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晰
位于缅甸西部的若开山,是缅甸境内最大最险峻的山脉,被称为我国“西南能源通道”的中缅油气管道就在这里盘旋穿越。中缅原油管道长771公里、天然气管道长793公里,两条管道宛如两条巨龙,翻越崇山峻岭,一路向东徐徐而行,横贯缅甸四个省邦,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
新康丹泵站位于若开山脉西侧,是中缅原油管道第二座输油站。该泵站是中缅原油管道翻越若开山奔向中国大西南最主要动力源。原油从马德岛首站输出后,必须在这里加压,才能继续输送。除了为原油加压,新康丹泵站还负责若开山区油气管道线路及油气阀室的安全运行管理。
新康丹站站长刘支强来自四川资阳,1984年出生的他,2011年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现在也是一位“老海外”了。他扎根若开山区近8年,完整见证了新康丹泵站建设、入驻、投产和运营各个重要阶段。他带领新康丹泵站的近百名中缅籍员工团结协作,年复一年克服种种困难,在社会安全形势长期严峻的缅甸若开邦始终确保辖区中缅油气管道安全平稳运行,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独处深山不寂寞,加油争气为祖国”的新康丹精神,让新康丹泵站成为中国石油在缅甸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新康丹泵站处于若开山腹地,坐落于一处山坡上。伴着清晨的薄雾和鸟鸣,刘支强一天的工作从早上七点半开始。他先到泵站巡视一圈,之后到会议室召开班前会,总结前一天的工作,对每个岗位进行工作布置,强调注意事项,然后来到办公室处理文件,或者到现场、作业区巡检查看。
“必须确保万无一失,绝不能停机。”刘支强向记者介绍,新康丹泵站采取等温密闭输送工艺。辖区内有若开山辖区线路最高点——1392米,不加压,原油就无法翻越过去。“因此,新康丹泵站是中缅原油管道翻越若开山脉的关键泵站,可谓中缅原油管道的‘咽喉。一旦泵站不能顺利运行,就会拖全线运行后腿,影响整个输送计划。”
刘支强2014年4月到新康丹泵站工作,那时泵站还在建设期。他和同事们居住在附近一个叫安市的小镇上,公司为他们临时租赁木制二层小楼,一层是办公区,二层是宿舍区。十几平米房间,四张木桌拼在一起组成办公桌,再加上两台办公电脑、一台打印机,就是办公室兼餐厅。居住地经常停电,要用柴油机发电,晚上才能用一会儿空调。他们每天坐着皮卡车进山工作,三十公里盘山路狭窄崎岖,大多是石子路,很多路段就像“搓衣板”,急转弯特别多,颠簸难行。一开始刘支强每天晕车,还要克服身体的不适坚持工作,到现场检查建设进度,设备安装、调试,和承包商沟通,监督工程质量,催促对方保证进度,按时交付……
从负责生产的副站长到站长,刘支强说起在新康丹泵站工作七年多时间,坦言压力与挑战并存。
由于工作地在大山深处,泵站各方面依托比较差,离最近的县城也要四个小时车程。“即使需要外界的资源和力量来帮助我们处理问题,也需要时间,没有那么及时。”食品及后勤物资主要依靠供货商提供,每周一至周五两趟货车进山来运送物资。2018年6月初,山区连续数日暴雨,进出新康丹主公路中断将近一周,泵站一度面临断粮风险。
刘支强参与扑灭山火
最基本的生活用水也需要自己动脑筋解决。一开始,他们计划在场站内打井取水,但是向下打了200米都没有出水,只得放弃。后来,大家想办法从山下一个蓄水池内引来水,生活用水总算有了保证。但是不久后雨季到来,山下蓄水池被泥石流填满,站内供水一度中断数月。站内员工群策群力,采取站外买水和收集站场周边水沟雨水相结合的办法平稳度过断水期。后期,刘支强又积极参与山下蓄水池挡墙完善和取水点完善工作,为保障2016年雨季连续供水打下坚实基础。“现在,我们已在场站外修建一座消防水池,大概有一百多方”,刘支强说,“水池雨季可以把屋顶的雨水收集起来给全站供水,基本不用从山下水池取水了。旱季蓄水兼做消防池”。
就这样,刘支强带领大家自力更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和挑战。
