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 王振铎 边倩
摘要:以网络为载体的智能时代来临,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教育领域面临着重大变革,突出表现在对教师数字胜任力要求的标准化和多元化。教师的数字胜任力不再是单一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而是数字意识、数字交流、数字创造和数字安全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教师的评价指标也不再只是基于内容和知识的评价,而是更强调基于胜任力和新技能获取的评价。因此,洞察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契机并剖析当前数字胜任力发展面临的困境;构造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分析模型、教师数字胜任力分层需求模型以及后疫情时代常态化的线上教学快速应对模型;提出以项目管理思维为突破口的提升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新思路;构建以项目管理理念为依据的提升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新模型,对未来教师数字胜任力培养体系的建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智能时代;教师数字胜任力;项目管理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22-0077-03
目前,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启了2.0时代的新征程,其工作重点也从“三通两平台”建设转向了“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发展并提高教师的数字胜任力,不仅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推动力和催化剂,更是有效支持教育教学变革的保障。正如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2018 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教育信息化 2.0 “就是要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 使中国教育信息化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征程”[1]。
1 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面临的契机和困境
1.1 抓准契机寻求发展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这里所谓的 “关键能力”,不仅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还涵盖了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2]。2018年,教育部又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再次强调:教育信息化2.0的关键点是“能力的获取”,要促进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普及,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3]。同年9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认为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赋能教师的教学决策[4]。由此可见,教师的数字能力已然成为教育教学的应然要求。对于教师而言,数据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行为、认知风格、听课状态、知识掌握程度的表征,而且蕴藏着教学创造的无尽可能[5]。培养教育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师的数字胜任力已成为我国师范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和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催化剂和教育教学变革的必由之路。
社会发展的趋势、人才市场的需求、优秀政策的指引、迭代更新的技术环境,为提升教师数字胜任力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调动个人内驱力,逐步由内而外建立起提升自我的数字意识、培养自身的数字交流能力,激发自身的数字创造潜能,努力成为具有数字胜任力和数字化信心的教育工作者,并通过教育活动带动学生参与进来,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到实处,使其具备终身学习与发展能力,更好地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迎合就业市场需求,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1.2 直面困境应对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信息时代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所需人才之关键,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之基础,而青少年正是这一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具有主导作用,是学生发展的教育者和引路人,其胜任能力是教育的关键。
目前,我国已步入以数字化转型为特征的信息化2.0时代,数字化的渗透表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在教育领域,虽然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更普及,教学方式更灵活,教学手段更多样,教学平台也更智能,但是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提升依然面临胜任力标准不统一、数据意识水平不高、数据应用实践能力单一、学校信息化基础保障不足等一系列困境。因此,直面痛点,深入探讨新时期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发展路径;合理规划,采取措施助力教师实现新环境下的角色定位;有的放矢,创新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逐步完善学校信息化基础保障,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和教育教学转型升级的挑战。
2 构建教师数字胜任力分析模型
以提高教师数字胜任能力为目标,以剖析胜任力标准为突破口,以胜任力发展规律为依据,从教师数字胜任力的研究维度、阶梯式需求、外部风险应对三个方面着手,分别建立胜任力维度分析模型、胜任力分层需求模型和线上教学快速应对模型,助力教师数字胜任力培养。
2.1 胜任力维度分析模型
从数字素养到数字胜任力的发展,是信息社会向知识社会转换的关键标志之一。知识社会的形成与数字技术的泛在化,改变了人际交流的方式、工作生活的内容、知识结构、信息获取途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等,促进教师数字素养和胜任力研究不断发展,产生了眾多模型、标准与框架[6]。因此,深入分析数字胜任力阶段的目标定位、数据收集方式以及主要应用领域,并结合其概念提出的时间背景、技术发展现状、能力提升的关注点、国内外采取的举措、能力特征、核心表现、教育教学特点,优势等八个维度进行分析,构建胜任力维度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有利于为构建数字胜任力提升模型提供理论基础。
在信息社会向知识社会转换的过程中,人们对数字胜任力的认知在不断迭代更新。其一,数字胜任力阶段的目标定位由数字素养阶段的“发展教育系统”进阶成为“提高教师的综合性、竞争性、实践性等能力”;其二,数字胜任力阶段的数据收集方式从数字素养阶段的“调查、访谈、个案研究、行动报告等”转向聚焦“调查、个案研究、视频分析等”;其三,数字胜任力阶段的主要应用领域从数字素养阶段的“以注重数字媒体使用的工具性知识与技能为特征的教育政策与实践”提升至“数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功能性、融合性等教育研究领域”。
