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化学:改革创新,打造国际化领军企业

2022-05-30 08:29李将军潘文静
经济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万华化学企业

李将军 潘文静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聚氨酯全系列产品、石化产品、功能性材料、特种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制造,是全球八大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制造商之一。成立40年来,万华化学迎难而上,砥砺前行,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化工巨头。“改革+创新”是万华化学不断成长的致胜法宝。公司通过在化工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内部机制革新,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获得“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创新企业百强工程试点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奖”等荣誉称号。

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公司视察时指出:“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万华化学改革与创新所取得的成果,不仅提升了我国化工领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还为其他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

困境中的探索奠定高质量发展之基

企业的成立是为了解决中国人的穿鞋问题

40多年前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踩在布鞋上的国家”,为了解决中国人的穿鞋问题,中央领导将MDI纳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1980年3月28日,国家“六五”重点建设工程之一的烟台合成革厂开始建设,项目总投资4.6亿元,引进了日本合成革生产线,1983年,烟台合成革厂全面建成投产。在成立以后的10年里,该企业累计为2亿双合成革皮鞋提供了原料,相当于全国皮鞋产量的四分之一。

聚氨酯材料被称为“第五大塑料”,凭借着热塑性和可纺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家居、建筑保温、鞋材等领域,对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聚氨酯材料的关键原材料就是MDI。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科学家便开始研究聚氨酯技术,但当时由于引进技术遭到封锁,我国聚氨酯材料的合成技术发展非常缓慢,国家建设的烟台合成革厂就担负了发展国产聚氨酯材料的使命,此后我国聚氨酯材料的发展才有了实质性的进步。

烟台合成革厂的产品主要分为四大系列,其产品用途十分广阔,包括异氟験酯系列产品、聚甄酯合成革系列产品、聚S8多醇系列产品和聚氨酯系列产品。其中,异氟験酯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建材、机城、汽车、航空等方面;聚甄酯合成革产品主要用于制鞋、皮箱、包、球类等方面;聚S8多醇系列产品主要用于制造聚酯型聚氨酯、涤纶改性以及增加染色性等方面;聚氨酯系列产品则含有用于人造革的聚晶树脂等化工物质。这几个领域的发展,将改变和加快我国化工生产自主化的进程。烟台合成革厂背负着国家使命,努力前行。 1989年,实现工业产值1.5亿元,经营规模位居全国50家塑料行业大企业的第一名。

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困境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MDI的市场需求出现了井喷式增长,仅1989年的需求量就达到2万吨。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跨国公司加快了对中国市场的布局,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烟台合成革厂在市場竞争中逐渐暴露了其在发展中的重要缺陷,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使其陷入困境,给昔日的先进企业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体制弊端导致企业缺少自主权。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企业容易忽视市场机制的作用,缺少决策的自主权也导致企业缺乏内生活力。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期间,企业整个的生产决策权仍掌握在政府手中,市场需求与国家指标不协调。国家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市场地位发生了变化,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兴起,加大了产品市场竞争。

二是生产技术落后导致企业缺少市场竞争力。1984年烟台合成革厂引进的日本MDI装置仅仅是日本20世纪60年代的技术水准,随着国际技术的发展,其工艺落后、消耗大、成本高等问题相继显现。设备投产后,运行状态一直不稳定,时常发生物料堵塞和泄露的情况。在日方专家走后,频频发生设备罢工的情况。为了提高竞争力,烟台合成革厂求助于当时转让技术的日本公司,再次提出引进技术的愿望,但是日方企业只同意转让老技术,不肯转让更先进的核心技术。烟台合成革厂又求助于欧美跨国公司,均以失败告终。内忧外患使企业进入了创业史上最艰难的时刻。

困境中的创新探索

面对发展困境,烟台合成革厂采取了“自主研发+机制创新”的发展战略。在自主研发方面,为了完善“生产、营销、研究”的良性循环机制,企业联合青岛化工学院等高校,采取“产学研”一体的研发模式,将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并将获得的收益投入科研活动,开发更具有市场竞争性的产品。经过全体员工历时3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完全消化吸收了引进的日本技术,产能达到了1.5万吨,奠定了企业持续创新的基础。

在机制创新方面,企业开始试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铁饭碗。1995年,作为全国百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之一,企业进行了第一次制度改革,将烟台合革厂改制为万华化学合成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享有国有资产的收益权、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奠定了万华化学进一步完成股份制改革的基础。

