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煜成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走夜路的那个夜晚。
那是一个平常的夜晚,天空灰蒙蒙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我撑着伞,独自回家。
夜已深,小区里静极了,连一个人影都没有。一走进小区,我的心就怦怦怦怦地跳,路旁的树张牙舞爪的,比神话传说里的妖魔鬼怪还可怕;道路两旁的路灯灯光若隐若现。四周雾蒙蒙的,能见度很低,这也给我走夜路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我的心跳得越来越快,我几乎喘不上气来。
未知往往令人恐惧,泪水在我的眼眶中打转。我想去路过的便利店里买点温热的东西填填肚子,但轉头一看,连便利店都关门了。没有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
我心中愈发恐惧,泪水夺眶而出。这条路似乎没有尽头……我的第六感告诉我:似乎有人在跟踪我。
走着走着,我的腿抖得越来越厉害,心也跳得越来越快。忽然,从前面蹿出一只野猫来。我吓了一大跳,脚下一滑,摔了一大跤。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忍不住叫了一声。想起可能有人在跟踪我,我慌忙止住叫声。我的裤子湿了一大片,我忍着痛爬了起来,不敢出声,恐惧逼着我继续赶路。
终于,我到了我家楼下,可门口贴了一张告示:楼道灯坏了。唉,老天又和我作对!面对黑漆漆的楼道,我瑟瑟发抖,吓出一身冷汗。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上六楼,回到了家中,总算松了口气。
俗话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走夜路这件事告诉我,只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就没什么可怕的。
首段简单直接,引人入胜。
这里衔接得稍显不顺畅,第二自然段的天空是“灰蒙蒙的”,到了第三自然段就“夜已深”了,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简单介绍一下原因会更好。
这段中,对树有形象的表述,后面对灯却没有,排比的气势被削弱了。
这两段描写个人的主观感受,真实而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非常细腻,很有感染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作者直到最后还在吊读者的胃口。
结尾升华主旨的同时点题,是非常规范的写法。
总评
这是一篇细节描写很到位的文章,小作者走夜路的心理过程很真实,读者始终被他营造的恐怖的氛围刺激着往后阅读,“鸡皮疙瘩”系列丛书的作者R.L.斯坦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过山车理论,说好看的儿童恐怖小说应该像过山车一样,中间要刺激读者的感官,但是最后要平稳落地。小作者做到了这一点,虽然这不是儿童恐怖小说。小作者在描述自己走夜路的经历时将悬念保持到了最后,十分可贵。稍显不足的是,习作中部分细节还需要雕琢,结尾稍显平淡、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