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太行山西山余脉的八大处,山寺林立,隐秘清幽,自古就是风景宜人的文化圣地。鲜为人知的是,红色电波在这里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台台锈迹斑斑的通信设备、一封封陈旧发黄的电报,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通信战线的不凡历程,诉说着红色电波里的革命往事。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不久,军委三局就接管了国民党在北平的通信机构及相关设施。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从西柏坡迁入北平,进驻香山。在与香山一脉相连的西山八大处,军委三局先遣人员率无线电总台已于3月23日进驻, 3月25日三局机关正式入驻八大处灵光寺和陈家花园,后搬进西山饭店,无线电总台台部和收信台驻八大处长安寺,发信台设在魏家村。
军委三局无线电总台是保障全军通信联络的领导机关,起源于红军建立的第一个无线电队,此后经历了数次整编。在红军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中,无线电队整编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无线电大队和中革军委无线电总队。
此时,军委三局的主要工作一是逐步利用已接收的电台代替总台来执行无线电联络任务;二是寻找中央进入北平后进行通信联络保障的新驻地。这次率无线电总台进驻八大处,主要是因为这里与香山的党中央和军委办公地距离适中,距离太远收发电报不便,距离太近又会因大功率电台发射的密集电波暴露统帅部具体位置。
同时,八大处山坡上的建筑被树林掩映,位置相对隐蔽,是天然的工作场所。这里成为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要通信保障和枢纽。
1949年4月20日深夜,军委无线电总台在西山八大处发出了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签发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电报。从北京西山八大处发出的红色电波,传到渡江前线,传向东面、中南、西南、西北進军的战场,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走向伟大胜利的重要通信保障。
1949年9月27日,军委三局圆满完成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通信保障任务。之后,军委三局和无线电总台精心组织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通信保障工作。据统计,1949年无线电总台平均每月收发电报达一百多万字,为新中国的各项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0年3月,军委无线电总台改为军委通信总台,此后总台也从西山八大处迁出,开始了新的征程。
(摘自《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