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安艺
【摘 要】随着时代脚步的加快,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但频频发生的社会责任问题也在暗示着当前的企业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需要,企业管理亟需由内而外地创新改革。传统的企业管理通常聚焦于制度规定、组织设计、体系构建等方面,而忽视了企业伦理在增强员工责任感、提升群体凝聚力、促进社会经济利益相统一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论文以农业龙头企业——大北农为例,从其企业伦理架构出发,探索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履行间的关系及企业伦理在社会责任履行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优化管理策略、协调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提供一些路径与建议。
【关键词】企业伦理;农牧企业社会责任;单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22)05-0043-05
1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水平提升与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对企业的管理已不仅仅停留在制度管理、政策制定、体系构建等方面。近些年频频发生的诸如“瘦肉精”“毒奶粉”等危害人民生命的食品安全问题引来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之相反,在2021年年中的河南暴雨事件中,良心民族企业鸿星尔克主动捐款5 000万元,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并在消费者中间掀起了一波消费浪潮。无论是企业未能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抑或是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助推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都在向我们说明着企业重视社会责任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但是,仅仅依靠外部因素对企业行为进行强制管理约束,无法达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长期性、主动性的目的。研究表明,伦理价值观、消费者意识的增强以及获得更持久的竞争力优势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主要原因[1]。因此,重视企业伦理文化软实力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的作用,对于助推农业企业更好地平衡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关系,主动承担确保食品安全、呵护人民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2 文献回顾
2.1 企业伦理
企业伦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起源于企业单纯以经济利润为目标的经营策略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引出的社会对新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理念的需要,并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当前大部分学者对于企业伦理的定义可概括为企业在处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外部消费者、企业与政府等内外部关系时所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不难看出,企业置身于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兼顾内外部不同利益相关者需求,尽可能地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因此,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可将企业伦理分为涉及企业自身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经营管理伦理,与外部市场、经济、生态环境密切相连的企业生态伦理以及包含内部员工与组织架构的企业人力资源伦理。
2.1.1 企业经营管理伦理
企业作为市场中的生产经营主体,其经营管理的过程是与社会联结最主要的部分。近年来,白洋淀“红心”鸭蛋、三鹿“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其背后的原因就是企业社会伦理道德的缺失,仅仅把获取经济利益满足自身与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目标,未能把作为关乎居民生命健康行业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放在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规划的合理高度,才导致企业经营伦理问题的频发。企业的经营管理伦理就是要求企业在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处理好自身与市场中消费者和其他利益联结主体的关系,将社会伦理道德融入企业的经营理念中去,把承担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道德发展双重使命作为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消费者的立场考虑,提供优质的服务,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价格定位、信息宣传等活动,使企业活动与企业行为符合社会总体伦理道德要求。
2.1.2 企业生态伦理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掌控能力不断增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众多企业不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肆意排放废弃物、无节制获取自然资源等行为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危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的矛盾日益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来,强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思想,改变传统的经济观念,向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作为经济活动中的基础主体,企业在生态保护方面的责任义不容辞,企业生态伦理就是要求企业在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处理好自身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根植于自身管理理念、生产技术、经营策略等各部分,引領企业发展,使企业的经济行为符合绿色生态可持续的目标要求。