混合所有制改革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8年,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万华化学主动剥离王牌主业MDI,以此为基础与东方电子、烟台冰轮等企业强强联合,将MDI分厂改制为烟台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过改革,万华化学首先打破了国有企业旧有的僵化体制,新公司以年轻干部为主体,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完善激励机制和经营管理决策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万华化学相继实行了原材料采购的改革和人事、薪资等方面的改革。1999年万,华化学推行原材料采购的“比较管理”法,通过竞争机制来选择合作对象,从而为优质的中小型材料供应商提供了合作机会。即使面对各路利益集团的公关,公司依旧坚持择优选择合作对象。事实证明该项改革的正确性,仅当年万华化学就节省了750万元成本费用,相当于当期利润的50%。

企业进一步在人事和薪酬制度方面进行改革。当时的万华化学人浮于事的现象非常严重,不到7000人的工厂、30多个科室就有三四百个副科长级别以上的干事。为了精简员工,万华化学内部下达了4000人的下岗分流指标。在人事改革方面,万华化学实行末位淘汰,全员竞聘上岗,严把竞聘进人关口,实行亲属回避制;改革职工工资和奖金体系,真正实行按劳分配,规范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要变强就要先学会瘦身。2001年,万华化学下属的后勤辅助单位亏损严重。为此,万华化学决定以化工为主业,剥离副业,精干主业,对后勤辅助单位进行民营化改制。到2006年,除上市公司外,其他所有后勤辅助单位陆续完成了民营化改制。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为万华化学带来了巨大活力。

2012年9月,公司成功打通IP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产业链,成为世界上具备三大ADI(脂肪族异氰酸酯)产品及其关键原料技术的公司之一;同年11月,公司凭借“新型光气化反应制MDI关键技术”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奠定了公司在世界MDI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2019年,公司开启尼龙-12和柠檬醛产业链的产業化进程,产业生产开始走向高端化。同时,公司的ADI全产业链制造技术也得到了市场认可,荣获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

实现整体上市

2019年2月,万华化学收购母公司资产过户完成,标志着万华化学实现了整体上市。母公司注销法人资格,其下的所有资产、负债等所有权利义务由万华化学作为存续方继承。此次交易的完成对万华化学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对于万华化学股东来说,公司重组带来了股份增值。此次交易后实际新增股份数量为4.06亿股,按当时每股47.75元算,新增市值约190亿元。

公司整体上市进一步完善了万华化学的股权结构,健全了公司治理机制。原母公司是一家投资型公司,享有万华化学47.92%的股份。万华化学收购母公司后,股权结构变得更加透明,外资和管理层直接持股共计30%,完善了治理机制。

积极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万华化学不仅是国企体制改革的正面典型,也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的拥护者和积极参与者。2021年1月21日,万华化学积极参与华陆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万华化学、中国化学和西安共赢员工持股平台签署协议,万华化学以4.245亿元竞买获得华陆公司30%的股权,形成了万华化学、中国化学、员工持股平台的三元股权结构。

万华化学与中国化学是长达20多年的资深战略合作伙伴,累计合作项目近百个。此次合作,实现了强强联合,将万华化学的新鲜血液注入华陆公司,推动华陆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标志着中国化学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关键步伐。

实现全球化布局

运用WTO规则保护国内MDI市场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跨国公司时刻关注着中国MDI市场的变化。随着万华化学在MDI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公司市场占有率逐渐攀升。

2001-2004年,我国MDI市场需求年均增长率为12%,而国内MDI生产能力低、产量少,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快速增长。面对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国外一些大公司纷纷在我国新建或扩建MDI生产装置。2001年1月,总投资高达2500亿元的上海化学工业区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德国巴斯夫、亨茨曼与上海石化、上海高桥石化、上海华谊集团、上海天原集团、中石化等中企合资建设达到国际产能规模的MDI生产装置。为了加快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有些跨国公司采用贸易补贴的方式,不断加大倾销力度,扰乱中国市场,进行恶性竞争。在价格最低的时候,跨国公司每吨MDI的售价比其本国售价还低700美元,倾销幅度超过50%。虽然跨国公司的倾销短时期内有利于下游企业的发展,但当他们控制整个市场后就会大幅度涨价,最终不利于中国化工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跨国公司的倾销行为给万华化学“产研学”一体化的发展战略造成了极大影响,将刚脱离困境的万华化学又一次推向悬崖。关键时刻,万华化学一边抓改革创新,一边收集反倾销资料。2002年,万华化学分别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新建年产16万吨大型MDI装置项目的立项申请,以及对原产于日本、韩国的MDI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2002年9月20日,原外经贸部开始立案调查,跨国公司有所收敛,国内MDI市场秩序逐渐恢复。

在即将赢得这场反倾销贸易战的时候,2003年11月,万华化学提出撤诉。原因有三:其一,公司想要的效果已经达到,MDI价格回暖;其二,国家计委批复了万华化学16万吨/年MDI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万华化学将在宁波建立该项重大工程;其三,万华化学要集中时间和精力谋发展,为后续进军国际市场做好准备。

