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洲飞 释清仁
《新战争论》(外国军事名著译丛)
释清仁 彭洲飞/主编
【以】马丁·范·克里韦尔德/著
释清仁 彭洲飞 谢 峰/译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22年9月
《新战争论》(More on War),是世界著名军事思想家马丁·范·克里韦尔德(Martin van Creveld)近年来研究战争的一部力作,英文原版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2022年9月,《新战争论》中文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克里韦尔德,1946年出生于荷兰,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他在军事历史、军事思想和战争战略领域研究成就斐然,著作等身,先后出版30余部专著并被译为20多种语言,闻名遐迩。他也是继孙子、克劳塞维茨之后第三位著作被列入美国军官必读书目的外国军事家。
《新战争论》在框架结构上由导言、十一个章节和展望三大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导言,主要阐释写作缘由和最终计划。克里韦尔德认为,当前军事理论遭遇的最大危机是从公元前400年前的修昔底德到现在的无数军事家,大都被历史遗忘掉了。他认为,只有中国孙子、德国克劳塞维茨能帮助人们理性认识把握战争,并探索思考这两位大师囿于时代应该回应而未回应、应该解答而未解答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而列出“军事理论危机”具体表现,努力为人们创造一幅认识现代战争变化的“地图”。
第二部分主体,重点阐释论述六大方面主题,主要包括战争原因和目的,战争与经济、法律和科技,军队建设,战略艺术,战争形态以及非对称战争。(1)关于战争原因和目的,他认为,“战争不是个体活动,而是集体活动”,战争的爆发源于多重综合因素。(2)关于战争与经济、法律和科技,他认为,战争可以加快经济发展,也可以导致经济衰退。军事科技创新必将推动军事变革,掌握技术优势就是掌握制胜权。发动战争的权利聚焦解决两大根本性问题:一是谁有权发动战争;二是如何使发动的战争成为正义之战。(3)关于军队建设,他认为,高质量的军事训练、科学的组织形态、有效的领导管理,一定能释放出强大战斗力。(4)关于战略艺术,他重点阐释了八对战争辩证思维:保持目标与灵活机动、保存实力与消耗实力、集结与分散、战役与机动、直接接近与间接接近、突破与包围、进攻与后退、强项与弱项。(5)关于战争形态,他重点探讨海战、空战、太空战、网络战与核战争等战争形态。他尝试用传说中的海怪利维坦、黑熊和飞鸟,比喻制海权、制陆权和制空权作战,并预测这三者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为终极武器,核武器不仅影响战争性质,也改变战争的原因和目的。他高度肯定无人机作战的未来前景。网络战是一个崭新的战争领域。(6)关于非对称战争,他重点论述,“强的一方对弱的一方,或弱的一方对强的一方”的非对称战争。现实中,强弱双方军事冲突,改变了对战争的传统认识,影响了胜败的定义。
第三部分展望,主要阐释战争的变与不变,对未来战争景象进行了畅想和追问。他认为,军队组织形式、战争与经济关系、战争与科技关系在现代战争中发生重大变化。
《新战争论》是关于21世纪战争理论的通俗、综合、现代的军事思想读物。本书的鲜明特色,一是思想深刻,启迪性强。本书大胆提出“军事理论危机”,并对此进行了开拓性的思想追问,深邃的见解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给人启迪。二是战史丰富,信息量大。本书所引用战史战例丰富多彩,纵横古今中外,跨越2500余年,上百个军事人物和经典战役在这里相互辉映,共同构筑起人类战争思想的恢宏图景。三是语言通俗、普及性广。本书试图用简单、非技术性、非專业的语言,阐释抽象的战争思想和军事原理。
《新战争论》也存在一定的研究偏见和认识误区。例如,克里韦尔德虽然极为尊崇中国孙子及其《孙子兵法》,但对发生于中国的战争(特别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西方列强的战争)认识并不全面深入,非对称战争章节的某些论述也存在研之不深之处。
(本文为译者序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