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 长治:向绿而生逐“光”前行

2022-05-30 10:48李家鸣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长治生产线车间

李家鸣

太行精神的主要孕育地—长治,一座发光的城市。抗战时期,千山万壑烽火燃燒,筑起抵御外辱的铁壁铜墙。当年的烽火依然是这片土地不竭的精神动力,激励老区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从让都市霓虹闪烁的LED,到肉眼看不见的深紫外光,煤炭大市续写着新的传奇;从硅料到电能,电能到光能,一系列奇妙的转换辉映出老区的新颜。

01

越来越大的电池片

超高洁净度的车间里,几乎看不到工人身影,一支支特殊的机械臂有序挥舞,各式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一片片光伏电池片接连下线。这是长治高新区潞安太阳能公司日常生产的一幕,光伏权威研究机构PV InfoLink的最新数据显示,这里的电池片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五,产品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换上专业洁净服,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走入智能液晶风淋室进行全方位除尘,然后穿过长长的参观走廊,走进单晶太阳能电池智能生产车间,现代化设备错落有致,看不到一丝灰尘。

“我们车间的6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还有2条生产线在升级改造,以满足大尺寸电池片的生产。目前,车间日产量达72万片。”公司生产指挥中心主任沈方涛介绍。他所说的“大尺寸电池片”,技术难点与制造关键工艺在这里已经全部攻克。

电池片边长增加16毫米,发电量提高10%,这家华北最大的晶硅电池片生产企业,以氧化铝钝化技术,搭配丝网烧结工艺,让双面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片在材料耗量上大幅降低。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光伏组件生产线,让良品率始终保持在98%,同时经过优化工艺,使光电转换效率再次提升0.1%左右。

“我们一直坚持光伏产品更新和性能提升,建立了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形成了独立的研发中心和核心研发技术团队,光伏产业链逐步延长,公司电池及组件技术始终保持着业界领先水平。”沈方涛说。

这里先后建成“山西省光伏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山西省光伏装备创新中心(试点培育)”等多个科创平台,累计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授权专利140余项。一个月前,还被授予山西省“企业技术创新奖”。

现在,他们又新增7个出口国,大尺寸电池片远销到比利时、柬埔寨、土耳其、以色列等国家,海外市场销售逆势飘红。

02

全力拼“薄”的光伏玻璃

进入2022年4月,日盛达二期光伏玻璃项目,已经完成了窑炉基坑的全部开挖工作。它可不只是上党经济技术开发区里的“明星”。放眼全国市场,都是领先的佼佼者。作为一家专业生产光伏玻璃的高科技新材料企业,日盛达产品厚度从行业通用的4毫米开始一路降低,并通过配套的钢化镀膜加工系统,使光伏玻璃透光率增加到94%以上。

机器轰鸣,窑炉旺盛,片片玻璃闪着粼粼波光“淌”过生产线······这些厚度仅为2毫米的光伏玻璃,具备向薄、向双玻组件、向多层次发展的产品优势,也引领着轻薄智能的行业潮流。总经理宋明生告诉记者,厚度的减少,意味着透光率增加,发电功率提高,运输成本减少,安装费用降低,在拼“薄”的路上他们永不停歇。

日盛达用技术高地抢占市场阵地,先后开发出背板打孔、丝网印刷光伏玻璃新产品。引进智能机器人提高产量,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透光率再次提高三个百分点。即将投产的二期项目中,采用的是最新研发的超薄压延成型工艺,再次将光伏玻璃的厚度刷薄至16毫米。

“过去我们生产一公斤光伏玻璃,需要1630大卡的热量,通过等宽投料技术,纳米喷涂窑炉全保温技术及远红外热反射技术,现在每公斤光伏玻璃能耗降低至1350大卡热量。”宋明生说,通过技术变革,日盛达二期项目具备日融化量2000吨、年产量8000万平方米的产能。产能提升的同时能耗却大大降低,产品原片单位产品能耗优于国标1级能耗限额。

“日盛达二期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也是我们布局‘绿色厂房的有效阵地,用自己的“资源”,发自己的电。”宋明生说,这里15兆瓦厂房屋顶光伏电站,年发电量1950万千瓦时,连同通过高温烟气回收发电的68626万千瓦时,两种发电技术每年可发电约8000万千瓦时,满足自身四分之一的用电量。

03

看见的和看不见的光

在LED的发光世界里,最常见的就是照明,红黄绿蓝点亮了生活的多彩,这些我们能看到的光,波长大约在400nm—700nm之间。其实还有一种紫色光,波长在370nm—410nm之间,再往下波长200nm—350nm的光线被称为深紫外线,肉眼看不见,但能够应用于公共卫生消毒领域的杀菌。所有这些光,在长治市区的一南一北呼应中光彩炫目,熠熠生辉。

在长治经开区高科华烨集团,每一个车间都已成为应对新订单的“赶工”一线。数据比文字表达更为直观,5年来,高科华烨封装生产线从550条到3000条;灯珠年产量从312亿颗到2100亿颗;显示屏核心高速贴片机从79台到550台,显示屏模组年产量从450万张到1800万张,在成功跻身中国LED企业第一阵营后,高科华烨正奋力成为中国RGB全彩发光二极管的龙头企业。

从“零”到“领”,从单彩到全彩,从单一的常规产品到高端节能、超小间距等全门类的产品链,高科华烨副总经理崔程远说,经过多年布局,长治LED产业发展迅猛,产值现在已经占到全省的95%,高科华烨与20余家兄弟企业正在携手发力。

照例“全副武装”,照例经过多道风淋室,才进入它的核心区域,长治高新区的中科潞安紫外光电车间。在这里,一个直径10厘米、类似透明光盘的外延片,正在进行光刻,匀胶、烘片、曝光、显影……深紫外项目专员李旭红告诉记者,光刻其实就跟暗房的原理差不多,要在几个车间反复光刻、蚀刻、蒸镀,再经过合金程序,最后被切割成LED芯片。

“我们的深紫外灯作为杀菌消毒的方案之一,在这次新冠疫情防控中走到了前台,连冬奥会都用上了。”李旭红的话语中透着骄傲,骄傲来自于眼前全球首条量产化深紫外LED生产线,拥有这条生产线的中科潞安是国际上仅有的集核心装备、核心材料、芯片制造、封装应用于一体的垂直整合型深紫外LED企业,形成紫外LED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可提供防疫装备、医用消杀、便携消杀等多场景、多类型消杀产品。

无论是对缤纷的执着钻研,还是对看不见的光的追寻,这座城市里一南一北两个LED企业,正散发着自己的光亮。

记者感言

一粒砂、一条产业链、一个产业集群,这个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是长治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重要一环。以光伏组件、光伏玻璃为主,形成从晶体提炼到光伏组件制造安装的整体垂直化光伏产业链。2021年,长治市光伏产业实现总产值70亿元。

向绿而生,逐“光”而行,聚焦新能源产业发展,长治市正发力成为综合能源和能源装备制造“两大服务商”,光伏、LED封装及显示屏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前三,LED、光伏产值分别占全省95%、5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0%,排名全省第一。

近年来,长治积极探索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加速构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扎实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到目前,众多企业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省级以上开发区数量位居全省之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78家。

摘自《山西日报》

猜你喜欢
长治生产线车间
方便小米粥亿级生产线投入运行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16000t锻造压力机生产线将交付
当当鼓
长治学院外语系
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开通
招工啦
“扶贫车间”拔穷根
把农业搬进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