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体悟和思考

2022-05-30 10:48王光佑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省亲审时度势大观园

王光佑

思维导入

2022年高考作文试题中,全国乙卷、全国新高考卷Ⅰ、全国新高考卷Ⅱ和天津卷等4套语文试卷的作文题中,“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等作文指令无不明确指向考生个体的个性化体悟。虽说全国甲卷、北京卷和浙江卷这3套语文试卷的作文题中没有出现关于感悟与思考的显性指令,但全国甲卷作文“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北京卷“你一定有不少关于‘在线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和浙江卷“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都共同指向考生的个体学习生活经验、见闻感受和由此引发的思考或获得的启示。由此可见,考生只有跳出人云亦云的泥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悟和思考,才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也才有可能触动阅卷教师的心弦,引发情感共鸣。考生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原作文场景,并“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站在特定的作文情境中去感受、体悟和思考。

例如,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取材于《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一个情节,考生须调动自身的阅读积累,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尽可能还原当时为“沁芳”亭题名的特定情境,再结合“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这一特定背景,设身处地地思考:为什么在“大观园”这个特定环境中,“翼然”和“泻玉”都不如“沁芳”恰当呢?“翼然”虽然生动再现了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外形特点,但“四角翘起”“张开翅膀”容易给人以“恃宠而骄”“飘飘然”的联想,身为皇亲国戚,贾府怎么能因为“元妃省亲”就飘飘然忘乎所以呢?贾政深谙此道,自然不会采用。“泻”字形容自高而下的水势,贾政及其附和者将其用在大观园这种通过引水自花木深处曲折流于石隙之间的人造景观,显然很不妥帖。此外,大观园是为元妃奉命省亲驻跸而建,为之题额也算是应制之作,须得文辞典雅、暗藏称颂,而“泻”暗含“吐”与“泄”之意,是不得体的。而“沁芳”有芳香从水中沁出之意。大观园中的这道溪水被人引来经芳木深处曲折而下,仿佛沁透了芳草花木的翠意香气,巧妙点出在这里设亭压水意不在水,而在花木之间的意趣。更为巧妙的是,“沁芳”契合元妃省亲之事,暗藏称颂皇恩浩荡之意:元春作为大观园的群芳之首,封妃后省亲,则大观园中一草一木无不为其恩泽沁染;贾府一如溪水,元妃一如芳木,二者一脉同气、共生共荣,因“芳”而“沁”,共享恩荣。考生若能分析到这一层,在此基础上来谈“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根据情境独创”,自然独出机杼,语出惊人。

学以致用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次,布袋和尚看到农夫插秧,他心有所感,便写下了一首禅理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本诗末句写农夫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采用后退这种方式,农夫才能把秧田全部插好。有时候做人就像这插秧田,看似在退步,实则取得了进展,此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请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以“进与退”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受和体悟。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擬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

文题所供材料最后一句是关键句,它提醒考生,“进”既是行事的一种方式,又是做人与处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而“退”不一定是懦弱和退缩,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是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看似消极实则积极的人生大智慧。考生在写作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插秧这件事,而要由此及彼地拓展思路,观照“做人”和“处世”时如何正确处理“进与退”的问题。

作文指令“请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以‘进与退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受和体悟”包括三个要求:一是考生要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不能东拉西扯、胡编乱造,更不能东拼西凑、隔靴搔痒,写一些言不由衷的东西;二是写作主题“进与退”,要求考生体现思辨能力,不能一叶障目,陷入二元对立的泥潭;三是要“目中有人”,体现考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不能人云亦云。

擅长叙事抒情的考生,可以检索学习和生活中与“以退为进”紧密相关的、印象深刻的事件,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详略得当地展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后画龙点睛,突出自己对“进与退”的个性化感悟和思考。擅长议论的考生,则可先概述材料情境,简要分析,在辩证看待“进”与“退”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以退为进,进退有度”的论点;或直接引用与“进”和“退”有关的名言警句,简要分析后回扣文题材料,再提出“以退为进,进退自如”或“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论点。主体部分可以先分后总,先辩证地审视“进”,再理性地看待“退”,最后重点突出“以退为进”;或分别从“个人”“集体”和“国家”的角度,阐述“以退为进”的大智慧。无论是叙事抒情还是议论分析,考生都要注意将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融入文中,能够将自己的经历作为素材引入文中更好,这样能更好地表达自身真切的感受和个性化的思考。

【下水作文】

审时度势知“进”“退”

“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正如苏轼在《赠善相程杰》一诗中所云,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没有谁能永远“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无论志得意满,还是濒临绝境,换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以退为进,也许会别有洞天,柳暗花明。

“进”不是“内卷”,而是用奋斗之笔,精心描绘绚烂的人生底色。“进”是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坚忍不拔;是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慷慨;是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将人才”的热烈呼唤……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从呱呱坠地到盖棺定论,人的一生,不论平凡与伟大、渺小与崇高,无时无刻都离不开“进”。可以说,“进”不仅是人的天性和本能,还是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动力。

“退”不是“躺平”“佛系”,而是游刃有余的从容淡定和以守为攻、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另辟蹊径。“‘名成功隧身退,天之道。名与功,身之仇。功名就,身即灭,故道诫之。”(《老子想尔注》)。吴越争霸尘埃落定之后,范蠡弃“上将军”如敝屣,及时功成身退,隐姓埋名到异国去经商。他凭借出色的商业头脑,迅速成为地方首富,并成为商业的开山鼻祖。而不听范蠡劝告的大夫文种却招来杀身之祸。由此观之,范蠡以退为进乃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大智慧。

审时度势,进退自如;以退为进,后发制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没有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的“进”,就没有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伟大战绩;没有中国航天人坚忍执着的“进”,就不可能有“两弹一星”“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访日”等一系列伟大奇迹;没有共产党人义无反顾的“进”,就没有改革开放和脱贫奔小康的累累硕果和掷地有声的国际话语权。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以退为进的大智慧,“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或一味蛮干,不能审时度势,我们就有可能错失发展良机,被对手牵着鼻子走。而一旦失去了克敌制胜的主动权,我们又何来如今国际博弈十足的底气?!

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只有拥有一双审时度势的慧眼,我们方能乐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进退自如。俗话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以退为进,可后发制人。

猜你喜欢
省亲审时度势大观园
陕建的“策略”:无限接近市场——国个改革如何“审时度势”
审时度势 厘清思路 主动作为促进机动车维修行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图书馆进驻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展览:带当年存托文献回家“省亲”
中国驻印大使夫人“省亲”记
莆田的女儿带着台湾女婿孩子省亲了
审时度势 转变思想 积极引导——谈谈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奥巴马7月回肯尼亚“省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