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2022-05-30 12:38:28马明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0期
关键词:知识性政治课价值观

马明

2019年召开的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就政治课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八个统一”的新要求,为新时代新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出了向前发展的明确方向。在新高考的历史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政治教育创新改革的要求,发挥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书与育人的两大功能,就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充分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价值性和知识性,并将二者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的不可分割性

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基本规律之一,知识性与社会价值性相互统一是贯穿于整个学校课程教育全过程中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还提出了“要保持人生价值性和科学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理念指导于科学知识传递当中”,是对此基本规律在思想政治课建设成功经验上的深刻总结。

知识性是指人类在认知和改造社会的实际活动中产生的,对于事物自身而产生的观点和意志上的属性。价值性是指客体对于个人、集体以及整个社会的意义,是指可以满足特定主体所要求的客体所具备的价值特性,它主要体现为主体对客体的态度和价值观念。从哲学思想上看,知识是主体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当中不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内含于真理形成的过程之中,而真理和价值是相互联系的,所以知识和价值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从教育活动本质来看,教育活动的行为本身就是将实践过程中所总结的知识一代一代向下传承的过程,而在知识不断总结和传递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当前时代价值观的影响,所以从根源上看,知识性和价值性在教育与教学中往往是不可分割的。

二、思想政治课的价值性与知识性

价值性与知识性作为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中的两项重要任务,它们共同存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中,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课的价值性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阶段最主要的课程之一,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面貌,在培育学生品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一直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价值性方面的作用。在当前更是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思想政治课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来教育和培养我国新时代“四有”新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青年学子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合在学校的思想价值观教育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四个自信”,鼓舞学子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立而不懈努力。同时,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教学核心,能够巩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地位。

(二)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性

思想政治课是有着坚实科学理论基础的课程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共同阐述着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坚实理论基础、社会科学发展理念,是我国人民在不断探索与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实践所提炼出的前沿的、正确的理论,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一起形成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三、思想政治课的价值性与认知性互相统一

思想政治课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相互统一,是将知识传递与价值引导相互融合。知识性作为基本属性,是实现价值性的前提,学生在政治课学习过程中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才能在价值性的形成中符合世界发展的本质规律。价值性作为根本方向,是知识性学习的引导,学生只有明确正确的价值引导,才能在知识性学习当中走上正确的方向,以正确价值引导正确科学理论的形成。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有机结合起来。以丰富的科学理论进行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步理解和把握世界变化发展的本质与规律,形成科学认识世界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参与到改造世界的过程当中。利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进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学生可以在科学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形成明确的价值观,从而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价值性和知识性教育中的问题

(一)更加注重知识性,忽视价值性

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当中,长久以来迫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更加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课程教育当中价值引导的内容,为确保学生学业目标而重点针对知识性内容进行深入教学和讲解,使得知识传输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与本身课程属性相违背。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单调的理论知识内容,也更加容易对思想政治课学习产生不良情绪,降低学习热情。

(二)价值性教育空泛,与知识性相背离

思想政治课实践中价值性的实现,是应该充分以知识性作为基础的,不能过分将价值引导建立在科学的知识之上,却违背了知识性和价值性互相统一的准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价值性内容讲解的过程中,过于空泛地进行价值理念的灌输,教学内容中过分引导价值观,使得教学脱离实际,不能将科学理论知識与价值观相融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接受了空洞的价值理念,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在成长过程中不能有效支撑科学价值观的形成。

五、高中思想政治课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路径探究

价值性和知识性教育需要有机融合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之中,既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实际研究,也需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探索中明确更高的目标,坚持以价值为主导,积极探索将价值性与知识性融合的课程研究。

(一)以价值为引导,促进知识性与价值性相互融合

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政治理念,是一种带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学实践活动。价值教育和知识教育作为政治课的两种基本教育属性,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价值引导的作用,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以价值为引导,以科学知识作为基础和载体,进行正确价值观的传递。

(二)以知识为基础,由浅到深,融入价值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不能忽视知识性作为基础的重要作用,要以基础知识教育为抓手,在理论知识教育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将价值提炼出来,不断融入知识教育的过程。

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认真做好教材中有关知识的讲解基础上要明确该教材中所体现出的价值性,即“中国走社会主义路线是正确的,这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抉择,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实际的抉择”。当确立了教学价值以后,教师可以通过搜集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事例与资料,并加以展现,或者根据所展示的资料对学生提出问题:“中国走社会主义路线是不是正确的路线?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等等。之后教师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其中所体现的价值,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加强和巩固课程价值的体现。

(三)结合实际引入时政,强化价值体现

知识的价值性是受到时代环境所影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无论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还是价值引导,都不能过于空泛而脱离实际,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将实际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当中,才能引导学生树立符合当前时代的正确价值观。在价值导向过程中融入时事政治,使学生在课堂上结合理论,进而培养分析社会问题、处理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国际政治”一课中,教师在进行我国外交政策、外交宗旨等基础知识的讲解上,可引入一些符合教学规范的时事政治,对学生提出系列问题,如“我国在面对这些外交问题的时候,体现了哪些外交政策和外交宗旨?”之后对学生进行讲解,可以强化学生对我国外交宗旨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加深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或者在讲解我国经济政策和经济问题时,适当引入经济生活中的新闻采访等,如在讲解财政和税收时,引入财政税率调整,让学生理解财政政策。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做到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不仅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本身揭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进行价值导向教育的需要,而且是学校进行立德树人等根本任务的需要。因此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育中,要防止價值性和知识性相互背离,坚持以知识性作为基础,以价值性作为引导,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互融合,同时引入时政强化价值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传递的同时,引导广大高中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知识性政治课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知识性与素养性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06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8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如何上好政治课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20
谜中谜
智慧少年(2009年7期)2009-07-18 07: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