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综述
1.理解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是指那些含义丰富、深刻,蕴含了文章重要思想、体现了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一般可分为两类:
(1)概念术语类词语。这类词语多指在阅读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术语或体现作者创作意图、情感倾向的概念,常常是文章的写作对象。对这类概念的考查多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或外延。
(2)指代类词语。这类题考查对具体语言环境中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和指代范围的把握,要求考生准确弄清其具体含义。回答这一类问题,首先要理解词句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然后分析其深层含义、比喻义或引申义。
2.分析语段作用
回答这类题,应当根据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和句段所在的位置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议论文开头的句子或段落起到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的作用;结尾的段落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旨的作用;而在文章中间部分的句段则有埋下伏笔、承上启下、照应上文等作用。
典例呈现
敢于推翻自己
宛江平
①据传苏轼有一次去拜访王安石,正巧赶上他外出。苏轼看到桌上留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便提笔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后来苏轼被贬到南方某地,一天,闲来无事的他听见天上有只鸟叫声奇特,便问这是什么鸟,当地人回答:“明月鸟。”过了不久,他又在庭院中看见经常有一些黄色小虫钻进花心,便问当地人这虫叫什么名字,当地人回答:“黄犬虫。”苏轼想起改诗的事,不禁汗颜。
②可见,苏轼是敢于推翻自己的。其实,敢于推翻自己,是不容易的,不过这是可以修炼达成的事。如果悟得其中的奥妙,必将受益无穷。
③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未经自省的人生没有意义”。善于自省,才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理清自己的优长短处,进而勇于推翻自己。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成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④很多时候,否定别人容易,推翻自己很难。不敢于“自我否定”或者不愿意“自我否定”的人,不能正视自身缺点短板,就可能满足于一时的成绩,很难取得长足进步,甚至功亏一篑,走向绝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也不可能一直处于低谷。每个人要成长、成才、成功,要领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就应该在不断推翻自己、完善自己中披荆斩棘、奋斗到底。
⑤推翻自己并非全盘否定自己,而是改造旧我、打造新我、提升自我。做任何事情都应从现实出发。倘若效果达不到预期,或者方向出现了偏差,停下来就是止损,退回去就是进步。掩耳盗铃、讳疾忌医、一意孤行,甚至用错误掩盖错误,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⑥推翻自己,需要直面问题的勇气、知过不讳的胸襟和精益求精的品质。孟子云:“人恒过,然后能改。”著名作家熊召政精心创作完《张居正》第一卷后,不料遭到编辑退稿。对此他一时难以接受,于是把书稿送给三个朋友看。结果没有一个人说“这本书好看”,其中一位更是直言:“你那是学问书,拿来给我看做什么。”面对这些善意的批评,熊召政痛下决心,全部推翻重写,才有了后来广受好评的佳作。
⑦总而言之,一个人只有敢于推翻自己,才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与成长。“吃老本”长不了新本事,“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重复昨天的故事”难以铸就明天的精彩。身处新时代、迈入新阶段、建功新征程,必然伴随着新的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刷新思维理念、创新工作方法,经常让自己的头脑“换代”,始终跟上时代节拍,方能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推翻自己、找到自我、实现自我。
(选自《共产党员》2021年06期,有删改)
借鉴
1.选文第③段黑体字“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指代内容。联系上下文,根据“善于自省,才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理清自己的优长短处,进而勇于推翻自己。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成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知,前一句“善于自省,才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理清自己的优长短处,进而勇于推翻自己”即是“这”指代的内容。
2.选文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段落作用。通读全文可知,①-④段都是在论证“要敢于推翻自己”,而第⑤段是在论证“推翻自己并非全盘否定自己,而是改造旧我、打造新我、提升自我”,这是对中心论点的补充论证。
专项训练
学好通用语言 增强文化认同
光明日报评论员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
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实现文化认同,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就是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语言相通是人和人相通的重要环节。沟通需要语言相通,达成共识理解需要语言相通,形成文化认同更要语言相通。
③因此,一个国家需要一种全民共同使用的,能够在全社会通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纽带,会极大增强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地域之间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加深各民族之间情感,加强各民族之间联系,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几十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
⑤“一项在新疆南疆开展的问卷调查表明,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后,民族地区家庭月收入有明显提高”“通过普通话直播,内蒙古科左后旗的一位村民脱贫致富,年收入从5000元增长到年收入超过80万元”……在普通话助力下,少数民族群众走上富裕道路。这显现出,近年来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这也表明,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无异于掌握了一把开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钥匙,接触世界、了解世界、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社会。
⑥教育是渗进血液、透入灵魂的,一定要从小开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法律的明确规定,更是每一位中国人最朴素的爱国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也应从青少年抓起,助力个人成长,更好参与到现代社会生产生活。
⑦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新时代赋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事业新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只有学习和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交往交流、加强文化认同、不断取得发展进步。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3月14日,有删改)
训练
1.文章第⑥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概括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⑦段中的画线句,作为全文的结论,有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