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

2022-05-30 15:48徐建华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40期
关键词:博览群书反方博览

徐建华

押题理由

人,除了追求物质生活外,更应追求精神生活,而读书乃是一个人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认真读书,我们才能不断进取不被时代淘汰;努力学习,我们才会沿着健康轨道良性发展。读书学习是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之一,无论是在命题材料中加以体现,如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取材于《红楼梦》,还是在命题设置上直接要求考生就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如2022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学习今说”,都既贴合考生学习生活,又启发考生提升思维品质,提高核心素养。

金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朝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学问之道,四子书如户牖,九经如厅堂,十七史如正寢,杂史如东西两厢,注疏如枢阆,类书如厨柜,诸子百家诗文词如书舍花园。厅堂正寝,可以合宾;书舍花园,可以娱神。”提倡广读博览,力避偏废。

郑板桥在《板桥家书》中则说:“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强调读书贵专,取其之神。

博览群书和读书贵专,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在理智中学高三年级开展的读书节活动中,有同学对此产生疑惑。学校辩论社拟举行一场以“博览群书,涉猎广博”(正方)与“读书贵专,求精求深”(反方)为题的辩论赛。假如你是其中一个辩手,请你联系自身课外阅读体验,在“正方一辩立论陈词”“反方一辩立论陈词”中选择一种,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分析材料

这道文题为对立观点辩论型任务驱动材料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作文材料由两则内容相反的材料构成,一则引用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一段话,并归纳其观点为:广读博览,力避偏废;一则引用郑板桥《板桥家书》中的一段话,并归纳其观点为:读书贵专,取其之神。

2.确定任务

此题通过情境设置,引导考生对日常的读书活动进行思考总结,进而辨析“博”与“专”两种读书方法的优劣,从而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考生只要任意选择其一,列出具体的阐释要点,为己方观点辩护即可。考生在具体写作中,要注意隐性任务——理性思辨,在写作时体现出辩证思维。

3.明确文体

从写作要求看,文体是辩论词,须观点明确,立场坚定,切忌模棱两可,观点摇摆。写作时须陈述与阐明己方理由,也须分析并反驳对方观点。

参考立意:正方可以从“博览群书比读书贵专更重要”以及“博览群书更能助人全面发展”等角度进行立意;反方可以从“读书精专胜于博览群书”以及“读书精专更可行稳致远”等方面进行立意。

命题趋势

1.读书学习,立身之本;与书为伴,精神丰盈;高雅生活,自读书始。

2.拓展渠道,立体阅读;文化科技,相得益彰;与时俱进,全民阅读。

3.“悦”读人生,分享收获;人生成长,读书助力;读书交流,共同提高。

习作展示

读书贵专,求精求深

——反方一辩立论陈词

一考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读书贵专,求精求深。

郑板桥在《板桥家书》中说道:“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其对读书不求甚解的现象,进行了批评。确实如此,相较广泛涉猎,精深阅读更为重要。

古今中外,大凡成大事业、有大成就者,莫不读书贵专。无论是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还是王立群四十年研读《史记》,或是“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毕生钻研敦煌学,贵专贵精才能向思想更深处漫溯,苦心孤诣方能见“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读书不是为了成为“立地书橱”,而是为了人的发展,而发展人的思维和心智,必须在深入阅读中实现。读文学书,含英咀华;读历史书,神驰古今;读哲学书,参透颖悟;读科学书,穷尽物、理……哪一样,是仅凭涉猎能达到的呢?

时下,有人认为,当博览群书,广泛涉猎。诚然,博览可以在一定程度避免“孤陋寡闻”,但如此阅读,获取的往往只是“常识”“通识”。古时书籍有限,“读书破万卷”尚有可能。但当今世界,日新月异,信息激增,知识几乎成几何倍数增长。即使再博学的人,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面前,也只能是取沧海之一粟。那么,在世殊时异的今天,再推崇“读书破万卷”,无异于秋行夏令,于发展思维、创新进步无甚裨益。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便捷强大的搜索引擎,使博闻强识成为“无用之术”,也在日益解构并重建着我们的阅读观、学习观。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阅读和学习,精读深思,显得尤为重要。

回首读书求学之路,我们发现,只有那些精读深思的知识,才会内化为自己的底蕴和学养;而那些博览、涉猎的知识,往往如过眼烟云。今天,一部手机,网罗人类千年的知识。每天低头刷屏,我们可谓“博览”,但效果如何?除了“知乎”,除了猎奇,所获寥寥。正如阅读启蒙《弟子规》所说的“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反而败坏了阅读趣味。鉴于此,我们更应进行那种沉潜式的精专阅读,或圈点批注,或掩卷深思,或沉然凝虑……

综上所述,我方再次重申观点:读书贵专,当求精求深。

谢谢大家!

点评

本文堪称辩论词典范之作。首先,简洁引述材料,顺势引出自己观点,观点明确。然后树靶,先“破”,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为观点张本,也有意凸显辩论赛现场感。考生善于从大处着眼,分析当今时代的阅读大背景,与时俱进,指出精专阅读才是学习之路,精警深刻;同时联系自身,剖析自我,从小处着手,使人产生共鸣、由衷信服。

延伸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笃信古人、权威和书本,听信大多数人的意见等。“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常见说法,就体现了这种影响。

请围绕这样的短语,延伸思考,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许许多多的经验、公式、定理……它们会借助古人之口、权威之言以及书本记载等形式留传下来,泽被后世。但是由于当时时代的局限和今天时代的发展,这些前人留下的知识未必都能适应今天的环境和形势,甚至有的已变成谬误。所以,我们在接触这些前人留下的遗产时就必须有一种不迷信权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亚里士多德也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都说明“书”和“师”不可尽信、不可盲从的道理。但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绝非全盘否定,而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标准,对前人的遗产和观点去伪存真。

因此,考生写作文时首先要体现出思辨性,一是对待我们的审视对象,要注意作一分为二的分析,切忌观点偏颇;二是一定要有充足的论据,揭示“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中的真伪优劣,使人信服;三是要讲究语言表达的分寸感,不宜过激。

参考立意:不迷信权威,不读死书;学会独立思考,去伪存真,我们才能真正提升自己。

猜你喜欢
博览群书反方博览
有力的反驳
博览群书
一次精彩的辩论会
博览群书
博览
好词聚焦
控制网_自动化博览
控制网_自动化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