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价值 突出主题

2022-05-30 10:48李国贵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29期
关键词:茅以升造桥钱塘江

李国贵

入乎其内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我们阅读通讯作品,要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

一、立足真实,精选角度。

通讯和消息一样,都要求内容真实。相比而言,消息较冷静客观,而通讯有一定的立场和情感倾向。通讯可以艺术地反映写作对象,作者有广阔的抒写空间。报道角度是作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作者在真实的基础上,会精心选择报道角度。

1.主题角度:弘扬时代精神。

通讯的主题具有时代特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新思想、新观念、新精神、新变化。比如人物通讯,主要用于宣传富有代表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的人物,重点体现社会精神风尚,达到教育引导民众的目的。《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團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通讯的主题有共同点,即表现劳动者的精神,体现劳动的价值,用主人公勇于创造、无私奉献、锐意进取的精神鼓舞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但三篇通讯又各有侧重,分别从科研精神、服务意识、责任担当的角度突出主题。

2.素材角度:抓住典型细节。

通讯报道不是人物传记,因此不必面面俱到,要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挑选,以典型事件来支撑主题,表现人物精神品质。抓住细节,才能见别人所未见。同时,细节最能产生感动读者的力量。《喜看稻菽千重浪》的素材多是集中于袁隆平水稻研究的过程,其中,“春节过后的第二天,袁隆平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就是个很典型的细节。特别的时间,特殊的天气,袁隆平“眯起”“打量”“跨过”“走进”“蹲下”等动作和“出神”的神态,让人由衷赞叹袁隆平专注科学实践的精神。

3.表达角度:再现精神风貌。

通讯如何谋篇布局?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怎样使用语言?从表达的角度来说,要有对象意识和读者意识,能再现好的精神风貌,能给读者展现鲜明的形象。写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自然要突出他的科研精神。《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为了能给读者全面清晰的认识,设了四个小标题,以叙述为主,分别介绍了袁隆平注重实践的科研理念、勇于创新的科研品质、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放眼全球的科研情怀。为了体现通讯的真实性、科研的严谨性,使用词汇时保留了“天然杂交稻株”“雄性不育”“汕优63”等科研术语。

二、根据事实,提出观点。

为了突出报道主题,作者往往会根据报道的事实提出自己的观点。只有保证事件的真实性,才能保证观点的正确性。观点是对事实的评论定性,事实是观点的具体化。观点的呈现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观点在前,事实在后,观点起统领作用。如《“探界者”钟扬》中的小标题“种子达人”就是作者的观点,接着写了钟扬致力于种子采集和研究的事实。另一种是事实在前,观点在后,观点起总结作用。如《喜看稻菽千重浪》的第一部分,写了袁隆平“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然后提出观点:“袁隆平的实践让他发现了真理: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既强调了袁隆平的实践精神,又预示了袁隆平的科研未来。事实给读者感性的认识,观点给读者理性的思考,两者相互结合,使通讯表达多样,内容饱满,主题突出。

在通讯报道中,作者立足真实,精选角度,追求新闻价值。同时根据事实,提出观点,突出报道主题。我们明白了通讯的报道角度,知晓了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就能更好地感受通讯作品的艺术力量,领悟通讯作品的深刻意蕴。

出乎其外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人生当架几座桥

◎郭梅尼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谈起他一生的理想和追求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10岁那年,叔叔送我一本地图。在中国地图一页,我看见台湾地区用墨涂黑了。我问:‘为什么台湾要用墨涂黑呢?叔叔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因为我国和日本打仗打输了,它被日本人占了。我当时很气愤,心想,中国的领土为什么被日本人抢占了呢?一定要把台湾夺回来!”从此,茅以升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知识,掌握本领,报效国家。

1933年春天,茅以升受命在钱塘江上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大桥。当时在杭州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叫作“钱塘江上造桥”,意思是指不可能做成功的事。因为钱塘江的潮水和流沙都是别处罕见的。潮水来时,潮头壁立,毁坏力惊人。流沙是极细极轻的沙粒,一遇水流即被冲刷走。江底流沙覆盖,深达40多米。所以,杭州人说“钱塘江无底”,在钱塘江上造桥被认为是异想天开。而当时,中国所有的现代化大桥都是外国人修的。经过调查研究之后,茅以升认为在钱塘江上造桥是可以成功的。

钱塘江大桥正式开工后,遇到的困难一个接一个。外面传着闲言碎语,说什么“这样干下去,哪里会成功?”银行也中断了贷款。茅以升的母亲听到这些事后对他说:“唐僧取经,八十一难;唐臣(茅以升的号)造桥,也有八十一难。只要有孙悟空,有他那如意金箍棒,你也同样能渡过难关。”那时的“孙悟空”就是造桥的全体员工,“如意金箍棒”就是科学里的一条法规:利用自然规律,克服自然界的一切障碍。茅以升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和建桥工人的智慧,先后攻克了80多个难题,发明了“射水法”“沉箱法”等施工方法,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

钱塘江大桥既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又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茅以升把工地办成学校,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建国后,茅以升又参与修建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先后担任专家组组长、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总设计师,为武汉长江大桥的顺利建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建桥讲究处处平衡与和谐。一座瘸腿、不平衡的桥梁,怎能让车辆行人平安到达彼岸?同样,人架设知识的桥梁也是如此。茅以升既通晓工程技术,在文史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一生学桥、造桥、写桥,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他写的《桥名谈往》《二十四桥》,博古通今,文笔极好。特别是他在《人民日报》上连载的《桥话》,更是难得的文学佳作。

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的日子,茅以升都始终如一地勤奋工作,即便到了晚年仍然壮心不已。他说:“我还有一桩心事,就是台湾问题。1945年,台湾光复后,我曾到台湾去参加过一次学术会议,看到了台湾的迷人景色,还看望了那里的老同学和朋友。1955年,我到日本访问,恰好住在下关的‘春帆楼。当年,李鸿章签字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就是住在‘春帆楼。看到李鸿章住过的房子,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架设连接海峡两岸人民的大桥。这是我在有生之年想要完成的一件大事。”

(节选自《郭梅尼人物通讯选》,文章有删节)

1.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从茅以升身上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

答:

2.茅以升是一位著名的桥梁专家,文章精选了哪些素材来写?

答:

3.为什么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茅以升对台湾的关注?

答:

4.针对茅以升10岁那年看地图的事,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有什么作用?

答:

猜你喜欢
茅以升造桥钱塘江
茅以升:立强国之志,建强国之桥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我在钱塘江边长大
钱塘江观潮
超大吨位造桥机长距离跨越连续梁施工技术
浙江海宁:钱塘江再现“交叉潮”
桥梁专家茅以升
茅以升设奖敬母
钱塘江海塘及涌潮景观申遗研究
造桥机节段拼装64m简支箱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