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 上世纪60年代,由于越战等国内外因素造成美国政府开支大幅上升,财政赤字加剧。同时,日德经济崛起,美国制造业式微,随着美国黄金储备锐减,美元的地位也摇摇欲坠。上世纪70年代伊始,美国社会经济面临高通胀率、高失业率和低增长率的困境。1971年8月,总统尼克松向全球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并实行为期3个月的工资物价管制。90天后,尼克松政府又將价格冻结扩展到更广泛的商品上。以至于从运动员的薪水到粮食,甚至布丁蛋糕的价格,无一不被列入限价的范畴。前期,尼克松的抗通胀措施初见成效。1972年,尼克松成功赢得总统连任。1973年当他想故技重施再次实行价格管控时,却带来不少讽刺性的后果。比如,农场主不再把牛送往屠宰场,而是通过肉类加工商把牛肉运到加拿大,重新包装后再“进口”到美国,从而达到间接涨价的目的。一家养鸡场老板将自家的4万多只雏鸡淹死,因为鸡的价格被政府冻结了,而饲料的价格却在不断上涨。同时,价格管控造成了人为的物资短缺,人们几乎清空了超市的货架。
福特 1974年8月,尼克松因水门事件黯然辞职,他的副手福特接任总统。当时美国经济连年负增长,通货膨胀率奇高。福特号召全体国民“节能降耗”,这是他应对高通胀率和高失业率的经济策略的核心。福特号召美国百姓自觉地厉行节约,比如买东西时货比三家,尽量买便宜的东西,自己开园子种菜,尽量少开车,少用电力烧烤。对此,多数人不买账。
卡特 不出意料,在随后的1976年总统大选中,福特败给了民主党候选人卡特。卡特时期,正是这次高通胀危机的顶峰时期,通胀率、失业率和利率均达到了两位数。1979年7月,卡特将内阁13名成员全部炒掉。随后他任命保罗·沃尔克出任美联储主席。卡特一度试图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对抗经济疲软和失业,而这就需要适当降低利率,但保罗·沃尔克坚决不同意降低利率,而且为抑制通胀最终将利率攀升到了难以想象的20%。正是他的这一记狠招迫使美国经济实现了硬着陆,但同时也将卡特连任总统的期望化为泡影。
从1970年到1982年这场高通胀危机足足肆虐了13年,仅在1979年,全美就有近111万家企业破产倒闭,836万人被迫失业。(摘自《环球时报》 王明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