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
在濟南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里,承载着厚重人文底蕴的匠心之作代代相传。这些门类繁多、光彩夺目的传统工艺,既是蕴涵人类文明之始的造物艺术,也是传统民间手艺人的智慧结晶,更是泉城传统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手造之作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的发展路径下,传承历史文脉、凸显泉城特色的文创产业、手造工艺正蓬勃起势。
9月15日—19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将在济南举办。更多体现文化创意和泉城文化内涵的产品,通过创意新造进入市场、进入生活、走出济南,塑造济南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优势,激发泉城文旅新动能。
千百年来,巧手匠人用灵动的手指穿梭于材料之间,创造出一件件智慧结晶与文化艺术瑰宝。在“山东手造·优选100”遴选名单中,济南有8家单位榜上有名。烙印着历史文化名城底色的济南手造,用“造物的艺术”,向世人呈现一个更多元、更鲜活的泉城形象。
沉睡地底千百年的石头,经由匠人之手,被赋予蓬勃的生命力与文化创造力,走过沧桑巨变的时光。在长清区山东灵岩石文化创意博物馆,用石头做成的扁鹊塑像须发飘飘,目光炯炯,右手持一卷木简,神态表情有医者的仁慈,令人肃然起敬。公司董事长房立民介绍,这一塑像采用山东灵岩石艺研发生产的高强无机纤维材料,具有强度高、成本低、绿色环保、天然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创新特点。除此之外,“齐”字主题雕塑、十二生肖兽首复制、举方鼎复原制作、文物骨质类模拟复原等一批系列手造作品,栩栩如生地陈列在博物馆内,为访客们讲述岁月变迁。
在槐荫区印象济南·泉世界,走进戴记鲁绣旗袍店内,一股古典民国气息扑面而来。鲁绣工艺采用齐针、缠针、滚针等针法,集抽、勒、锁、雕等精华工艺于一身。戴记鲁绣旗袍总经理戴军是专注传统国服鲁绣的第五代传承人,他表示,裁剪、缝合、钉扣,针线穿梭的不只是布匹,还有对传统技艺传承的一种敬重和情怀。如今乘着“山东手造”的东风,戴记鲁绣也在逐步创新,让鲁绣作品走进寻常百姓家。
“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磬、薄如纸”的济阳黑陶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龙格黑陶艺术研究院负责人、济阳黑陶非遗传承人徐庆增介绍,制作黑陶的原材料是“红胶泥”。胶泥本是黄土高原上的泥土、矿土中黏性极强的小团粒,经黄河水带入中下游地区。经过千百年沉积,在漫长的运河流域河床下形成了比胶泥更细腻百倍的红胶泥。因原材料取之于黄河,黑陶也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
传统工艺传承与革新的齿轮从未停止转动。根植文化“两创”的沃土,在济南文、旅、商相互融合的篇章中,以人为核心、以技艺为载体的传统工艺,凭借创新化的面貌写下华丽的一笔。
传统工艺的传承需要产业化发展模式来推进。基于此,章丘区积极推动手造创新促文化“两创”,不断深挖本土手造资源,推出“匠心手造 好品在章”系列手造产品,引导章丘铁锅、龙山黑陶、友谊葫芦、铜响乐器等一批手造品牌提质升级,逐步建立集产销研、宣传展示体验于一体的手造产业体系。为培育手造产业,章丘区打造了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手造中心,融研究、学习、开发、旅游、展示、劳动教育为一体,共收集涉及全区30余家非遗企业的各类作品、文创产品300余件,让市民在参观的同时也可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互动并亲手体验制作技艺。
非遗豆画拼出“大千世界”、针绣艺术让小手创“绣”出大产业、红木家具“巧夺天工”??济南文化“两创”发展在钢城区亦做出新实践、取得新成就。钢城区共有山东手造项目近20个,其中非遗5个。今年以来,钢城区积极打造了“山东手造·钢城”线上展厅和线下展示体验中心,线下展示50余件作品,其中靳氏针绣、豆画、陶刻、郝氏铁艺等手造产品参加了历届文旅博览会,深受群众喜爱。在展示手造产品的同时,钢城区不遗余力地向国内外推介“美丽新钢城、鲁中会客厅”形象,积极开拓手造市场,做大做强钢城手造品牌。
位于莱芜区的山东山歌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2000年5月,2016年完成规范化改制,建立健全了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机制。2019年,山歌公司自主研发的全国首个“粮油私人订制智慧系统”正式上线,实现了从功能性向服务性的蜕变,改变了传统渠道销售的模式。近年来,山歌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糊香食用油制作工艺”,将古法榨油技艺融入到现代高端花生油生产中,并积极探索“制造品牌差异、打造品牌个性化”的运营策略,凸显非遗技艺的“凤凰涅槃”,焕发新生。
一项项被“盘活”的古老技艺逐渐释放出无限的能量,赋能到文旅发展中,赋能到城市软实力中,为泉城济南输送源源不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