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春梅
范本呈现
自由要以邻为伴
张保振
自由,一个迷人的字眼。因为,作为一个个体的生命,有了自由,才有可能获得生活的幸福。
自由,是人们追求的境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自由与爱情》)
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勾画了一个未来社会的愿景——“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的改革始自对“自由”的尊重,从最初的“大包干”改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于自由的保障,让整个社会和人的创造力、活力真正迸发了出来。
自由从来就如此重要。那么,实现自由,就是不受约束、不受限制,随自己的意志活动吗?答案是否定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自由要以邻为伴。
自由要以邻为伴,转变观念,视邻为友。邻居者,朋友也,友生也。古有“虽有兄弟,不如友生”的诗句,今有“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民谚,都说明一个道理:要把自己置于社会大家庭之中。自己生活,也要让别人生活;自己追求幸福,也要允许别人追求快乐,从而自觉地把个人一己之自由变为别人自由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更不是“灭火器”。
自由要以邻为伴,就是要善于合作,善于沟通。陶潜有诗云:“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大意是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既然是邻曲、朋友,就要“时时来”,就要“谈在昔”。只有“时时来”,勤走动,才能增进友谊;只有“谈在昔”,多沟通,才能求同存异。无数事实都证明:合作、沟通,使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与国之间……和谐相处,共享自由。
自由就要以邻为伴,不仅是人与人为伴,也是人与自然为伴。邻者,可以是社会,也可以是自然;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社会有动力,自然有活力;人之有生命,物之有寿命。对自然,要敬畏;对物质,要爱护。风景秀丽的肯尼亚内罗毕国家公园内,列车行驶在标准铁路上,而大象、长颈鹿等动物从桥梁式动物通道下悠然通过。人与动物,独乐、共乐,其乐融融。与之相反,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有六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面积的雨林在消失。可见,人类只有心怀爱惜和敬畏之情,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真正体验到自由的真谛。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自由只有做到了以邻为伴,才能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有助于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实现我们伟大的强国梦。
(选自“新华网”2008年5月12日,有删改)
技法提炼
1.论据要充实、丰富。
选择论据的时候,要兼顾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正面的和反面的论据,选择多角度的而非单一的论据。但要注意,所有的论据都是为论点服务的,太多或太少都不好。这篇文章论据充实:有道理论据,引用裴多菲的诗、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的名言和中国古代民谚、诗歌;有事实论据,列举了中国改革始自对“自由”的尊重、人对自然的不同态度等例子,从不同角度证明了“自由就要以邻为伴”的观点。
2.叙例要“准”而“精”。
“准”就是材料切入的角度要准确。比如论证“智慧的力量”,可以举烛之武退秦师的例子,写烛之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分析利害关系,最终说退秦师,可见其思维敏捷、能言善辩;论证“要在逆境中奋起”的观点,可以举勾践卧薪尝胆的例子,勾践被夫差打败后,忍辱负重、刻苦自励,终于一雪前耻;论证“要善于自省”的观点,可以举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例子,邹忌的妻、妾、客皆认为他比徐公美,但邹忌没有自喜,而是在见到徐公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立即进行了反思并获得了启示。
又如选文引用陶潜的诗“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来证明“自由要以邻为伴,就是要善于合作,善于沟通”的观点,强调了“邻曲”,就很贴切、准确;如果引用刘禹锡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虽然同样是写与人的交往、沟通,但突出的是作者交往之“雅”,就不够准确、深刻了。
“精”,就是语言表达要精练。有的同学在叙述事实论据时,对于所举事例不加提炼,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不仅不能很好地论证观点,还会使读者不知所云。叙述论据时,必须做到围绕论点、言简意赅、突出重点。选文列举风景秀丽的肯尼亚内罗毕国家公园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和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两个例子,正反对比,语言简洁,指向明确,说服力强,读后引人深思。
学以致用
一起向未来
一考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起向未来!”
2022北京冬奥会已经结束,但“一起向未来”的口号仍诉說着人们的衷心期盼,为人类未来的命运之路奏响了合乎时代逻辑的最美和弦。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要志存高远、艰苦奋斗,坚持不懈,走好前行的每一步。
“一起向未来”需要我们志存高远。杜甫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就像一只船没有舵,只能在茫茫大海中随风漂转、随波逐流,无法到达彼岸。观历史长卷,陈胜若无鸿鹄之志,如何能带领贫苦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点燃反秦的烈火?溯革命洪流,周恩来若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如何能将理想和信念常挂心间,最终与他人一道创造一个美丽的新中国?冬奥赛场上,谷爱凌若无勇敢追梦、努力圆梦的信念,如何能在冰雪赛道上突破自我,打破极限?
“一起向未来”需要我们艰苦奋斗。泰戈尔曾言:“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宋濂年幼时家贫,“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为了求学,“尝趋百里外”,寻师求教,终得以“预君子之列”;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从小就病魔缠身,患过麻疹、肺炎、眼疾、关节炎、喉癌……但他始终没有向命运屈服,反而对小提琴演奏技术进行了很多创新。可见,唯有艰苦奋斗才能“一起向未来”。
“一起向未来”需要我们持之以恒。观古人故事,左丘明三伏酷暑、岁九严寒中仍笔耕不辍,终于完成《左传》;看冬奥赛场,苏翊鸣每周练习上千次起跳,日复一日,终在赛场上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任子威每天从早上8点训练到晚上7点,总是坚持到最后才走……凡事贵在坚持,唯有持之以恒,方得“一起向未来”。
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新时代的青年啊,长空待我们搏击,九天候我们揽月!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
这篇演讲稿以“一起向未来”为话题,通过三个分论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论述每个分论点的时候,既有典型的事实论据,又有恰当的道理论据,连缀成篇,使作文的内涵明确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