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逐渐被运用于课堂中,为课堂教学提供活力。分组教学模式属于新型教学模式的一种,将其运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能通过分组的形式,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课堂学习中,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课程改革之后,体育的重要性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能更好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高中体育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结合当前的情况,将分组教学模式引入体育课程教学中,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体育训练,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升。
一、高中体育课堂中分组教学模式的运用意义
(一)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分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纳入课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分工合作,同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习热情更高 [1]。
(二)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压力相对较重,在这种情况下,非考试类科目就很容易被学生忽视,导致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引入分组教学模式后,能让课堂更生动、具有针对性,同时课堂也更活跃。
二、高中体育课堂中分组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做好学生分组
在分组教学模式中,学生分组属于重要内容,只有做好学生分组,才能更好地完成后续的教学。所以想要更好地构建分组教学模式,高中体育教学首先就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学习分组。通常,分组方式需要根据教学需求来确定,如果针对团队合作竞争的教学内容,则需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保证每个小组学生实力相差不大,从而保证竞争的公平性。而针对一些体育训练,则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体育技能来分组,从而更好地开展针对性教学,保证教学效果[2]。例如,在进行“体能训练”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根据体能分组,对于体能较强的学生适当地增加训练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于体能比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运动量比较小的运动,以免超出学生的负荷。
(二)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在完成学生分组之后,想要更好地落实分组教学,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分组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方案符合学生的需求,能更好地完成教学。而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来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所以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学不能完全按照教学方案来开展,而是需要根据教学进度来合理地调节,保证教学质量。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想要让学生掌握“原地单手投篮”技巧,就需要让学生先了解这个技巧的概念,也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与上下肢力量,再制订教学目标,然后将班上的学生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先进行传球接力比赛,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然后再指导学生学习“原地单手投篮”技巧,在完成示范后,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习最好的学生,让这名学生来辅助完成练习,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原地单手投篮”比赛,获胜的队伍给予一定的奖励,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开展小组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开展小组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将小组比赛引入体育课堂教学,通过分组比赛的方式将小组教学效果发挥出来,更好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教师在设计小组比赛内容和形式时,可以将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比赛中也能更好地学习体育技能。例如,在教學“跑步”技巧时,教师可以引入“接力赛”的比赛模式,在指导学生跑步技巧后,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来进行“50米接力跑”,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在参与接力跑时,也能很好地锻炼自身的跑步技能和合作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分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生为本”为教学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其运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合理地进行学生分组,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然后积极地开展分组教学,保证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海燕.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读与写,2019,16(30):208.
[2]郑小翔.分组教学法在高中体育课堂中的有效开展[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21(7):57.
作者简介:王少云(1978—),女,汉族,宁德霞浦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就职于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研究方向:高中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