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历瑞
江西信丰人,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写作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信丰县作协常务副主席。发表文学作品2000余篇,共计200多万字。出版散文、报告文学集《橙乡心曲》、诗文集《文海泛舟》等,主编和参与编辑20多部文学作品,获市级以上各种奖励80多项。
振兴发展十周年,橙乡人民尽开颜。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至今已十周年。十年振兴路,倾力大支持。喜看信丰大地旧貌换新颜,乡村风景如诗似画,处处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题记
穿越千年信丰,寻梦诗画橙乡。如今的信丰人,正以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广博的胸襟,写下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信丰县委、县政府班子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建设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效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努力走出一条有信丰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十年间,一幅幅产业兴旺、乡村优美、文明新风的新画卷,在信丰这片红土地上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新景映眼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在橙乡大地,人们随处可见这样的美景。近几年来,信丰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抢抓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的优势,走出一条党群融合、全域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嘉定镇游州之美,美在产业兴旺、人文和谐。游州村党总支秉承苏区时期“党员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干事作风,积极引导、帮扶和带领当地人民群众创家业、建新村、走富路。党组织探索建立了“党员能人示范岗”,启动实践了“党建+”“党员带贫困户致富”等模式,党员干部吃苦在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而且通过“一帮一”帮扶贫困户的方式,不断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带富群众的能力。游州村党总支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党支部”“江西省先进党支部”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擦亮“组织建设”名片,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游州村以党建引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新时代“三农”工作,创新“党建+产业+振兴”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首先,发展蔬菜特色产业。例如,立足本地种植萝卜的传统和特色,发展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带动大批群众增收致富。其次,解决村民就业、创业。例如,将游州大酒店打造成村集体经济示范窗口,解决了30多名村民就业的问题;将游州大道打造成党建文化示范街道,百余户业主在此择业、经商、创业,百姓生活富起来,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并蒂花开;把嘉定镇日间照料中心打造成“党建+智慧”养老示范点;把开国中将曾思玉的故居打造成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曾思玉故居周边建设一个党建文化主题公园,连点成线打造综合性党建示范带,切实做到在落实“党建更强”上作示范、站前列、树标杆,为实现游州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建设后的五羊村立濑坝风景区,不仅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知名度。这都是党建引领结下的硕果。西牛镇五羊村党支部紧紧围绕“产业更旺、城乡更美、生态更优、民生更实、党建更强”的目标,带领村民们着力推动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2020年,五羊村“两委”根据本村村情打造了1160亩脐橙基地,通过推进科技化管理,推动高质量建园。同时,为了给果农提供技术指导,村党支部指导成立了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了脐橙采后集仓储、加工、物流为一体的分选厂,在建设一体化脐橙产业发展格局的同时,还缓解了村里长久以来的就业难题,也吸引了大量本村人口的回流。如村民周华林在外务工多年,在得知村党支部的党员干部带头种植脐橙,并成立了果业专业合作社后,毅然返乡创业,种植脐橙70多亩。周华林种脐橙致富后,如今家里建起了小洋楼,儿子还购买了小汽车。周华林说:“以前村里没有产业,大部分人外出打工。现在路修好了,还创办了脐橙基地,有的采摘、有的包袋、有的搞運输、有的做电商,村民们都能在家门口挣钱当老板。”