2.1.3 企业人力资源伦理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中最具活力与不确定性的因素,是企业顺利开展各项生产活动的基础。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盛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人力资源对于企业持续发展与培育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不再单纯地把员工的作用局限于生产产品上,而是将员工视为可升值的重要资本[2],重视员工诉求,肯定员工价值。在此意义上,把企业人力资源伦理定义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坚持“人本”思想,处理好企业与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在员工招聘、培训、开发、激励等方面以社会道德准则与伦理来形成其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3],关心重视员工的价值实现问题,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中作为重要主体的内部员工的利益诉求,从而促进企业内部的良性互动及管理效率的提升。
2.2 企业社会责任
1923年,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在其《管理的哲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打破了原有的科学管理桎梏,揭示了企业管理所承担的人性与社会双重性质[4],推动了各国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与讨论。徐雪高、张照新将农业龙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因概括成作为内在拉力的经济动因与作为外在推力的制度动因[5],其中,企业自身形成的道德伦理规范引领着企业按照与社会道德伦理相匹配的经济行为活动。范为常以具体农垦企业为例,提出农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可分为法律规定与符合社会伦理的企业社会责任两个方面[6],外界社会不能强制企业履行这类社会责任,需要企业自身形成并进行自我约束。
2.3 研究述评
企业伦理文化更多地从道德与伦理的层面建构和诠释“人”在企业与社会中所应具备的职责与担当,极大地凸显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经济与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当前对于企业伦理的研究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对于企业伦理的内涵及其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之间的关系研究也相对缺乏。当前大部分的观念仍把企业当作“理性经济人”进行分析,一部分人认为企业的全部经济生产活动都是以经济利益为目标,企业伦理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道德规范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决策影响力与约束力不足。还有部分人认为企业伦理与企业经营目标存在冲突,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状态。这些观点都未能意识到企业伦理作为当今时代重要的企业竞争软实力,在引导企业生产决策、助推企业担负社会责任、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帮助企业顺应时代潮流方面的重要作用,忽视了企业经营活动中人与社会要素的密切相关性,也就不利于企业长期的良性发展。
3 案例选取与分析
3.1 案例选择
大北农作为一家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大型农业高科技公司,兼具着现代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及农业企业担负社会责任的双重性质。其在创立初期,就秉承着“报国兴农、争创第一、共同发展”的企业理念,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设立“大北农科技奖”鼓励科技创新,通过设立“大北农励志助学金”捐资助学,通过设立“大北农金榜题名奖励”鼓舞员工,通过创办“中国农民大学”、农业院校“大北农班”培养新型现代农民和优秀农业学子,通过资助重要行业活动促进行业发展,并在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中积极捐款捐物。大北农以多种方式积极投身服务社会与人民的公益事业,在为社会提供农产品的同时,承担了应尽的社会责任,这些种种都离不开“奉献社会、报国兴农”的企业伦理文化在背后作支撑,因此,本文以大北农为例,对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及作用进行研究探讨。
3.2 案例分析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大北农自始至终都秉承着“报国兴农、争创第一、共同发展”的企业理念,并创立了一系列诸如“时代观、企业观、农业观、工作观”等公司伦理文化作为企业处理与社会多方关系和经济活动运行的指引。
3.2.1 “企业观”规范生产经营活动
大北农对于公司与利润的含义有着其自身独到的见解,在大北农的企业伦理中,“公司”意味着:公是大家,司是责任,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向客户、员工、行业、社会以及国家履行相应的责任。“利润”意味着:利益别人,润泽自己,为客户与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正是在这种把自身企业经营和客户、股东、社会乃至国家利益相融合的价值观引领下,大北农始终坚持“客户第一”的营销伦理思想,良心经营,在企业内部不断建立完善的产品安全监管体系,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消费者与市场信得过的高质量农产品。同时,大北农通过股票期权激励、利益分红等形式让股东共享企业经营成果。
3.2.2 “农业观”“公益观”助推社会责任践行
大北农自创立初期以来,就一直以“产业报国、科技兴农”为己任,深谙农业是立国之本与强国之路的道理,勇担奉献农业、服务农业的时代责任,并形成了大北农“农业观”与“公益观”的伦理文化,为公司之后的发展提供伦理支撑与道德约束。
