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画人物巧“白描”

2022-05-30 10:48崔益林
格言·校园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白描传神勾勒

崔益林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墨线勾勒人和物的形象画法。正由于它重在以形传神,不重形似而求神似,后来人们把这种写意的技法引进写作。因此,直白地说,白描就是最朴素平实的写作方法。

那刻画人物时,怎么“白描”呢?概括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写作:

一、不写背景,突出主体

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凸现出来。如满分作文中有这么一段描写:

王老师和平时不一样了,脸上经常洋溢着的红光被惨淡的白色取代,脚步虚浮,好像随时都会摔倒似的,还带了一个银色的保温杯,毋庸置疑,王老师病得很重。

她坐在讲台前,顶着沙哑的喉咙说:“今天,我们上……咳,第二十课,翻开书……”那一个个的汉字就像是被用力推出来的一样,虽然很轻,但是能听见……

二、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由于白描勾勒没有其他修饰性描写的烦扰,故作者能将精力集中于描写人物的特征,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如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的开头这样写道: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置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又如,在《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肖像作了这样的描写:

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

这就是“白描”,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遭遇和个性都显示了出来,既没有夸张,也没有刻意修饰,却显得更加真实。

三、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鲁迅在谈自己的写作经验时,对白描手法有过这样的解释:“‘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自已。”用白描手法写人,可以不去过分渲染、铺张辞藻,它不但简练,而且传神。同时,白描手法往往能带来含蓄的效果,虽着墨不多,却能余味无穷。

这里不妨还以鲁迅的作品为例来诠释这个问题。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身世是这样介绍的:

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將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

鲁迅并没有详细介绍他的身世,而是仅仅从孔乙己“没有进学”“不会营生”“好喝懒做”的性格特点,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所造成的悲惨遭遇。

由于白描用笔简洁,节奏快,利于情节进展,所以很受读者的欢迎。但不要以为白描的笔法很容易掌握,在使用白描手法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白描与具体叙述的异同

记叙和描写是并列的两种不同方式,白描是描写中的一种具体手法,它和记叙中的具体叙述非常接近。

如果运用叙述手法表现事物的某一动态、风貌,简练而传神,获得形象鲜明的描写效果,就称为白描。白描的功夫,既是作者对生活人物原型异常熟悉,经过周密观察研究的成果,又是语言精心锤炼的结果。

2.使用白描手法时要突出重点

白描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也不用曲笔或陪衬,但要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白描语言要省俭、概括、传神,也就是说,在使用白描手法时尽可能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省俭,又传神。

摘自《简妙作文》

猜你喜欢
白描传神勾勒
勾勒立体的古都“脊梁”
诗中人物贵传神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刺绣:一针一线勾勒中国魅力
诗笔白描,写照传神
写给远去的路遥
捕捉精彩,描写传神
用简单线条勾勒一个“王朝”
《白描荷卷》自跋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