万华化学灵活运用WTO商业准则,在保护国内MDI市场健康成长的同时为自己赢得了更多利益,成为国内反倾销的典型案例。

放眼全球,打造国际化企业

2002年,万华化学提出了全球化发展战略。2006年开始寻求在海外建厂。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MID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市场价格大起大落。据统计,万华化学的产能在2010年达到80万吨,而跨国公司也通过兴建大型MDI项目增加中国的市场供给:上海拜尔35万吨/年装置、重庆巴斯夫一期40万吨/年装置、上海联恒24万吨/年装置,加上宁波万华化学二期30万吨/年MDI项目,保守估计,2010年国内MDI产能至少超过130万吨,而2010年的MDI需求不超过110万吨。跨国企业的加速扩产极有可能造成中国MID市场迎来供大于求的局面。即使当时的万华化学已是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也将承受供过于求带来的市场风险。

必须开拓新的市场降低风险。产能过不过剩,不能简单局限在中国市场,中国只是全球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万华化学的国际化之路非走不可。

尽管“走出去”迫在眉睫,但万华化学国际化之路却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万华化学对战略布局、后勤辅助和信息管理三方面進行改革,采取了“三化一低”(即全球化、差异化、精细化和低成本)的战略,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价格稳定的前提下,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打响企业品牌。在选址方面,万华化学主要培育新兴市场,要求在新兴市场一定要成为主流供应商,而在国际巨头的传统根据地里,则是牵制性地进行竞争。

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增强MDI产能的自我消化能力,万华化学加快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步伐。在产业链上游,万华化学与其全资子公司合资收购了宁波东港电化有限责任公司;在产业链下游,开拓MDI在节能建材和生态粘合领域的应用。2010年,随着宁波基地二期工程的投产,二期配套项目诸如硝酸、硝基苯、苯胺等上游原材料供应也陆续投入使用。

万华化学的主要产品包括聚合MDI和纯MDI,种类比较单一,要进入新的国际市场,就要打造具有独特性和差异化的产品,在这背后,需要有强大的信息管理平台进行支持。为加强信息管理平台建设,2007年万华化学进行了信息化改革,与IBM合作进行集团管控战略规划,使管理层能够快速了解生产运营过程中的信息,实现了信息体系透明化,提高了生产运营的效率。万华化学还投资引进了ERP信息平台,明确了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严控各项流程的生产成本和费用支出。

作为全球最大的MDI消费区,欧洲是万华化学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2011年2月,万华化学通过海外控股子公司斥资12.63亿欧元收购匈牙利BC公司(宝思德化学公司)96%的股权,实现了进军欧洲市场的关键一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该项目也得到了匈牙利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影响,收购之时,BC公司亏损约1.5亿欧元,濒于破产边缘。为了扭转亏损局面,万华化学协调人力物力,从管理、文化等多个层面对匈牙利BC公司进行全方位整合。最终,万华化学凭借扎实的实力和实际绩效赢得了BC公司员工的信服。2014年,BC公司成功扭亏为盈,2017年实现盈利4亿欧元。《国际金融评论》将此次收购案例评为年度欧洲、中东、非洲地区最佳并购项目。

目前,万华化学已成功在烟台、北京、上海、宁波以及美国、匈牙利建立了研发中心,实现了全球化布局。2017年,北美技术中心在休斯敦正式投入使用。

完善机制,牢牢把握核心技术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万华化学都处于“倒逼创新”的状态。惨痛的经历让万华化学谨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经过艰苦奋斗,万华化学打破了跨国公司的技术封锁,成为全世界 MDI制造业的领军企业。

2001年,万华化学年产MDI达到4万吨,真正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MDI制造技术,被称为“中国化工行业独一无二的创举”。中国也一跃成为继德美日之后第四个掌握MDI制造技术的国家。

万华化学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3.5%-5%。2018年,万华化学全球范围内科研投入达到21亿元,居山东省首位。万华化学拥有科研人员2100余名,其中12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640余人拥有硕士学位。公司各类高层次技术人才150余人,其中30余人拥有“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杰出青年科技成果转化奖等荣誉。

1999年,万华化学出台《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实施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效益分享,设立万华化学科技最高奖、基础研究奖、科技进步奖、团队协作奖等奖项。对自主开发的新产品,成果转化盈利后连续5年按净利润15%提取科研奖金;对长周期战略性研发项目实行阶段性奖励。

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目前万华化学MDI总产能位居世界第一,单套装置规模、产品质量、运行能耗等均领先世界。截至目前,万华化学自主开发并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00余项;先后7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多次获国家级创新荣誉表彰。目前万华化学已在海内外建立了六大研发基地、七大国家级创新平台、150 多个装备先进的实验室,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工程开发到产品研发的全方位创新体系,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MDI、ADI全系列异氰酸酯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招贤纳士,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

