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速递
重庆一名女生高考失利,未能报考心仪的大学。她在微博上向该大学发私信,诉说沮丧和迷茫。没想到,大学官方微博很快以“小作文”回复鼓励。目前,女生已决定复读,明年再次冲击目标。这件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很多网友表示有被校方“暖”到。校方面对一位今年无缘该校的考生,没有选择忽视,而是及时送上鼓励,这是对个体的“看见”和尊重。对身处失意节点的人,多一点理解、体谅、关怀,帮助他们尽快走出沮丧期,重新振作起来,理性做好今后人生道路的规划和选择,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
观点一览
关怀的第一步,正是“看见”。在学霸光环、名校崇拜、招生诉求之外,包括高校在内的全社会应当有爱心、有耐心地去聆听失意者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失落与不甘,愿意站在人生和社会的维度鼓励和引导他们走出低谷期,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去面对一时的失意。这种善意和暖意,不仅能助力一个人走过眼下的困境,也能为他们今后面对生活中的风雨、向他人释放善意积攒经验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