在“十三五”期间,大北农集团积极投身到加快全国脱贫攻坚步伐的浪潮中去,担负起作为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扶贫与公益扶贫方面的重要责任义务。其以產业扶贫为主要方式,大力发展猪、羊、牛、蛋鸡产业,创新“农户+企业+政府”经营模式,建立“产业组团+包县脱贫”的产业扶贫联盟,帮助小农户解决融资难、无技术、销路少、利润低、风险高等市场问题。大北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自主研发、科技创新,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搭建“作物生物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动物医学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的形式,加强对国内外良种的引进、繁殖、选育与推广。把高质量、高标准农产品与高新生产技术带到土地中去,让农户真正掌握脱贫致富的手段,同时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我国农业在世界市场中的科技竞争力。大北农还通过设立“大北农科技奖”“大北农励志助学金”、创建中国扶贫研究院等形式推动社会公益教育事业,彰显出作为农业龙头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中的责任与担当。
3.2.3 “工作观”“成功观”指导人力资源管理
大北农“工作观”中强调,工作的成功要以融入企业、认同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为前提。每一位员工都应与企业共进退,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社会活动中去。同时,大北农也将帮助员工实现个人理想作为企业对员工的重要承诺的责任。而“成功观”则要求企业和员工“创造价值,润泽社会”,这一伦理观把成功的大小等同于对社会创造价值的大小,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正是在这两种伦理观念的指导下,大北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关注员工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政策,涵盖薪酬福利、技能培训、情感帮扶等多个方面很好地践行了其对员工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大北农还重视培育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与责任心,在面对一项业务时,其时常强调自身作为一家农业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最终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了一股追求经济利益、勇担社会责任的良好企业氛围和文化认同,更有利于企业在具体的社会责任活动中调动员工参与积极性。
4 企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关系
4.1 企业伦理是企业履责的判断基础,社会责任是企业伦理的外化表现
以不同伦理观为指引的企业在市场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选择,那些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企业认为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而不是公益救济组织,进行经济活动获取经济利润是企业的唯一目标,即企业无需讲究社会伦理,且企业讲究伦理履行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与处理事项,阻碍经营效率,不利于企业利润的增加。而认可企业履责,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作为企业伦理的公司,认为企业在市场的大环境下不是孤立的个体,其行为能够快速透明地被客户、投资人及其他社会各主体所看到,并极大地影响着他们对企业印象的形成,对企业的品牌名誉等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因此,这类企业不会过多地在意承担社会责任需付出的一些成本,而是更重视在消费者面前塑造出友好有担当的美好形象,认为这是企业想要提升软实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
4.2 企业伦理文化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作为农业企业,其经济行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本身就承担着确保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大北农正是在其所构建的“企业观”“农业观”“公益观”等一系列伦理体系的指引下,不断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向市场提供高质量、高品质的农产品,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带动农民致富。在大北农成立的几十年来,不仅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同时也赢得了消费者与社会的认同,为未来企业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文化根基。
4.3 企业伦理越明确,发展程度越高,社会责任践行效果越好
企业伦理想要更好地指引企业行为,必须具有清晰的逻辑框架。以实力雄厚的民族企业华为为例,其在处理企业与客户、内部员工、股东、社会的伦理关系方面的实践为我们如何发挥社会伦理在企业履责中的作用提供了经验借鉴。其社会责任管理主要分为3个方面:激发主动履责的牵引机制、督促被动履责的推动机制、完善公正履责的规范机制。分别从内部拉力、外部推力与整体规范3个角度切入,伦理观念清晰,责任体制完善,员工参与社会责任践行的目标与路线也就更为明确。
5 企业伦理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的作用机制
企业伦理并非直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农牧企业的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之间存在着未知的作用机理,探究其传导的“内部机制”,有助于形成农牧企业伦理对社会责任履行的研究范式,更好地发挥企业伦理在社会责任履行中的重要作用。企业伦理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的作用机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伦理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的作用机制框架
5.1 企业经营管理伦理角度
从企业经营管理伦理角度来讲,主要涉及对股东、消费者、供应商3个主体的社会责任。其中,企业伦理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企业的盈亏情况,从而影响股东的资本投入与风险承担水平。对于消费者主体,企业伦理通过影响企业声誉,从而影响着顾客忠诚度、满意度及购买率等;对于供应商主体,则通过产品创新、产品供应及利益联结方式促使企业与供应商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助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5.2 企业生态伦理角度
