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雯雯
小学语文很多特点,比如综合性和实践性。综合性就是说语文考察的方面有很多,是一个大的综合科目,考察的是一个综合的素质。而实践性是指很多语文问题是需要通过时间才能理解的,不像数学,很多只需要动笔就可以完成。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个教学理念,现在的语文教材将其分为三个部分:知识、阅读、写作。通过语文的学习让学生们对其他的部分也可以掌握到位,学习教材上的知识,使得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提高。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老师要对教材很熟悉,然后结合教材的特点,适当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语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需要老师着重培养的,从专业角度来看阅读,就是说,阅读是一种期望,举个例子:就拿心理矛盾来说,阅读其实就像是心理矛盾的不断发展。在这过程之中,学生开始阅读,就会对于整本书有一个印象,随后就有了自己对阅读的看法。对于这些看法的不确定性,要继续向下阅读,因为要找寻答案,对于已知的信息,会有各种各样的猜疑,继续阅读就是要抹除这种猜疑,然后在猜疑中学生会产生期望。正是这种探究和猜疑的过程,使得阅读这项活动成为一种独立思考的活动。推测和阅读是阅读的两大特征。阅读对语文文学素养的提高也是很大的,所以想要学好语文,就离不开阅读。通过老师讲解,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的热情,然后心生感动,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进行提示,不是光靠学生自己阅读,阅读也是需要老师指引的。对于阅读,有很多好的习惯,老师可以适量教给学生,比如多做笔记。对于老师的提示,学生也可以得到启发,使得他们有阅读的激情,如果原来对于所阅读的材料非常疑惑的话,通过老师的解读,就会豁然开朗,然后也会有阅读的热情,这也是学生阅读的敲门砖,可以让学生更好、更深刻地进行思考。但是老师也要注意,不能过多地提示,适量的提示才是最好的。提示过多,学生就不会自主思考,就不能锻炼他们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珍惜学生阅读的机会,阅读是培养师生感情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对于老师来说,可以更好地去了解学生,学生的性格、爱看什么类型的书等等。因为学生都还处于小学阶段,年龄都比较小,对于事物的认知还不够深入,所以不适合给他们看过于深奥的书,多看看青少年读物,有助于大脑的发展。现在的小学生的感情状态都是灵活的。所以当看到书本中的人物情绪时,他们也会感到愤怒、悲伤等等。甚至有些学生会有情绪上的低迷,老师要及时做出指导,帮助他们梳理情绪。同时,老师也要学会读取学生的面部表情,从学生的神态上来得知学生的情绪状态,对于学生的情感要有所掌握,及时开导。
二、重视言语形式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措施
(一)注重言语形式,充分探索言语教学的内容
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而且风格也不尽相同,其中包含童话故事、叙事性的散文、小说、诗歌等。对于不同风格的文章,就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其实对于一种风格的文章,往往作者的写作思维是差不多的。所以,老师在進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区分文章的写作风格,事先对其了解清楚,必须要有强烈的问题内涵。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把握好文章的风格,可以非常准确地运用各种风格,熟悉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里作者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运动的写作手法、教学内容,什么样的文体的文章,会表达怎么样的情感强度等,老师需要烂熟于心。
(二)关注特征词语
小学语文中会有很多的词语要学习,小标题指的词语并不是所有的词语,而是文章中的一种词语新颖、幽默诙谐的语言形式。与其他常见词语不同的是,这类词语的使用频率也许并不是很高,或者之前并未见过。这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会有不同的寓意,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所以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也并非常规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于这类词语,如果用得好,可以让语文的素养得以提升。老师需要做的是,善于发现这类好的词语,然后交给学生它们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
(三)重点分析有意义的词汇
在语文学习中,有许多不同的词语的意思是相近的。所以在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对于这点,在诗歌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老师也可以重点关注这方面的词语。例如,在进行《划船瓜州》这篇诗歌的教学时,老师的着重点应该是诗歌的文字,要对于文字进行详细的分析。因为这篇诗词的文字反映了作者对于家乡的看法。老师进行文字的分析,学生就会对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了解,不然光靠学生是很难完全理解的。
三、迁移运用,在实践中提升表达能力
(一)防止机械模仿
其实如果想要提高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临摹模仿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模仿来对学生的风格和功底有一个很好的了解。模仿是语文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方法,但是对于模仿,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杜绝的是机械式的模仿。因为对于语文来说,文字是非常灵活的,可以模仿的是语言的风格等,如果逐字逐句的抄写,就会显得非常死板,而且对于提高语文的素养作用也是非常微弱的。所以,老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但是千万要杜绝这种死板的机械式模仿。
(二)着眼于文章的修辞
语文中有着非常多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是老师需要着重讲解的内容。因为修辞手法不仅仅是语文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同时,也是语言的组成成分。对于小学生来说,把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用熟练之后,对于语文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变得非常形象生动,成为加分项。小学生如果无法熟悉运用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他们会更难以区分其他生僻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其实对于语文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比喻、拟人这些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而其他的修辞手法,更有利于作者表达自己的情感等等。
(三)在比较阅读中深化理解
语文离不开阅读,在阅读时,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细心的辅导。除了一些课内的阅读素材之外,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的素材。可以在合适的时机,给学生看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图片或者是视频等等,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更有利于学生阅读。例如,在学习《大禹治水》时,老师去网络上搜索一些大禹治水的动漫视频,或者是图片等,给学生们观看,这样,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没有那么空白枯燥。小学生往往对于语文阅读感到乏味,阅读一会儿就会没有耐心,老师利用图画,可以把文本的空白补上,使得学生的认知得到了拓宽。《大禹治水》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片段——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时,老师可以给同学看这张图片,图片上会把大禹在家门口时的纠结与不舍表现得非常好,帮助学生更好地联想当时的画面,可以身临其境地理解大禹当时内心的痛苦。通过这些图片视频,学生对于文中的故事可以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还能体会到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老师需要着重培养。语文是一门语言实践非常强的科目。语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语言的锻炼。老师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把言语实践充分落实到学生的语文教学之中,把语文教学的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通过图片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提高上课积极性,这样子学生也会爱上课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