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宝木
摘 要:深刻阐述了院校贯彻落实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及重要现实意义,提出了一系列基于“互联网+”的产教融合实践策略措施,希望以此推动产教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一、职业院校贯彻落实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及重要现实意义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教育部门明确提出了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将其作为现代职业教学发展的主流方向及趋势。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变化,目前大多數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教学工作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例如,政府缺乏强有力的主导性能、企业行业参与度不够、行业指导能力较弱、整体教学资源零散、职业院校尚未建立起健全完善的育人机制、缺乏良好的社会服务能力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无法实现深度长久的合作。具体而言,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与周边的职业院校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的教学模式称之为职业教育主流形式,职业院校深入分析企业当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同时立足于市场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及办学理念能够切实解决人才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有效缓解市场压力。由此可见,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着力于专业课程与产业发展需求、课程设计与职业要求、课程内容与岗位职责、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以及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之间的有效对接问题。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始运用互联网思维,以校企合作、互惠互利作为基础原则和宗旨,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优化共享,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寻求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利益切入点,激发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对教学资源进行利用开发,打造产教融合新局面,优化整体结构,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由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共同对现代化优质高素养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制订,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及相关标准,优化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建立及健全完善的实训基地,优化教师团队,立足于市场需求及企业要求对教材进行革新,使得职业院校中的教师和企业中的骨干人才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和教学评价过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切实推动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二、基于“互联网+”的产教融合实践策略措施
(一)有效搭建“互联网+”远程教学平台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其更注重实用性、多样性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目前教育行业创新、就业的基础要求,对传统的技术、技巧也进行了一定的继承和发扬,而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人才培养的方式目标进行了革新,同时运用云计算等相关的平台建立起高效的远程教学机制,以此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
具体而言,职业院校在开展产教融合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首先与周边的优秀企业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建立起专业建设委员会,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立足于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平台建立起多方协同育人的高效的远程教学平台。通过这样的方式,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院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进行充分的渗透结合,实时互动,有利于学生提前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及岗位主要职责内容。第一,企业可以有效地录制日常的生产现场运行参数,并通过实时传输的方式发送至院校;第二,院校也可以将视频课件及时传输到企业,对企业员工进行二次培训教学。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自身未来的工作内容、岗位流程,以此实现院校与企业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不良现状。通过远程教学平台的有效运用,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中了解企业的运行状态、生产过程,提高自身的理性及感性认知。与此同时,职业院校也可以免费开放校内实训基地,由专门的教师向企业员工进行集中的技术培训,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企业操作人员的整体技能,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实现“互联网+”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发展。
(二)基于“互联网+”技术,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在社会各个行业及领域中的运用及推广成果。对于教育行业而言,“互联网+”技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移动端与PC端的有效结合,对海量的数据库进行了整合优化,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及方式将实践应用、个性咨询、个性招生、就业创业、校企实时互动等平台结合起来,将其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以此构建现代化的信息教育生态圈,这也是我国未来教育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及主要目标方向。
在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与教育行业的渗透结合对新型教学思维理念进行了革新,通过微信公众号、服务号搭建起职教微信云平台、云校园作为移动信息系统的基础和前提,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平台,将教学与培训结合起来,实现了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共同发展,彼此双向交流、双向合作,共同创新发展。建立“互联网+”产教融合新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解决了职业院校管理、招生宣传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利于学生及时、快速地查找自身课表,建立数据库,对外树立起良好和谐的职业院校形象,同时也扩大了招生规模、招生渠道。另外,职业院校可以在后台登录相应的云平台,实现校园系统的多方联动,彼此之间融会贯通,切实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创设标准接口,实现不同软件、硬件系统之间的有效结合与无缝衔接,降低了职业院校的经营管理成本,同时也迎合了新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
(三)加大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力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背景下,教学资源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有利于职业院校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堂过程,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在网络平台中整合教学资源,对网络课程、精品课程、教学素材、工作过程的模拟软件、仿真实训平台进行充分结合、渗透,在此基础上再由企业的骨干优秀人才打破传统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线解答学生提出的一系列实践操作问题,并通过远程互动平台进行交流沟通。职业院校可以和企业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高效的教学计划及教学策略,将更多的一线优质资源渗透到实践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具体而言,职业院校可以积极开展讲堂活动,邀请校企合作的企业派遣优秀管理人员、骨干人才进入职业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企业用人需求、生产运转模式,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帮助其快速稳定就业。与此同时,职业院校应当根据搜集到的教学资源的基本特征细化教学内容,梳理重难点知识,从而建立起共享的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应用的同步发展。
(四)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制定核心人才培养策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职业院校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平台和机遇,利用大数据资源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精準把握,同时利用多元化的市场工具分析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人才标准,将岗位内容、职业内容、核心技能进行有效的分类、分级,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此同时,将学生的就业率、企业的满意度及创业发展的具体成效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以此更好地迎合产业转型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将学生的职业成长和职业能力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校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立足于产教融合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对不同专业的课程内容、教学机制、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进行调整优化,有针对性地将企业的生产过程与教学流程结合起来并加以运用,实现学生、职业院校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立足于行业职业发展的相关标准制度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开发创设,在专业课程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职业标准,实现二者的有效对接。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强职业岗位资格证书的培训,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以企业人才发展的标准要求学生,通过企业研发标准制度严格要求课堂具体流程,使企业项目进入职业院校,考评机制进入课堂,邀请行业企业中的优秀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指导,以此实现多方协同育人。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应当有效搭建“互联网+”远程教学平台;基于“互联网+”技术,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加大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力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制定核心人才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凤领,梁海英,莫达隆.“互联网+”时代下基于产教融合的计算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29-32,41.
[2]王思明.“互联网+”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产教融合路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4):125-128.
[3]徐淑英.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J].南方农机,2019,50(20):106-107.
[4]钱书成.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J].才智,2019(25):190-191.
[5]周忠.“互联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实践[J].宁夏教育科研,2019(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