说话间,周华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油山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乡贤”模式,注重激活乡贤群体活力,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坑口村乡贤、江西绿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壹,在长安园艺场建立产业就业扶贫基地,带领10余名贫困户就业,为全镇果农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每年将长安园艺场猕猴桃、脐橙产业收益的2%作为扶贫资金,捐资23万元用于支持长安村、坑口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倾情反哺桑梓、泽被故里。油山村乡贤、赣州森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游丁生,发挥自身优势,常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起到了示范引领、参谋建议、桥梁纽带作用。近几年来,游丁生大力支持打造油山村银杏旅游观光带,牵头乡贤累计捐赠100万余元用于油山村的公益事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党员乡贤积极响应,冲锋在前。在“党员+乡贤”队伍的影响和带领下,坑口村乡村振兴指导员韩系海和幸福村乡村振兴指导员谢景洪积极协调解决疫情防控物资及号召党员干部群众捐资捐物,指导卡点的排查、跟踪等工作,筑牢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把乡贤请回来,参与乡村振兴发展,使油山的乡贤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致富基础牢。正平镇球狮畲族村在党建强基固本、脱贫攻坚上持续发力,村党支部成为产业发展的坚强堡垒,引领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带领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发展各项产业,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保障。该村通过旅游产业拉动经济发展,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菊花、光伏、蔬菜等特色产业。
依托畲族传统民俗文化节日,该村先后举办五届“三月三”乌饭节。2019年“三月三”乌饭节暨文化旅游月活动吸引游客30多万人次,村集体依托旅游资源实现收益3万余元。
通过菊花产业推动村强民富,村党支部积极引进客商投资,与广东省南雄市千帆农旅开发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村集体成立雄狮腾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建成集基地种植、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等于一体的菊花产业链。村里现已种植“金丝皇菊”15亩,完成盆栽菊花2万余盆。2021年10至11月举办的首届菊花文化节,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仅此一项,2021年总收入达80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5万元。村里拓宽大产业链条,获得产业分红受益,既让贫困户增收致富、全村村民看到奔头、尝到甜头,又让全村享受富民产业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党建引领强堡垒,党员示范当先锋。近年来,小河镇坚持党建引领,注重改革创新,以“党建领航”行动推进组织、服务、资源等下沉,不断建立完善农村社区基层治理体系,圩镇建设管理呈现新气象、焕发新生机。小河镇居委会党支部探索建立“三社联动”工作机制,组建“1+4+N”服务模式,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掀起了“支部引领、党员垂范、群团先行、带动群众美化环境”的环境整治热潮。如今的小河,圩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功能设施更加齐全,圩镇管理常态化,整个圩镇更加美丽宜居。如今的小河,处处呈现祥和与幸福的景象,涌动着镇域治理现代化的动能与活力。
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党员看支书。”大桥镇大桥村党支部探索创新的“三抓三促”党建工作经验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大桥镇是农业乡镇,有辣椒、红薯和艾草,统称“三宝”。在大力发展红薯产业的基础上,村党支部和班子成员齐心协力在做大做强做优蔬菜、艾草等特色产业上狠下苦工夫、真工夫、韧工夫。如今,大桥村建有艾产业基地27.5亩,种植红薯500多亩,蔬菜基地238亩,村民年收益在10至15万元;产业发展带动了周边30多户劳动力就业,人均增收1.8万元。与此同时,大桥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多措并举、创新发展,2021年全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高达54万元。
由于村党支部一班人的辛勤付出,大桥村党支部成功入选江西省2021年度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表彰。当地干部群众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大桥村党支部党员干部与群众贴得近,工作中过得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这个领头羊功不可没。”