新康丹泵站目前作为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惟一的站队合一站场,泵站也兼着维修队的职能,既要管生产,也要管维护、维修。刘支强带领同事们不断探索适应若开山区运检一体化的实践经验。
“我们泵站用燃气驱动泵机组运行,而不是国内常用的电机驱动,这项技术也是成熟的,但是相对来说应用的案例少,可供借鉴的经验也少一些。”为使生产核心设备设施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减少异常停机次数、缩短停机时间,确保输油任务按时按量完成,管理的科學性非常重要。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是刘支强常常强调的一句话,而设备的“粮”就是备用件。他坚持提前谋划提出备件需求,及时跟踪采购进展。“需要更换的零件,要把余量考虑到一年以上,这样就算中间有什么临时情况,也不会太着急。有时候员工回国休假,要提前考虑,有什么需要采购、补充的,好让他们顺道带进来。”
刘支强十分重视设备的备件管理工作。“按照专业分工安排专人管理各专业备件,建立各类备件动态台账,重要设备的备件要储存在带空调的专门库房里,对精密备件采取抽真空保护等措施,确保现场备件出入库记录清晰,采购或调入及时,储备充足,存储状态良好。”
每年缅甸有五到六个月时间是雨季,年降雨量高达5000多毫米。大雨连日不停,整座山被茫茫雨雾包围。雨水的冲刷有可能让掩埋在地下的管道裸露出来,或造成损坏,因此,辖区内管道线路水土保持工程需要经常维修,更要防患于未然,周密地做好防护工作。
刘支强介绍,目前新康丹泵站站控室员工24小时值守监督生产运营,一旦有突发状况,管理团队要随时到岗。刘支强的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最怕的就是雨季接电话”,他说,因为这时候来的电话大部分都和线路情况有关,并且比较紧急。一旦发现情况,需要迅速组织力量到现场进行抢修,及时把管道保护起来。
雨季施工挑战非常大,如果施工方法不当,甚至有可能会造成情况进一步恶化,因此,大多是进行临时防水覆盖、加固处理,等雨季过去,再进行彻底整修。冒着睁不开眼的瓢泼大雨巡检线路、抢险维修,对刘支强和他的同事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山中小站-新康丹
年复一年维护、修复的同时,刘支强和同事们也在不断总结经验。“一旦发现问题,我们要上措施、上方案,目的就是一步到位,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这个地方不会再出类似的问题。”针对热带、亚热带或者南方区域油气管道铺设在侧坡面,强降雨天气出现滑坡现象,易导致抗滑桩及桩间混凝土挡墙脚外露的问题,刘支强发明一种“混凝土挡土墙墙脚防水结构”,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防止雨水渗透到抗滑桩底部。结合辖区站场阀室雨季蛇多,防蛇压力大的实际,刘支强研究出“驱蛇装置”,已在新康丹营地取得良好应用效果。这两项发明都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每年五六月,是附近的农户开始准备耕种的季节。这个时候,刘支强和同事们又要和“火”作斗争。当地人把一片树林砍掉之后,一把火烧成灰烬,就在这片土地上耕种,燃烧后的草木灰就作为庄稼的肥料。而泵站有油有气,一旦有明火蔓延过来,后果不堪设想。
从四月开始,泵站就会组织员工24小时值守。2019年的一天夜里,熟睡中的刘支强接到火情报警,他迅速组织员工赶到事发点灭火。火被扑灭后,大家回去继续休息,还没有睡着,警报又起,大家又一次紧急出动。那一天夜里,就接到四次警报,大伙连夜奋战。第二天,刘支强又和同事们继续在场站附近巡逻、灭火,持续多日,直到把火源彻底清理完。
为了防患于未然,把工作做在前面,从2020年4月开始,刘支强就和同事们集中清理,把场站围墙外方圆6米内的可燃物全部清掉,形成一个防火带。因为疫情原因,不能聘请外来人员进来,大家就自己动手,冒着四十多度的高温,在毒辣的阳光下割草,清理杂物,连续奋战两个星期,彻底消灭了火情隐患。
