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芳
一、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驱动学习的动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也好,作文也罢,如果学生没有了兴趣,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就成了空中閣楼。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充分利用情境、活动、问题、故事、活动、谈话等方式来导入,进而激发学生兴趣。如在《变色龙》教学中,以角色表演来导入;在《孔乙己》教学中,以视频资料展示导入;在《谈生命》教学中,以“我的生命我的人生”为话题导入;在《蒹葭》《关雎》的教学中,以诵诗会活动来导入。通过多样的导入方式,辅以问题,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注意,情境创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兴趣,还要借助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二、目标引导初读
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章的初读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读的过程中要掌握什么,于是,读也就变得低效了。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以目标引导,让学生深入到文本阅读中,在目标的引导下阅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如在《敬业与乐业》的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后,出示目标:1.分析、交流“敬业与乐业”的主旨;2.查找相关资料中的经典语句、格言;3.交流“举例论证”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使用方法;4.分析总结演讲和口语特色。这样学生读起来也才会做到“胸有成竹”。接着以问题“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2.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3.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为引导,学生读后才能有所思,交流也才会更加深入。
三、问题引导探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是关键的一环,教师需要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把握文章的主旨,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来理解文章。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反馈,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而进行。如《荒岛余生》教学中,为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鲁滨孙初陷荒岛时由于孤独绝望而产生的内心矛盾,教师提出问题是生存,还是毁灭?从“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孤零零“”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不幸”“孤立无援”“沮丧无聊”能体会到鲁滨孙当时是怎样的心境?其次,问题要能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具有层次性。在教学后,应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活动,如复述课文、角色表演、朗诵比赛等来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也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教学内容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用于解决生活问题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四、小结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是基础,教师的引导是主线。课堂教学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展开,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构建知识,获得技能培养,这样的课堂也才是有效的课堂、发展的课堂、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