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习近平主席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方赠送给乌方的国礼中,有一座中乌合作修复的希瓦(Khiva)古城历史文化遗迹微缩模型。希瓦古城自公元4世纪以来,就是丝绸之路沿线上的重镇,有着曾经的花剌子模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从“甜水之地”到“千顶之城”
这座古城因何得名?传说称:大洪水之后,乘坐方舟逃生的诺亚的长子闪来到了中亚地区,他在沙漠中发现了一口清甜的水井,高兴地喊道:“Khiwa(意即‘甜水)!”隨后,闪在这里定居下来,并把逐渐发展起来的村落定名为“希瓦”。
公元4世纪,希瓦的波斯人被突厥人取代;8世纪初,阿拉伯人带来了伊斯兰教,突厥人和其他民族都逐渐皈依。13世纪,这里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征服,许多建筑被夷为平地;16世纪初,乌兹别克游牧部落的一支消灭帖木儿后裔势力,建立了希瓦汗国。
如今的希瓦,居民几乎都住在外城,内城则成为一座古老建筑密集的“露天博物馆群”,随处可见装饰着马赛克、大理石和珍稀木材的重要建筑遗迹,包括大小经学院、皇宫、清真寺、军事设施、民宅、城墙等文化遗迹53处。因为希瓦古城遍布带穹顶的建筑,因此被称为“千顶之城”。
古城修复带来的商机与希望
在16世纪中叶之前,希瓦汗国与俄国的领土还未接壤,在俄国逐步征服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后,希瓦汗国与俄罗斯所控制的领土开始接壤,双方的交流、贸易与冲突都逐渐频繁起来,但关系基本上还是平等的。
18~19世纪,不断谋求扩张的俄国,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逐步令希瓦汗国在政治上臣属于它,最终占领希瓦汗国并将其作为附庸国统治。
现在,希瓦仍属于乌兹别克斯坦的花剌子模州,而古城因多次遭受战争的摧毁,几毁几建,现存者多为15世纪后的建筑。
1990年,希瓦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开启了中乌双边各领域合作的新篇章,其中就包括援乌文化遗产修复项目。2014年4月,双方决定,在希瓦古城选择文物古迹共同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这也是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的首个文物保护修复项目。
希瓦古城内城的正门因年久失修,原本已不能让游客通行。中国文物修复团队修复整治后,内城正门区域恢复了昔日的风采,当地已经重新开放,使古城南北轴线再次畅通。
不少原本前往首都塔什干的年轻人都回到了希瓦,他们相信,希瓦古城未来将获得更多的商机与发展。
(摘自《成都商报》 乔雪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