刘支强操作工艺阀门
坚守泵站,与大山为伴,除了要耐得住寂寞,更需要具有智慧,来解决各种难题。“我們就是不断地总结经验,来优化工作方法。”刘支强说。
作为缅甸境内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中缅油气管道对促进缅甸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
缅甸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但受地缘政治、历史、宗教等因素影响,近几十年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能源基础设施严重匮乏,电力、燃气等短缺问题尤为突出。中缅天然气管道投产刚刚40天,就实现了皎漂首站向当地天然气发电厂分输供气发电。由此,皎漂市民彻底告别了昔日的电荒,过上了灯火通明的生活。
这背后,是刘支强和同事们的坚守与付出。
刘支强常常和同事们说,泵站虽然小,我们的岗位虽然平凡,但非常有意义。我们不但要耐得住寂寞,还要在岗位上做出成绩,干得精彩。“泵站创建学习型站队文化,将大家的业余时间用于学习和培训,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建立岗位练兵制度、积极开展内部业务培训,泵站人员以解决实际运行难题为导向,不断攻坚克难,练就了运维泵机组核心设备的过硬技能。”
新康丹泵站核心设备为天然气发动机驱输油泵机组和天然气发电机,输油主泵采取两用一备并联输送工艺。记得2018年刚刚接任站长,泵机组就给他一个“下马威”——1号泵频频出现问题。“运行时会烧机油,新机油使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变得乌黑,必须马上停机更换。”设备屡屡出问题,且找不出原因,排除了操作问题,惟一办法,只有拆机检查。
刘支强(右)和监理检查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现场
拆除之前,刘支强把所需要的配件全部备齐,“最坏的结果就是16个缸全部换掉”。他精心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与技艺精湛的设备维修人员把泵机拆开,把成百个零部件一一做好标志,小心翼翼摆放开来。当缸体被打开之后,眼前的景象却让人哭笑不得,原来是4号缸活塞头的中间活塞环在出厂时没有正确安装,方向上下颠倒了。他们把零件按正确顺序和方向重新回装,这台设备完成大修,再没有发生烧机油的问题。
设备出现的这些“低级错误”经过刘支强和同事的细心排查逐一得到更正,保障了设备安全平稳运行。通过一系列技术问题的解决,刘支强和同事们总结、摸索出一套处理泵机组故障的技术方法,编制完成《设备电子“病历本”》工作台账,像设备“医生”一样专门记录各型设备故障出现的现象、处理措施等详细信息。他们还编制出图文并茂的《故障处理完工报告》,让大家方便相互交流学习。
刘支强带领同事们进一步实现了管理信息化。他们自主开发《中缅天然气管道物性及工艺计算软件》《中缅原油管道输油主泵机组故障快速诊断与统计分析软件》《中缅管道天然气发电机日常维护管理软件》等多个设备运行管理软件,都已取得国家版权局授权。这些成果,凝结着新一代石油人的智慧。
“新康丹人不甘于完成普通任务和按部就班,长期坚持结合生产运行实际,持续推进小改小革,已经完成多项技术革新,在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刘支强的语气中充满自豪。