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去世,江湖又无趣了一些

2022-05-30 10:48邢初
读报参考 2022年22期
关键词:白熊倪匡古龙

2022年7月3日,香港著名作家倪匡离世,终年87岁。他躬耕文坛54年,写出了逾8000万字科幻小说,编著261部武侠片……从《卫斯理》到《精武门》,从《蓝血人》到《独臂刀》,倪匡笔下的世界涵盖丰富的想象。他这一生,笑看风云,似乎不在乎很多东西,但不计其数的丰富和时韵,都留在了他的生命里。

从报馆代笔到无人可替代

倪匡自認生平最得意的事有两件:“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替”“代”,都是假他人之名与誉的动词,但实乃谦虚之词。

倪匡最开始走上写作这条路,的确是从“代笔”开始的。

1957年,倪匡初到香港,先后做过工人、校对、编辑,算是“集百行之长”而后自学成才。在荷里活道的《真报》报馆打杂的时候,有一次,给报馆写武侠连载的台湾作家司马翎因事需要停更几天,倪匡便向老板请缨自荐:“这样的故事,我也能写,而且比他写得好。”

这并非狂言妄语。几年前还在工地做钻地工的时候,工人们在开工间隙看《工商日报》,上面就有武侠小说连载,倪匡扫了几眼便放话说:“这东西我也会写。”当时,工人们一通哄笑,四散而去。不服气的倪匡花了一下午,一口气写了万字小说拿去投稿,一周后,竟真的刊出了,他得到了人生中第一笔稿费——90港元。

到了《真报》,倪匡更加得心应手。老板为了应急,答应连载倪匡代写的小说,几天后刊登出去,获得读者好评如潮。就这样,倪匡接着写,写成了一代名家。不过,后来渐涨的名声,已经不依托武侠小说,而是以科幻小说为主了。

倪匡无疑是个高产作家,自谓“汉字写作,速度之快,世界第一”。盛产时,12家报纸同时约稿,他在墙上钉12枚钉子,小说稿件对应夹好,写完一张就抽出一张,一小时能写满9大张稿纸。

他始终不用电脑,也从不用口述代替,最高书写速度纪录为一小时4500个格子(字);写剧本更是“毫不手软”,曾经创下过一个月内写8个剧本的纪录。但这并不代表文章质量的降低,在倪匡自己看来,“十本书中如有一两本不符合该作者一贯水平,读者还会原谅;十本书中三本失去水平,全十本会被读者唾弃”。

1960年代初,金庸和梁羽生开启新派武侠小说,在香港文坛上杀出一条血路,很快声名鹊起。金庸创办《明报》之后,特地找来倪匡——当时他还叫倪聪,邀请他来写通俗小说,严格来说,“倪匡”的名字,是这个时候才正儿八经传开来。

不过,相比起金庸,倪匡属实是“顽童”,不老实,爱挑战大众的期待和保守习惯。他替金庸代连载《天龙八部》,持续数个月,竟把阿紫的眼睛给“写”瞎了。金庸对倪匡说,想删去他写的这一段,倪匡愤然:“来问我,就不当我是朋友。”

倪匡有武侠热情,但没自视甚高的武侠“情结”。后来,他还为古龙代写了十几万字的《绝代双骄》,还是一写就刹不住车。古龙拿回后感到难以为继,怎么办?干脆将倪匡续写的十多万字统统删掉。倪匡还是那样,一笑置之,接着照常与好朋友一起喝大酒、说笑话。

“乐”字至上,笑看风云

倪匡实在算不上一个埋头苦干的人,他的生活信条就一个字——乐。写作得乐,交朋友得乐,说话谈天更得乐。从20岁到80岁,好像一直是个小孩儿。

1965年7月,倪匡的卫斯理系列小说《地心洪炉》开始在报纸上连载,其中有一段,讲卫斯理在南极遇上白熊,把熊杀了,吃了它的肉、披上它的皮,最终才得以保命。连载出来后,有个读者写信来骂倪匡:“南极哪有熊?北极才有熊。”

那读者不依不饶,每星期都写封信来,语气强势,要求倪匡公开回答“南极没有白熊”的问题。倪匡只好在报纸上一个叫“沙翁杂文”的专栏公开回复读者:“某某先生,今天我要回答你的问题。第一,南极没有白熊;第二,世界上也没有卫斯理,为什么你不追问呢?第三,第三没有了。”