擦亮产业发展招牌,夯实乡村振兴硬基础。古陂镇高标准打造了以“党建强、产业兴、文旅旺、环境优”为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探索出了一条“富民强村、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路。阳光村示范点以党建引领,以合作社为主体的“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以及“五统一、三不愁”蔬菜经营模式,发展了旗杆下、细山仔两个百亩大棚蔬菜基地,10名党员带头领种15个大棚,其中仅支部副书记吴金华一人就领种了4个大棚、23亩蔬菜,年产收30万余元。此外,这种模式还带动了周边70户群众发展大棚、露天蔬菜230余亩,年户均增收1.2万元。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每年增收16.3万。蓬勃的生态产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阳光村示范点是古陂镇的产业核心圈,有蔬菜、脐橙、兰花等特色产业。其中,农伯乐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另外,在建50亩的兰花种植大棚,正着力打造兰花研学基地。同时,阳光村还精心打造了脐橙、蔬菜采摘与兰花观赏等项目,丰富了三产业态,走产业强村之路。
党组织强,则事业强;产业兴,则发展兴。信丰县16个乡镇262个村级党组织,紧扣乡村振兴总目标,久久为功。广大党员干部瞄准发展目标,树立从严从实的工作导向,持续实施创新举措,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改善民生、社会治理、作风效能整合发展,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整合发展新模式,激发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热情,驰而不息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创业,托起人民的幸福梦。
山乡建设,新村入画来
盛夏时节,热浪翻滚,笔者在信丰县乡间采访,只见一幢幢新楼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条条水泥路将村庄如珍珠般串起,一片片田野布满成熟的果实,一张张满是汗水的笑脸蕴含着幸福……
走进铁石口细车村,随处是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浓浓乡音、鄉味和乡愁。可是20多年前的细车村,是原赣南高桥煤矿的主采区,到处尘土飞扬、浓烟扑鼻,农房瓦面上灰尘堆积,墙壁白变黑,农作物叶面沾满厚厚的灰尘,道路坑坑洼洼,雨天水沟堵水,给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恶劣的生态环境使村民的生计陷入困境,于是细车村成了“十三五”省级贫困村。
如何改变细车村的面貌,一直是省、市、县关注的焦点。随着美丽乡村建设高潮的兴起,贫穷落后的细车村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经过几年的新村建设,到2017年底,细车村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的华丽转身:蔚蓝的天空下,是一片平整开阔的肥土沃野,农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曾经满目疮痍的废弃“煤井口”,早已披上了绿色的盛装;一条新修的4.5米宽的水泥路穿村而过,通组道路得以硬化;一栋栋小楼房鳞次栉比,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通过危旧土坯房的改造整治,土地修复、修建排水沟、植树种草等一系列新举措,全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崇仙乡寨下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怎样才能改变寨下村的旧貌?
昔日寨下村道路崎岖,雨天泥泞,出门不便;电压不稳,电饭煲煮不熟饭,只好吃夹生饭;山区很多人都得挑水喝……对此,团市委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吴其青与村组干部一道狠抓扶贫项目建设。2016至2019年,村累计实施32个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建设安全饮水工程4个,硬化公路4900米,拓宽村道8650米,修筑桥梁11座;修筑农田渠道6630米,水陂3座;修建保障房10套,村卫生室1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60盏。2018年,寨下村脱贫摘帽。如今,寨下村旧貌换新颜,村里设施齐全,干净整洁,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小江镇湖东村自2016年以来,在党的新农村建设普惠性政策感召下,精心打造成为一个由湖东村上下湖、赖屋、陈屋与圳下黄屋等15个村民小组形成的中心示范村。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污水遍地流,垃圾到处丢”的状态已成为历史。示范村中心村区的综合文体休闲活动广场,依傍小江河沿江而建,两岸遍植花草树木,总面积达9600平方米,成为圩镇的后花园与“绿肺”。村中心区入口修建有公益性住房3栋30套,全村无屋的贫困户被安置于此。区内的江湾广场、舞台、足球场等功能区散落其间……整洁、漂亮、功能俱全的村中心区成为小江镇地标建筑,也成为全镇文体活动的集中区域。一位村民向笔者“炫耀”道:“村里有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便民服务中心和运动场所,文化广场有时还有文艺表演呢!”