2.2 胜任力分层需求模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国在线教育迅速发展,一夜之间走过了过去数年的征程。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被社会的认知度与接受度逐步提升,教师与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和组织者,在应对教学场景转变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时,内部驱动对自我的数字胜任力发展呈现出渐进式的阶段性特点,通常要经历技术适应期、教学有感期、融合提升期、评价反思期这四个时期;与此同时,外部环境对教师的数字胜任力需求也呈现出阶梯式的分层次特点,在不同时期存在对应的能力需求指标。因此,全面了解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的阶段性特点,准确把握教师数字胜任力各层次能力需求指标,建立教师数字胜任力分层需求模型,有利于后续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师数字胜任力培养和提,如图2所示。
2.3 线上教学快速应对模型
疫情的反复使得教学模式呈现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趋势,在全面了解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的阶段性特点,准确把握教师数字胜任力各层次能力需求指标,并建立教师数字胜任力分层需求模型之后,需要进一步建立线上教学快速应对模型,助力教师数字胜任力培养和提升。
教師们从线下师生面对面的常规教学模式要迅速调整到利用线上资源组织教学的网课模式,这无论是对线上软硬件平台的搭建水平,网络通信质量,还是对教师的应变能力都是一次大的考验。教师可以从熟悉线上教学平台、制作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互动通信工具以及利用资源库辅助教学等四个方面着手准备,快速适应线上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
3 构建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模型
项目管理主要把项目当作具体的对象,通过临时性组织对具体对象实施科学管理,管理的资源配置主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进行配置和利用,主要目的是促使管理对象的最初目标得到实现。以提高教师数字胜任能力为目标,以创新多样化教学为突破口,以项目思维为基点,从教学研究、组织管理、控制实施三个方面着手,分别建立教学项目思维研究模型、教学项目管理模型和教学项目周期控制模型,助力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
3.1 教学项目思维研究模型
构建教学项目思维研究模型,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四个维度进行研究。教学模式采用情景教学,要求情境设置与产生的问题一致,培养学生的需求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学内容上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项目案例设置更真实,难易适中,可操作性强。教学组织采用班级授课、分组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先通过班级授课的方式进行项目实境布设、项目实情模拟和项目实案分析,再通过分组教学的方式进行项目实案实施和项目实例练习。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探究法相结合的方式。先通过讲授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接着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项目管理思维考虑问题,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空间;然后采用演示法,加强项目管理的直观性,让学生感受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落地感;最后采用探究法,教师作为知识反馈的调整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如图4所示。
3.2 教学项目管理模型
构建教学项目管理模型,将授课内容的重难点合理整合并融入具体项目过程之中,以项目的技术和管理为两条重要基线,展开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监测和评估。通过项目实境布设环节,研究外部背景环境;通过项目实情模拟环节,模拟现实构建需求;通过项目案例分析环节,确定范围规划进度;通过项目案例实施环节,运用工具组织实施;通过项目案例评估环节,跟踪进度对比绩效;通过项目实例练习环节,激发创新巩固所学。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参与性,突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新模式,如图5所示。
3.3 教学项目周期控制模型
构建教学项目周期控制模型,以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为技术主线,以教学案例为载体,以各种多媒体软件为工具,从项目启动阶段的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工具选用,到项目初期的团队组建、任务分解、工期估算,再到项目中期的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及资源分配,最后到项目末期的成果评估、成果审核、成果归档,较为直观地帮助教师建立起工程化、项目化的管理思维,培养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技能、工作思路、教学方法及各种活动的组织及实施能力,如图6所示。
4 结束语
自我国步入以数字化转型为特征的信息化2.0时代以来,数字化的渗透表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社交等各方面。如何提高教师数字胜任能力成了教育领域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针对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面临的契机和困境进行分析;其次探讨如何以胜任力发展规律为依据,从教师数字胜任力的研究维度、阶梯式需求、外部风险应对三个方面着手,建立胜任力维度分析模型、胜任力分层需求模型、线上教学快速应对模型,从而助力教师数字胜任力培养;最后探析如何以项目思维为基点,从教学研究、组织管理、控制实施三个方面着手,建立教学项目思维研究模型、教师项目化管理模型和教学项目周期控制模型,从而助力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旻瑜,武晓菲.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逻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一[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4):4-10.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J].重庆与世界,2018(22):16-18.
[3] 何灶,赵磊磊.智能时代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困境及策略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37(3):53-61.
[4] 仇晓春,肖龙海.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研究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5):110-120.
[5] 聂竹明,张犇.从智能教育到未来学习:新时代教育技术创新与应用新常态——第十九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2):18-25.
[6] 高兵.基于项目管理视角下图书馆文化创新服务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3):3-4,15.
【通联编辑:朱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