从企业生态伦理角度来讲,主要涉及对政府、环境、社会3个主体的社会责任。其中,企业伦理是企业环境意识与生态保护观念形成的基础。一个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企业,会尽可能地减少生产中的污染,积极承担法律要求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责任义务,同时也会尽可能地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使产品生产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3 企业人力资源伦理角度
从企业人力资源角度来讲,主要涉及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其中,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最有活力的因素。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更是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参与,企业伦理下所形成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通过影响员工满意度、员工生产率、员工敬业度等因素,最终影响企业的组织绩效及社会责任履行的参与度与实施效果。
6 管理启示
6.1 完善利他利己的企业伦理,构建社会责任履行的自律机制
企业伦理作用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过程涵盖从制度构建、组织适应、奖惩配套及最终的全体员工参与多环节。同时,伦理型的企业文化更多地从伦理的角度建构和诠释“人”在企业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应有的职责担当[7]。因此,在众多环节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自觉自律地参与到社会责任履行的活动中去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不断更新完善组织内部的伦理体系,使之与企业发展和社会大方向所匹配,所构建的伦理框架应着重强调企业的自我约束,突出企业的社会责任,包含企业的经营思想、道德理念、价值观及伦理规范的执行情况,以此作为正确处理与利益相关者(客户、员工、投资人、竞争对手、供货商/合作方以及公众等)之间关系的伦理基石。同时通过自觉主动纳税或者参与各类支援社会公共事业的方式来履行社会责任,农业类企业应更注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问题。
6.2 及时更新管理者价值观念,引领社会责任践行文化风向
管理者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掌舵人,其经营理念与管理思维深刻影响着组织内部的文化氛围与价值导向。因此,管理者自身要有不断更新伦理观念的意识,明确企业对不同主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可通过对标相类似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中的主要内容与形式搭建本组织的社会责任框架,并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对企业内部伦理文化发展情况有着较为准确的把握,时刻用与时俱进的伦理观念引领规范企业行为。
6.3 运用“人本管理”,增强内部员工社会责任履行主动性
“人本管理”的内涵是把组织中的“人”视作最重要的资源,将其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就是要求以企业的共同愿景为引导,以组织、员工及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最大满足与调和为切入点,通过激励、教育、关怀、培训等管理手段,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满足员工各项需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终将企业伦理观念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8]。基于这一思想,作为一个企业,其社会责任的履行就不仅仅局限于公益捐款、扶贫救济、参与社会活动、提供社会捐赠等方面,还应包含企业对于员工薪酬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状况、自身价值实现、身心需求满足等问题的关注与管理[9],履行企业对员工的承诺。同时,重视对员工进行企业伦理文化的输出,构建激发员工主动履责的牵引机制,让员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社会责任履行的行动中来。
【参考文献】
【1】Zdonek Iwona , Mularczyk Anna , Polok Grzegorz.The Idea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Opinion of Future Managers—Comparative Research between Poland and Georgia[J].Sustainability,2021,13(13):1-20.
【2】郭朝阳,胡金龙,陈一锋.企业员工培训中伦理问题的探究[J].黑龍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1(06):83-85.
【3】黎世波.马克思人道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启示[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3):163-165.
【4】刘敬鲁.谢尔登管理的社会责任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38-42.
【5】徐雪高,张照新.农业龙头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履行动因与政策建议[J].经济体制改革,2013(06):63-67.
【6】范为常.农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之初探——以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例[J].中国农垦,2012(03):42-44.
【7】余陈乙.伦理型企业文化的人性视角解析与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05):37-44.
【8】程月明,黄倩铭,程怡,等.新时代背景下企业伦理管理的价值与对策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0(01):57-64+79.
【9】刘斌,谭书琪.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韧性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多维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22(01):11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