深秋的信丰县安西镇,同样美得让人沉醉。2020年以来,安西镇人民政府以“四个十、两个新”为目标,始终把圩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重要抓手,做到与项目建设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深入实施清净化、精准化、社会化、项目化、立体化“五化联动”。随着一大批农民拥入圩镇,圩镇建设不断扩张。至2020年底,圩镇已新建莲丰商业大道、马井商业街、下堡路商业街、中学粮站商业街等,规划建设了脐橙场路、安虎路,其面积比解放前增加了三倍以上。圩镇大了、新了,人口多了,但人居环境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为此,安西镇人民政府全面推进圩镇“十个一”工程,开展网格化治理,启动了安全农贸市场、示范街整治、污水处理场、污水管网、网线整治、圩镇店招整治、小街小巷和背街背巷的道路修复、污水治理排水工程、绿化、亮化等一批项目建设,加速了圩镇环境面貌更新。
村民自治让群众人人成为“主人翁”,共创共享安居乐业的温馨与甜美。安西镇居民张老板说道:“社区有人管,提供新保障。百姓心怒放,最有幸福感。”一句顺口溜,道出了广大居民对社区管理的共同心声。
新田镇坪地山村先后被评选为“江西省样板十大美丽乡村”“江西省五十佳最具乡愁村庄”“江西省书香村镇”等。坪地山村以打造全域旅游发展特色为目标,聚焦旅游业态布局,精心打造“景观式”乡村,不断提升旅游环境綜合治理,全力呈现“景村融合”的全新面貌,不断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招牌,建设文旅融合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
一业旺,全村兴。旅游产业带动了餐饮、零售、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村庄变公园、庭院变花园、农房变客栈、豆腐变佳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实现了华丽转变。乡村旅游产业使村民们的腰包悄然鼓起,2021年人均纯收入2万余元,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从负债到年收入近30万元的飞跃。坪地山村民的笑脸洋溢出喜悦和幸福,爱心墙见证着村民们的善良和温馨,风采榜记录着一股文明新风,农耕馆散发着一阵阵乡土气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不仅扮靓了乡村大地,也稳稳地托起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梦。深厚的农耕文化正为“三农”产业注入新活力,绘就老百姓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大塘埠镇合兴村易地搬迁示范点是移民的幸福家园。2013年6月,该村启动建设、引农进镇、易地搬迁移民集中安置和社区党建“五位一体”项目,规划面积85亩,规划建房220幢,分两期建设,现已建房200多户,入住160多户,来自全镇11个行政村的土坯房改造户和搬迁移民户来该社区建新居,探索让深居边远山区群众通过易地搬迁,享受宜居、宜业的新环境。
走进合兴村,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客家民居,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户,3层楼房,底层有车库,周围有菜地,绿树、鲜花、芳草点缀其中,一切都生机盎然;走进小河镇新芫村,只见杨柳依依,绿草茵茵,别具风格的农家小院整齐整洁,极具客家风韵的亭廊屹立水塘中央,舒展出一幅美丽新村画卷;走进西牛镇甫前村黄泥坑片区的三个村民小组,可以看到一幢幢新房依山就势,科学布局,高低错落,和谐一体……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多年来,信丰县把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作为实现小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抓手。在秀美乡村建设中,全县启动中心村、示范点布局规划,自2017年以来投入10多亿元,建成20多个中心村和30多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了脐橙特色小镇、城郊社区新村、景区旅游新村和文化产业新村。
乡村振兴,新风扑面来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也要实施“培根铸魂”工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随着农村环境、农民日子好起来,一场政府引导、村民自治、乡贤带头的文明新风培育行动在沛东村开展。在乡村全面振兴中,沛东人光大“才子村”传统,大兴婚育新风,优化人口素质,创建人口计生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样板社区。沛东是我县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2006年被评为“江西省最美村庄”,2008年荣获“江西省生态卫生村”称号,还是赣州市首届“十佳和谐·魅力乡村”。
嘉定镇土墙背村的乡村建设不仅“接地气”,而且“有韵味”,这样的“味”来自于对文化“魂”的挖掘追溯。据《中国共产党信丰历史》第一卷(1924-1949)记载:“1927年10月,经中共赣南特委批准,中共信丰特别区委(1928年2月改称中共信丰县委)在信丰县城西北农村土墙背村成立,黄维汉任书记。”土墙背村在上级的关心指导下,重修中共信丰县委成立旧址,挖掘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积极打造红色名村。
大阿镇莲塘村突出红色文化、刘氏文化、廉政文化三种文化,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以红色文化为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莲塘村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志士,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红二方面军自瑞金西征途经莲塘时,大阿几百名青年踊跃参军,包括20多名莲塘青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革命烈士刘秀青,他于1927年在莲塘创办农民夜校,1928年组织和发动4000多名农民起义,开展土地革命。莲塘村结合红色文化、刘氏文化、廉政文化等三种文化,组织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清洁家庭等评比活动,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让村民们有了更多的幸福感。