金庸见了,也忍不住替倪匡打圆场:“原来南极是有白熊的,现在没有,因为给卫斯理杀掉了。”那位读者最后又来了一次信,只写两个大字:“无赖!”倪匡看后哈哈大笑。

1972年,倪匡小说改编的电影《精武门》上映,获得好评如潮,有学者开始钻研陈真生平。倪匡听闻,又是一个哈哈大笑:“陈真的故事,都是我编的。”

倪匡就是这样一个“嬉皮”的作家,即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从采访文字里看到他的说辞,一下子就能联想到——他一定是笑着说出这句话的。

不过,笑看风云背后,也有孩童般纯真和固执的一面。

1985年9月21日,古龙被小混混捅伤病危,输了外面买的不干净的血,加上他平日贪杯,最终没能救回来,英年早逝。一众好友去吊唁,倪匡在送行的队伍里放声痛哭,还拿着古龙的血衣不肯撒手,有朋友劝他不要拿古龙的血衣,怕有病菌传染。倪匡不管,坚持拿着古龙的血衣回港。

在给古龙守夜那天,倪匡给古龙棺材里放了48瓶白兰地陪葬,他自己在旁边哭,哭着哭着哭得口渴,心想,古龙一个人喝酒大概会寂寞,于是打开瓶盖,叫上大伙一起陪古龙喝。后来,大家回来一看,棺木里只剩48个空酒瓶。

真性情是真,顽童也是顽。爱玩的倪匡下棋、玩鸟、养花,也养鱼,养鱼的时候自称“倪九缸”。其实,他拥有远远不只九缸鱼,其中还包括一条食人鱼。倪匡的儿子倪震小时候有次摔了一跤,被碎玻璃割破了一片皮肉下来,倪匡拈起那片肉扔进鱼缸,“我想看食人鱼到底吃不吃人肉”。

说倪匡幸运吧,如其自己承认得那样,倒是真幸运,年轻时吃过苦,但天赋、机会、友情、爱情,一样不缺。在写作这条路上,倪匡没有“搏命”的奋斗叙事,这个胖乎乎的小老头儿,就那样一路笑着喝着,恣意快笔地就挥洒完了数千万字。

人生,不恋战

倪匡出生在一个大家庭,兄弟姊妹众多,除了他自己外,最出名的要数其最小的妹妹,同样身为香港著名畅销小说家的倪亦舒。

倪匡与亦舒亦兄亦友。亦舒对倪匡的才华不吝溢美:“老匡的聪明机智,为人高估;其写作才华,却为人低估。”“他从来不想做一百分,太浪费时间,不符合经济原则,他永远只做八十分,可是又胜过许多人呕心沥血之作。”亦舒很喜欢倪匡家里的盆栽,青葱可爱,长势喜人,遂向兄长请教秘诀。倪匡笑道:“死的丢掉,再买新的。”

不论在为人还是写作上,倪匡都秉持着一份“松弛自在”之道,某种程度,这也是为了人生本原的意趣与自由保驾护航。他写想写的东西,做想做的事,交想近与相近的人,就必须有的放矢,对生活中的一切大小事务,有所疏密。

其中之一大要义就是求“真”。他“不听编辑的话”,可以让笔下人物恣意生死,写作本身也像是在游戏,就像他评价自己给各作家代笔:“好玩死了。这有什么不可以?写武侠小说本来就是游戏行为嘛。”

这样一个“游戏文字”的天才作家,脑袋里装着天马行空但绝不儿戏的离奇故事,后来转化为剧本,直接牵动了整个香港新武侠派电影业的繁荣。

倪匡在世时不避讳“死亡”,也不稀罕世俗追求的“长命百岁”。晚年,有晚辈建议他每天多走路、合理规划饮食,倪匡反问人家:“目的是什么?”得到“长寿”的答复后,他嗤之以鼻:“我的目的跟你不同,我最好现在死掉。”

(摘自《南风窗》邢初)

猜你喜欢
白熊倪匡古龙
倪匡的见怪不怪
活到四十多岁,才知道古龙有多天才
白熊特工
倪匡与爱情
“白熊”≈“自然”
天上的小白熊
朋友间的分寸
倪匡悔带 古龙喝酒
古龙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