单向阀阀井作业受限,他们制作专用作业工具,用千斤顶分步加力开阀,在多次单向阀开启作业中取得良好效果;自制空冷器风扇电机拆装支架集成设备,确保作业安全的同时,提高了劳动效率;自制泵机组空气过滤器防虫网,确保了进气质量;研究发电机维护过程的降本增效综合措施,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经测算,年节约成本约10万美元;制作完成收球小车、收油槽、推杆、拉杆及叉车前端固定卡头等,实现收发清管器的机械辅助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2016年,新康丹泵站集体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并多次获得中油国际管道公司和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模范站队”。刘支强个人也获得很多荣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年度先进工作者”、“杰出员工”、“优秀员工”,中油国际公司“青年岗位能手”……
这就是独处深山不寂寞的新康丹人拿出的亮眼成绩单。既然选择了坚守,就让坚守变得更加精彩,更加有价值,更加有意义,让无悔的青春在大山之中熠熠生辉。
“从2013年3月来到缅甸,到现在快九年时间,也即将成为驻外十年的老员工了!”刘支强感慨而爽朗地笑着说。
刘支强小时候,有一位邻居在克拉玛依油田工作,受邻居影响,他对石油事业心生向往。高考时,他报考了西南石油大学储运专业。临近毕业时,新成立的中国石油集团东南亚管道公司(中油国际管道公司前身之一)到学校招聘,介绍中缅管道项目,刘支强毫不犹豫地投递了简历。
他至今清晰地记得去北京报到的时间:“那是2011年7月28日,报到后开始了集中培训。”培训开班时,刘支强被大家选为班长,培训、取证、实习,为早日投身中缅油气管道做充分准备。
“在廊坊管道学院取证考核,拿到了输油工、输气工证书。”刘支强回忆,“取证后,带队到阿拉山口计量站(中哈原油管道)学习计量与输油,2个月后又到霍尔果斯西气东输首站学习计量运行,再到西部管道公司庫尔勒管理处跟随原油泵站、维抢修队现场实习,最后经过英语培训,通过托福考试。”就这样过五关斩六将,刘支强顺利通过了各种严苛的考验。
初到缅甸,刘支强被安排到仰光采办物资,主要任务是督促承包商清关运输,加快物资到场。2014年9月25日,新康丹泵站举行入驻仪式,刘支强开始了扎根若开山深处的工作。
刘支强2014年成家,夫妻俩一直聚少离多。“家人理解我工作的性质,也很支持我。”刘支强说。现在儿子六岁了,也模糊地理解了爸爸是一个石油人,因为工作需要,不能经常回家。每次回国休假,刘支强很珍惜陪伴家人的时光,“会带小孩去户外跑一跑,和他一起玩游戏,带他去想去的地方”。
缅甸疫情发生后,回国变得更加困难。从2018年到2020年,刘支强三个春节都没能回家。疫情期间,为防控疫情,保护油气管道正常运营,刘支强带领场站采取全封闭管理、分餐吃盒饭、严格隔离并排查陆续返岗员工等严格措施,目前,所有泵站员工零感染。此外,他们还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当地政府和村民捐赠防疫物资,向管道沿线周边小学捐赠书包、雨伞、健身器材和太阳能供电系统,向当地社会宣讲爱护油气管道知识,确保中缅油气管道畅通无阻。
2021年12月,刘支强调任地泊泵站站长。回国短暂休整后,他即将上任新的岗位。“在隔离期间,我已经把那边的图纸、设备情况、人员情况熟悉了解了。那里很多同事是我一起毕业的同学,以后又要并肩战斗了。”
作为国家能源动脉,油气管道承载的不仅仅是能源,还凝聚着管道人的精神与汗水。曾经,管道人头顶青天,脚踏荒原,将“八三”会战载入史册。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石油人四海为家的工作性质从未改变。成为一名优秀的油气管道人,同样需要坚守与奉献。刘支强说:“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石油在缅甸投资最大的项目,是祖国西南能源通道,更是‘一带一路先导示范项目,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力排一切困难。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能够为国‘加油就是我们不竭的奋斗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