萬隆乡寨下村民风淳朴,村民们历来团结、好客,某村民家中发生大事,全村人都会出来帮忙。村里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例如田龙里李氏祠堂兴建于清朝年间,红石窗棂、雕梁画栋等具有一定的观赏和考古价值;驻马泉又称珍珠泉、红军泉,相传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曾率领部队在此处打水喂马,革命战争时期陈毅等曾率领红22军一部约300余人在此休整。村里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是村民们,尤其是青少年学习的生动教材。
商界名人李仰东是寨上村的著名乡贤,他不忘桑梓,先后捐资百万元用于助学兴教、筑桥修路等公益事业,成为家乡人学习的楷模。寨上村坚持以志愿服务助力乡风文明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阵地,大力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村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关注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群体的特殊需求,在村内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
小河镇五星村莲塘背王氏祠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马头墙高耸云霄,祠堂内雕梁画栋,气势非凡。五星村以王氏祠堂为载体,挖掘王氏族谱、家训、家风等传统文化,还成立了王氏世德堂奖学助学和尊老敬老基金会,从2013年起每年举行奖学助学款发放仪式,鼓励学子们努力读书。2013年重阳节,王氏宗亲会积极开展尊老敬老活动,曾宴请参加慰问活动的80岁以上老人,并给他们送上慰问金、节日问候与祝福。
五星村助学、敬老的文明新风愈发浓厚,同时,该村还充分发挥党员、乡贤、群众等作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大力开展五星创评、道德红黑板、好家风评比、五好家庭评选等活动,纵深推进移风易俗行动,持续整治陈规陋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传承优良传统,树牢文明新风。
龙州村在全县率先成立了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会,充分发挥企业和能人的引领示范带头作用,重点推选在当地德高望重的社会贤达、退休干部、企业家、致富能手15人,筹措资金20多万元,用于各项公益事业。同时。该村还开展了“六一”文艺汇演、尊师重教表彰、“孝老爱亲”重阳节、新春乡贤座谈会等活动,营造了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的环境,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油山镇长安村黄竹沙小组以赖姓为主,一直恪守“孝、悌、信、仁、义”的家训。为进一步打造良好的村风民俗,村小组建设文化休闲广场,全面展示家训文化理念;在赖氏古祠、文化休闲广场打造家训家规建设的阵地、家风学习的课堂、家庭教育的基地,并将村规民约树新风、乡谚俚语话家训、诚实守信正民风三个主题融入其中。全村积极营造干事创业、勤劳致富的浓厚氛围,走出一条特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长安村完善综合文化服务站,健全文化活动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和农家书屋,大力扶持民间文化艺人、能人,组织成立红色油山艺术剧团,借助他们的带动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延续油山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该团以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为宗旨,采取自编自演、通俗易懂的节目形式,如快板、三句半、器乐合奏、采茶剧等,发扬拓新了赣南苏区民间喜闻乐见、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艺活动,多次受到上级领导与观众的好评。长安村用文艺的形式来歌颂好人好事、时代新风,助推了油山乡村全面振兴。
安西镇田垅畲族村移风易俗移出了一片新天地,易出了一番新气象。村里文明新风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更融入到每一个村民心中。该村按“忠、孝、礼、义、仁、廉”的畲家传统美德,每年评送以孝治家典型,表彰移风易俗模范家庭,张红榜、奖先进、激后人。该村用好人文化引领新时代新风尚,使老百姓在生产和生活中学有标杆、做有榜样,促进文明新风形成。
环境美、产业旺、乡风好,信丰大地勾勒出一幅生态、绿色、文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图景,托起了革命老区人民群众的乡村振兴梦。建设秀美乡村,实现生活富裕,这是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有效探索,也是“美丽中国”“六个江西”“大美赣州”在“醉美信丰”农村的生动实践。
放眼十年奋进路,橙乡今朝更好看。信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促进农业稳产、农村安定、农民增收,正在努力实现全面建设“美丽信丰”的奋斗目标。新时代的农村是一片充满希冀的广袤田野,橙乡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80万信丰人民将以昂扬的斗志,迈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步伐,努力绘就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