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可以反映人物性格,洞察人物心理。换句话说,它是间接的人物描写,是人物生活的土壤,是人物心情的投影,也是人物性格的根基。
如都德《最后一课》的开头:“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段环境描写既写出了小弗郞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又交代了普法战争的时代背景,同时烘托出小弗郞士愉悦的心情及天真烂漫的性格。
写作时,我们该如何运用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呢?
一、选好意象,心境呼之欲出
这里的意象通常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中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行文时,一般会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以传达独特的情感。
很多意象都有其特定的象征义。如,月代表思念,柳、长亭、古道等代表离愁别绪等。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就选取了“杨花”“子规”这两种常见的意象,营造出凄凉之境,烘托出惜别时的悲伤情感。但“境由心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也说过:“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再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因当时作者已悟出生命的真谛,故秋日之菊也能翻出新意,赋予了它蓬勃的生命力,同时,也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追思与怀念。
二、妙用修辞,景物“眉目传情”
妙用修辞手法行文,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用修辞手法装点语言,不仅能让语言“靓”起来,还能在文采斐然中体味到人物复杂的心境。
以“风”为例,用比喻修辞形容,因喻体不同,情感便迥然不同。朱自清的《春》中这样写道:“‘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把“风”比作“母亲的手”,尽显春风的和煦、温暖,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哈利·波特》里却这样写:“船里冷得像冰窖,冰冷的海水喷涌上来,雨水钻进了他们的脖子,寒冷的北风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们的面庞。”作者把“北风”比作“鞭子”,写出了北风的凛冽、刺骨,流露出内心满满的厌恶感。
三、动静结合,画面和谐灵动
所谓“动静结合”,是指在一种意境里描写景物的动态与静态,使意象在意境中和谐统一的方法。以静来凸显动的活力与灵动,以动来衬托静的柔婉与淡雅,让自己的文字“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动静结合,笔下的景物不仅特点鲜明、相映成趣,更能渲染氛围,易于表露内心的情愫。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这样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段景物描写前半部分选取了菜畦、石井栏等静物,后半部分选取了鸣蝉、黄蜂等动物,动静结合,趣味无穷,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游戏其间的愉悦和对百草园满满的喜爱之情。
“情积于内而发之于景”。徜徉于美景中,或欣喜不已,或愤懑难平,以心境为笔,挥毫泼墨,为万物着色。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用文字勾勒出美景,让读者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但有以下幾点需要同学们注意:
第一,表现某一时间或时间变化时,若是直截了当地写事情发生时的某种心情,似乎过于单调。若以环境描写来表现时间的推移,便可表现人物那时的某种心情,可感可悟。
第二,表现人物复杂心情时,可写一年四季之景,可写一天变化之景,可写眼中之景,亦可写多种变换之景等,“一切景语皆情语”即此理。
第三,表现某种情绪的变化或对比时,先前所见之景只能表达先前的心情,此时所见之景却能表达此时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在见到不同的景物后,要善于转化或对比,这样才会收到奇妙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