人才是企业立足之本。万华化学始终把员工尤其是骨干员工看作企业发展中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注重引进、留住、用好一流人才,积极调动员工的能动性,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为招纳人才,万华化学通过全员荐才和伯乐奖,鼓舞员工挖掘身边的人才。对于新员工的培养,万华化学也有一套完善的机制:通过培训与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让新员工快速融入企业;通过海外培训项目,让优秀员工实现综合发展。

2006年,万华化学实行员工激励制度改革,建立员工持股制度。管理层及骨干员工间接持股,确保股票安全和价值。受益于这项改革,公司在越做越大的过程中没有一个骨干级员工跳槽,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

有为就有位,良好的竞争环境是激发员工潜能、留住人才的关键。万华化学严格把握干部提拔的标准,通过业绩、学习能力和他人评价来进行干部选拔,选拔的结果就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价值。在人才最集中的科研体系,万华化学实行动态管理,推行去行政化,各研发中心全部取消行政职级,以课题组为基本单元,组长随课题进展可上可下,人员组合动态管理;同时建立起研发序列晋升通道,推行高级研究员以上的骨干每年向专家委员会述职制度。

目前,万华化学已经建立起一支具有国际水准和竞争力的研发团队,拥有海内外博士150余名、高级职称人才110余名、顶尖人才40余名,全体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0岁。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该公司时曾评价说:“无论是干部队伍建设,还是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济济、茁壮成长、后继有人。”

赋能未来,让生活更美好

作为中国化工行业的领军者,万华化学所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让企业成功转型,而是如何走得更远,实现“成为全球异氰酸酯领军企业”的目标。2021年,随着新冠疫情有效防控后国内复产复工的顺利展开,万华化学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绩:全年营收1455.38亿元,同比增长98.19%。成功的背后,除了机遇,更多的是万华化学未雨绸缪的布局和宏伟远大的企业使命。

面对大疫当前、危中有机的复杂形势,万华化学一方面通过加速数字转型、助力抗疫活动,推动经济复苏;另一方面与河海新能源强强联手,共建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实现“让生活更美好”的企业使命。

拥抱数字化,加快智能制造转型

数字经济是当下最具有活力、创新力且辐射范围最广的经济形态,也是传统经济转型的“跳板”和经济复苏的新引擎。企业只有加速数字化转型与变革,才能掌控变局与危局。

2018年,万华化学成立集团信息化战略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企业数字化转型,建立以业务条线为维度的IT治理架构,并将数字化平台全面更新为智能制造平台、经营管理平台、智慧决策平台、生态圈协作平台和协同办公平台。

展望未来,万华化学数字化转型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通过5G、人工智能等技术,重点打造全球化卓越運营的智能工厂及信息网络高速畅通的现代化智慧园区,不断优化完善万华化学的学习及全球HSE信息化平台,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和业绩,将万华化学建设成为以智能制造、全球一体化管控、生态圈高效协作为主要特征的世界一流数字化企业,形成万华化学专属的数字化竞争优势,打造安全、高效、体验友好的数字智慧型企业。

抗击疫情,彰显企业社会责任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万华化学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向湖北红十字会捐款现金500万元,并借用全球化平台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购置10000套符合欧盟标准的医用防护服。

作为中国化工龙头企业,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万华化学充分发挥其供应链畅通和技术先进的优势,联合下游合作伙伴,为抗疫一线人员提供3D打印口罩调节器、成人纸尿裤、医用护理垫和医用聚碳酸酯护目镜等医疗用品,为抗击疫情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不忘初心,践行绿色发展

一直以来,万华化学积极践行“化学,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对材料的生产、加工和使用方面进行更为绿色、环保的开发、替换与升级。

目前,万华化学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探索成果斐然,包括已经开发的生物降解材料、3D打印TPU材料、聚氨酯硬质泡沫循环再利用解决方案和正在建设的万华化学四川眉州基地年产6万吨PBAT(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项目等。

2022年1月,万华化学与河海新能源合作签署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实现了万华化学在低碳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突破。该项目通过对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生产废热的回收再利用,在为园区生产供应高品质热能的同时,为烟台市区的冬季采暖提供清洁热源。通过该项技术,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每年可节约煤炭约2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70万吨,节约用水2000万立方以上,同时保障烟台市1.1亿平方米城市供暖,极大地提高了万华化学能源利用的效率。

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不仅是万华化学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重大尝试,也是国内化工行业低碳发展的重要尝试。万华化学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不断深入探索低碳发展的科学路径,努力为整个化工行业能源创新利用提供可靠先进的万华方案。

(编辑 宋斌斌)

猜你喜欢
万华化学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股神榜:长电科技、万华化学、华宇软件
万华福建80万t/aPVC项目一期工程总包签约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中独立董事的义务——以万华之争为例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