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茜
抛弃死板的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教学方式,尝试在素质教育的宗旨下把历史讲出新意,讲出活力,讲出情感,以使学生能够很轻松地接受,有所得、有所体会和感受,这既符合长远的教育教学目标,符合培养能力型、素质性人才的要求,同时,也符合高中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因为,高中生是处在一个由单纯记忆转向记忆和理解双重应用的思维层次上。可以说,增强高中生的理解能力是教师教学中所要注意的一点。结合对当前教学情况的认识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我做出了以下教学讲解尝试。
一、类比法讲解
所谓类比法,其实也就是用一些学生能够看得见或者易于理解的例子进行类比,将比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简单化、通俗化。化无形为有形,化生僻为常见。
比如,在讲解高中历史必修2(人民版)中的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学生不仅要会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来解决问题,而且,还要求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上树立起“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发展”。然而,我们知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是马克思提出的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在初中阶段,虽然接触过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但是,初中阶段基本上只是停留在要求学生记忆的层次上。随着高中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不能仅限于记忆,还要进入到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阶段。但是,经过调查,我发现我教的学生很多或者说是大部分都不是很明白。比如,许多学生对这样一道历史试题感到比较困惑:
有一幅漫画,几个人在用“曹植称象”的方法在称量一个冬瓜的重量。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运动;D.真理标准大讨论
许多学生搞不清为什么要选择大跃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什么区别,在问老師的时候,许多老师的回答也只是简单的按照答案念一遍,或者说:“就是这样,选这个就对了!”“这有什么好讲的,这个就是生产力,这个就是生产关系!”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和区分。老师抱怨学生对这些“想当然”的问题不理解,学生抱怨老师没有讲清楚问题,以致出现互相埋怨的情况。之所以这样,主要就是老师的“想当然”在学生那里已经超出了自我理解能力的范围。
那么,老师可以采用类比法讲解此类问题。生产力,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可以用邓小平说过的那一句话作为讲解突破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学生很容易理解。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学生也有很深的感受,网络科技、新款手机电脑、奥运会体育场馆、中国的航天飞行器等等,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和能力体现。同学们可以从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深切地体会和感受生产力的进步。这样的讲解,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以本题为例,人们的积极性再高,化肥再是高科技,哪怕种子是从地核里面钻出来的,能够长出那么大的冬瓜吗?世界上有像电影里那种神奇魔法的药水吗?根本不可能,这个已经超出了人类自身创造能力的范围,是不切合实际发展水平的。谁要是能够种出这么大的冬瓜,那肯定是你的脖子以上部分在做梦!
以简易繁,通俗举例,就可以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同时也把历史知识讲“活”了。
二、调查实践讲解法
历史课的知识讲授有着本学科自己的特点。作为一门社会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历史问题的理解和接受不单单是在短短的一节课上,而是要在社会中,在一个比较大的视域范围内。为此,老师们在讲述某一个历史问题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下社会实践调查法。社会实践调查法,其实也就是在讲述到某一历史事件,遇到某一个不容易理解的历史事物或者概念时老师可以要学生做一下相关的社会实践调查。
三、情景再现讲解法
在讲述某一历史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尽量借助一些影视媒体、自身经历等手段将问题贴近化,以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比如,我们在讲解高中历史必修2(人民版)专题一中的第3课《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时,会讲到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关于宋朝时期市的一些情况。我们就可以利用许多同学都看过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的片段进行讲解。其中,武松怒杀潘金莲一节的一些场景设置就是对这个重要知识点的恰当描述。其中有:武大郎的家,楼下是武大郎蒸馒头的地方,楼上是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住所。他的对面王婆家一楼是茶馆,二楼就是居住的房间。并且,武大郎做完炊饼去买的时候,也不管天早天晚就挑着担子去街上叫卖炊饼。同学们对这个场景描述并不陌生。那么,我们可以藉此由学生说出宋朝市的特点:坊、市界限被打破;早市、夜市经营时间昼夜相连。这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就加深了一步,也便于记忆。
四、情感理解讲解法
历史教学不是干巴巴的读资料,也不是简单的制作一些精美的课件叫学生去看,去背诵。新课程的改革,其中一个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培养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的体悟和感触,服务于现实社会。
在讲到高中历史必修2(人民版)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3课《蒸汽的力量》中关于工业革命的影响的时候,老师们会谈到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会引入相关图片讲解。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情感理解法进行讲解。“同学们,假如,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周末,你和你的同学来到咱们市森林公园游玩,放眼望去,绿树葱葱,垂柳绕堤岸,鸟语伴花香。你和你的朋友到水中划船,碧波荡漾,鱼翔浅底,那么,同学们肯定会觉得心旷神怡!”学生们会对老师的这种描述有一种心灵上的美好认同感。老师进而说:“同学们,如果你去另外一个地方游玩,发现河岸边高立的烟囱在向天空喷着黑色的气体。堤岸边,垂柳干枝枯木,提鼻子一闻,一股臭鱼臭袜子味,于是,你来到水中划船,发现鱼儿都在仰泳,时不时的还有一两只乌龟在晒肚皮。啊!你觉得轻松惬意!”此话一出,学生们哗声一片。老师的两种描述在学生的心理情感接受方面产生了强烈反差。他们就会对工业革命有进一步的全面、深刻的认识,会认识到工业革命给环境带来的严重污染,也更加增强了自己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