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璇
2021年5月15日 ,上海,由百年工業遗址改造成的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刘颖/ 摄)
“请问各位能分辨出这是哪些城市吗?”在多年前一场演讲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一边展示着10多幅城市景观图片,一边向听众提出了这个问题,而现场没有一个人能说出答案。
高楼大厦、宽阔马路、玻璃幕墙,走到哪里都似曾相识……城市风貌的雷同问题,在部分新城新区中尤其突出。
新城新区是为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某方面或多方面的需要,主动规划、投资建设、相对独立的城市空间单元,多被寄予了引领城市未来发展的厚望。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城新区建设不能再走粗放外延式发展的老路。如何转变思路,让新城新区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
“新城新区一度曾是‘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集中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总规划师顾永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广义上的新城新区,包括国家级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以及产业新城、高铁新城、智慧新城、空港新城等等。
在城市建设中,挖掘城市的地域特征,彰显城市的文化内涵,紧跟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从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的高度去认识城市风貌问题,才能体现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个性。
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过程里,城市需要新空间吸纳人口居住就业、拓展提升城市功能,规划建设新城新区使之发挥经济引擎作用,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选择。
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与效益、疏解老城区城市功能方面,不少新城新区已在发挥积极作用。然而,一些城市曾经的盲目扩张,让不少新城新区规划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其发展出现诸多隐患,甚至成为“睡城”“空城”。
在过去的城市开发建设中,部分新城新区的规划理念以功能主义为导向,缺乏人本关怀。标准化的空间与建筑设计、快节奏的建设,让这些新城新区风貌趋同,难以形成宜居品质和文化活力。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曾对此批评道:“一些新城新区的基本配件就是以高大巍峨的行政办公楼作为门面,一排排标准化的工业厂房充斥其中,马路宽广、花坛四处摆放。在新城新区这张白纸上,没有特色和个性,看不到历史文化沉淀。”
2014年3月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严格新城新区设立条件,防止城市边界无序蔓延。
在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同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城规划思路正从功能主义导向转向注重多元价值融合。
“过去很多城市在建设新城新区的时候,都希望建造超高的楼宇、宽大的马路和特别大的广场,而这已经不符合城市发展的趋势。我们不再像以往一样过于强调宏大叙事,而是转向更加人性化和以人为尺度的建设模式。”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李昊说。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单樑回忆:“10年前我们做南浔开发区总体城市设计时,就提出了南浔要营造特色,恢复水网、蓝绿水道,但遇到了‘会导致建太多桥‘得地率低‘产业适应性差等诸多质疑。”
如今,适应生态文明、保护水乡特色等理念在当地的城市发展中已越来越深入人心。单樑说:“管理者们不仅接受了‘水晶晶的南浔这一城市形象定位,更主动衍生出新的课题:打造恢复一条水街,作为新水乡的标杆示范——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区新城的开发和建设,应该不仅新在空间和建筑,更应新在理念,引领中国城镇化的道路创新变革。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委会主任张京祥认为:“新城建设不仅要有经济强度、建筑高度,而且要有社会温度、精神气度。城市规划可通过干预物质空间的多种手段,来塑造场所精神、市民精神,增强城市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对人的体察关怀正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根基所在。”
“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新格局,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打造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新城不是‘千城一面,也要注重体现新城的风貌特色。”在2021年3月19日上海市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许健说。
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明确提出了“迈向最现代的未来之城”的总体目标,强调以人为核心,将满足人的需求作为未来城市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最具活力”“最便利”“最生态”“最具特色”等发展要求,把五个新城建设成为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
针对新城普遍存在的发展痛点、难点问题,《导则》提出了诸项空间优化策略建议,结合五个新城的地理空间格局、自然生态特征和人文资源禀赋,赋予“一城一意象”,对城市建设的密度强度、眺望系统、人文景观设计等均有专门条目加以引导。
实际上,五个新城所依托的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都是历史悠久的聚落,各具特色的城市意象也均从五个新城的原有禀赋而来。
2021年10月23日,市民在成都东部新区龙马湖公园内游玩
例如,青浦有老城厢、护城河、坊巷等江南文化建筑遗存,便注重塑造古今融合、江南风韵、国潮魅力的“青浦江南风”意象;松江北靠九峰、面朝浦江,便营造远眺山水、近看人文的“松江上海根”意象……
不只是上海,以人为核心、塑造人与环境相和谐的理念如今也嵌入了成都东部新区规划的建设之中。
近年来,作为成都最年轻的区域,东部新区被成都寄予厚望。在“东进”过程里,成都提出“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由96名院士专家领衔、3500多人组成的规划团队对新区规划进行多轮研究,确定新区发展模式从“产、城、人”转向“人、城、产”。
为了让新区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在规划建设之初,成都东部城市新区就把城市设计贯穿到城市规划过程中,强化对城市天际线、色彩、建筑风格等的管控和引导。
不同于成都西侧一马平川的地形,龙泉山以东是丘陵地带,高低不一,这恰好有利于形成特殊的城市风貌。成都东部新区的城市设计思路是,低洼地带保留水系,建成公园,有利于防污排涝和海绵城市建设;高地、平地建筑高低搭配,城市形态与丘陵地形协调呼应,让城市景观错落有致。
“小时候,这里是个村,现在成了城。不光自己成长了,城市也在成长。”2020年,厦门集美区新城体验馆首次开放,厦门集美区的吴斌斌站在观景台一边俯瞰集美,一边如此感慨。
展现在吴斌斌眼前的,是一座用十年时间集聚起来的新城。站在观景台放眼望去,现代建筑与闽南式屋顶、西洋式屋身的公共建筑群彼此呼应;清澈海湾中有几座葱郁小岛,滨海湿地环绕亲水栈道与现代新城融為一体。
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之初,地处厦门本岛之外的集美并非城市开发建设的重点,这里一直是一片蒿草芦林。随着2010年厦门“跨岛发展”战略的正式起步,集美开启了新城建设。
选址在城市开发的“处女地”,集美如何挖掘出自身的特色?
