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牧
热点聚焦
前段时间热播的某影视剧,向大众展示了能在茶汤中“拉花”的“茶百戏”绝活。这让观众对中国古代茶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关话题也一度登上热搜。笔墨纸砚、唐诗宋词、京剧昆曲……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若晨星的宝贵文化财富。如今,它们在新时代依旧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如何让中华文化更好地传承延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是文化血脉不断开拓前进的重要因素,更是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面对的时代考题。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创新、鼓励文化交流,才能牢牢守住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紧紧握住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活力与光彩。
纵深剖析
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走进人们生活,不断赋彩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增进人民的家国情怀。我们青年一代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当下,互联网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信息传播方式和思维方式。我们要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渗透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多地了解我国文化的历史渊源,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3.抵抗不良文化的冲击
隨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使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要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使先贤的智慧能够更好地融入当今时代,焕发出更绚烂的光芒。青年一代应该积极探求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自觉抵抗不良文化的冲击。只有这样,才能够牢牢把握住我们的根,才能在发展中不忘来时的路。
任务驱动
1.家庭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
家风家教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人格修为、涵育家庭美德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朱子家训》《诫子书》《颜氏家训》《治家格言》等,无不包蕴和渗透着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传统家庭伦理与美德教育的经典范本和杰出遗产。我们必须重构在家庭情景下的传统文化传承路径,使其不断得到传承。
2.学校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
古往今来,学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学生通过老师的教授来学习文化知识,再通过亲身实践来感悟文化的魅力所在,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又由其后辈加以总结提炼,教授给后来人,久而久之,形成了中华文化。学校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做人,学校在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的同时,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得华夏文明经久不衰。
3.社会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路径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入手,传统文化不仅仅只是一些典籍和思想,也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仅需要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这对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多方观点
让更多高雅艺术“曲高和众”
◎关育兵
从2020年4月11日推出首场线上演出开始,国家大剧院至今推出120余场线上演出,包括音乐会、歌剧、舞蹈、话剧、戏曲等多种艺术门类。截至目前,全网总点击量累计超34亿次。
随着越来越多高雅艺术为公众所接受,不断丰富着用户的文化体验,人们惊奇地发现,高雅艺术不再是阳春白雪,不再曲高和寡,而是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实现了“曲高和众”。
高雅艺术何以能实现如此之转变?这与高雅艺术“放低身段”有关。高雅艺术,创作不易,付出的艰辛颇多,各种成本很高。“高雅”的票价也让老百姓望而却步。随着越来越多高雅艺术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价格不再是观众亲近、了解高雅艺术的阻碍,高雅艺术自然会“飞入寻常百姓家”。
高雅艺术能够实现“曲高和众”,也与高雅艺术的主动普及有关。国家大剧院为每期线上演出策划了演前导赏,从专题记录式、直播式、访谈式,到探秘式、导览式、多语种导赏,结合网友的欣赏喜好,不断创新导赏内容与形式,形成了线上艺术普及的个性化服务,引导和提高民众的欣赏水平,这为高雅艺术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四川日报》2022年6月20日)
从古籍中汲取文化财富
◎赵应云
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善于从古籍典藏中汲取营养,自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能推动中华文化持续繁荣,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保护中华古籍的目的,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更好地贴近时代、走进公众、服务社会。近年来,有关方面先后组织举办了“国家珍贵古籍特展”“走进典籍博物馆”“‘我与中华古籍创客大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拉近了社会公众与文史典籍之间的距离,既让人们亲近经典、了解经典、熟知经典,加深对经典和古籍的认知,也让经典和古籍以鲜活的“面孔”走进千家万户。《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古书复活记》等专题节目,让经典古籍走进电视观众的视野,让古老的中国故事从泛黄的旧纸页中走出来,通过荧屏得以广泛传播,赢得了观众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6月17日)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王震中
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推进,中华文明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得到大力弘扬,为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融合带来创新,融合促进发展。要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强大动力。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展现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摘编自“人民网”2022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