养。由于大学生群体的数量多,并且具有差异化特征,为了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要重视组织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和思政教育相关素养,支持开展食品安全方面的课题研究,着眼社会上的食品安全热点新闻,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内涵,在课堂上进行传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3.开辟实践教学途径。为了将食品安全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应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到食品企业实地观摩食品加工流程,在真實、具体的场景中,让学生亲身感受食品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通过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通过“见微知微”和“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自身思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并且结合实际教学活动设计出符合食品安全教育特点的思政化教学方案,切实提升食品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4.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针对当前中国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以及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等问题,学校要多措并举,包括加强大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了解程度;加大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完善校园和家庭防范食源性疾病的制度;强化学校的监管工作等。
总之,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担忧能否吃饱饭的问题,转而更加重视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性。食品安全关乎着国家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更要从教育入手,将食品安全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培养出既懂食品安全知识,又能用知识指导实践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关注食品安全,全社会形成合力,打造社会共治格局。
作者简介:马德康(1991-),男,陕西西安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