从酝酿规划,到全面建设,集美都锚定了这样的定位:打造滨水特色的环湾生态型人文新城。
城市特色首先依托在自然环境上。
集美新城的建设和湾区的海洋生态修复同轨并行,同时进行综合水系治理、打造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等滨水慢行系统,让集美背山面海的自然山水格局融入了城市风貌之中。
城市特色也生长于人文历史上。
在建设新城的同时,古厝宗祠、集美学村等历史文化遗存都被保护修缮,在集美学村目之所及,尽是红墙橘瓦、飞檐交接的典雅建筑。这里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倾力创办的教育事业所在地,独有的“穿西装戴斗笠”式中西合璧建筑形式,被称为嘉庚风格。
文化赋能需要一定时间,并非无中生有,也不能生搬硬套。新加坡在21 世纪之初提出“文艺复兴城市规划”,历经十余年,这座城市才从“文化沙漠”变为“文化之都”。
如今,集美的新建公共建筑,如诚毅图书馆、诚毅科技探索中心、诚毅书城、嘉庚艺术中心、集美新城商务中心、集美新城市民中心,均融入了嘉庚风格,以彰显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
集美的城市风貌尤其受影视剧的青睐,电影《左耳》《谁的青春不迷茫》,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你好,检察官》,均在此取景。
良好的城市生态人文环境、与厦门本岛之间发达的交通网,大大增加了集美聚集人口和产业的吸引力。根据《集美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集美全区常住人口超103万,占全市人口20.08%,15岁至35岁人口约占常住人口总数45%。
集美实践证明,审慎选址、合理规划,将自然山水格局、地域人文底蕴的特色挖掘出来并融入时代发展,经过精心设计和建设,新城新区不仅可以避免“千城一面”,其对于引领城市发展的作用也会更加凸显。
实际上,如集美这样具备自身特色的新城新区近年来正在涌现。
北京城市副中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城市生态图景已经展开;西安曲江新区持续促进文商旅融合,将唐代皇家园林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城市建设中,挖掘城市的地域特征,彰显城市的文化内涵,紧跟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从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的高度去认识城市风貌问题,才能体现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个性。”何镜堂说。
新城新区要真正引领城市未来发展,需要文化赋能。
“最重要的还是尊重城市文化的发展规律,避免花钱建了一堆文化基础设施,但缺乏内容和意蕴。”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文化赋能需要一定时间,并非无中生有,也不能生搬硬套。新加坡在21世纪之初提出“文艺复兴城市规划”,历经十余年,这座城市才从“文化沙漠”变为“文化之都”。
改革开放后腾飞起来的深圳,近年来也在经历着文化蝶变。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深圳近年来注重文化赋能的思路,对于我国新城新区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建筑师赵蒙蒙2010年自武汉大学建筑系毕业,2012年来到深圳安家立业,十年间,赵蒙蒙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场所、艺术展览越来越多,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
“将空间与策展结合,使艺术作品与观众日常生活产生互动,将是深圳未来的热点。传统文化、当代艺术、自然养育等元素会与年轻城市碰撞出什么样的思想火花?我认为大有可为。”赵蒙蒙说。
2021年公示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中提出,深圳要打造“现代文化名城”,活化保育历史文化印记和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区、城中村等当代新遗产。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主任工程师任莲志,是深圳总体城市设计和特色风貌保护策略研究的参与者。她认为,在改革开放40余年的时间里,深圳产生了大量突出反映深圳文化精神、高反差、异质化的特色价值地区,如城中村、旧工业区等,这些新遗产同样需要去挖掘、保护和珍视。
目前,深圳正在构建新老文化遗产集聚、地域特点鲜明的特征片区,全景式展现深圳城市发展记忆和特色风貌。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活史书,这是这个城市最独特之处。”单樑说。将于2022年11月开幕的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便将主展场设在前身为金威啤酒厂的粤海城·金啤坊。这里曾以啤酒陪伴五湖四海的来深建设者,如今将作为深圳工业遗产活化的新地标亮相。
“老工厂改造成城市新地标是非常普遍的工业遗产活化更新方式,但是在深圳这座城市里面,它具有其特殊性。深圳的工业化起步晚于国内其他同等规模的城市,工业遗产年份都不长,但它们是改革开放的见证,具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时代价值。”武汉大学景园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韩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