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湘诗歌《催妆曲》的音乐美

2022-05-30 11:43:51廖玉萍
南北桥 2022年6期
关键词:朱湘韵律古典

[ 摘要 ]朱湘是“新月派四大诗人”之一,《催妆曲》体现了新月诗派“三美”的创造主张。诗歌节奏采用了一句三顿的音步,又以七字、八字的长句居多,语速悠扬;逗号、感叹号等标点的运用使诗歌间歇有序,层次分明,显示了诗歌的外部节奏,诗歌内在情感的流动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变换的押韵方式、舌尖前音以及纯净的口语入诗,使诗歌的韵律回环往复。古典的遣词造句,交互出现的平仄、复沓凸显了诗歌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 关键词 ]朱湘;节奏;韵律;古典

中图分类号:I1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6.055

朱湘(1904-1933),我国现代新月派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原籍安徽,1904年生于湖南,故名为“湘”。新月派诗人反对“五四”以来一些诗人散漫自由的创作原则,遵循闻一多提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主张,推动了新格律诗的发展。但朱湘并不是盲目地奉行“三美”原则,而是融入自己的创作理念,立足我国古代诗歌传统,呼吁新诗在向民歌学习的同时借鉴外国的艺术形式,延续中国古典诗歌的温婉和民歌的清丽,用旧有的元素去开拓新诗,为中国诗歌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催妆曲》是他于20世纪20年代被清华开除学籍后创作而成,诗中充满了袅袅不绝而又婉转悠扬的音乐美。

1    节奏与旋律之美

1.1  外在的节奏

1.1.1  错落有致的音步

闻一多曾提出“音尺”的概念,音尺由音节组成,在古典诗词中叫“顿”,在西方十四行诗中被称为“音步”。将诗歌划分出音步,以音步来控制诗歌的节奏是新月派诗歌的一大特点。《催妆曲》一诗用五个诗节描绘了“催妆”的过程,诗歌一节四行,每节每行字数相当,都以七字句和八字句交叉出现,诗节匀称,诗句均齐,在诗节的建构上体现出整齐而有变化的特点。全诗采用的是一句三顿的形式,每一句都是由三个音步构成,以二字尺和三字尺居多,其中还使用了2个一字尺和7个四字尺,于整齐的音顿中出现音尺数的变化,不仅在视觉上构成一种美感,而且也可以形成曼妙轻快、生动活泼的节奏,显示了灵动悠然的音乐美。

醒呀,/从睡乡/醒回,     uei        A     232

晨雞声/呖呖/在相催。     uei        A     323

看呀,/鸽子/起来了,     e           B     223

她们在/碧落里/翻飞。     ei          A     332

霞织的/五彩/衣裳,         nɡ       A     322

悬挂在/弯弯/月钩上;     nɡ       A     323

日神/也捧着/金镜,         nɡ       A     232

等候你/起来/梳早妆。     nɡ       A     323

画眉/在杏枝上/歌,         e           A     241

画眉人/不起/是因何?     e           A     323

远峰尖/滴着/新黛,        ɑi         B     322

正好/蘸来/描画双蛾。     e           A     224

杨柳的/丝发/飘扬,            ɑnɡ      A     322

她对着/如镜的/池塘;        ɑnɡ      A     332

百花是/熏沐/已毕,             i              B     322

她们身上/喷出/芬芳。        ɑnɡ      A     422

起呀!/趁草际/珠垂,         uei          A     232

春莺儿/衔了/额黄归,         uei          A     223

赶快/拿妆/梳理好,            ɑo          B     223

起呀!/鸡声/都在相催![1]   uei          A     224

1.1.2 轻快的语速

朱湘也善于根据诗歌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使用不同的語速,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作品的主题。《催妆曲》一诗描写了殷勤劝说画眉人起床梳妆的情态以及画眉人起床准备梳妆的慵懒之姿,在《催妆曲》中,为了表现热情、悠闲的内容,诗人采用的都是七字句、八字句。长句能表现催促画眉人起床梳妆的热切以及画眉人早起的慵懒,体现一种幽静、舒缓的气氛,所以全诗的语速就显得比较轻快。

1.1.3 巧妙的标点

标点符号不仅能为诗人的表情达意起到辅助作用,还能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产生效果。如《催妆曲》第一节中的“醒呀”和“看呀”这两个词后都有一个逗号把它们和后面的诗句隔开,还有最后一节中的两个“起呀”后面都有一个感叹号将它们与后面的诗句隔开,在这两节诗中的逗号和感叹号所构成的停顿,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人一种强调之感,只是感叹号表示的强调更为明显,将等待画眉人起床到催促画眉人梳妆的急切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首诗中的逗号和感叹号自然而然地表达了一种强调,全诗恰当地处理停顿,使诗歌语言显得间歇有序,节奏自然,语意层次分明,使诗歌的音乐美感表现得更为明显。

1.2  内在的诗情

诗歌的节奏同时也体现在内在的旋律上,诗篇节奏感主要受内在诗情的影响。《催妆曲》这首诗传达了欢乐明媚的情绪,其诗情是轻松活泼的。如第一节用晨鸡不休的鸣声和鸽子们在蓝天白云中自由翱翔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情景来暗示时间已然不早,闺中人是时候起床梳妆了。第二节直接将“日神”拟人化,通过描写它捧着金镜等候“你”的情态来表明万事俱备,只待闺中人起床梳早妆的现实场景,表现出等待闺中人起床梳妆的殷切之情。最后一节又与第一节相呼应,通过“春莺儿衔了额黄归来,鸡声仍在声声相催”进一步强调了催促闺中人早起梳妆的主题。诗歌活泼明朗的氛围透露出那种欢乐美妙的情感和轻快跳动的节奏,使诗歌婉转悠扬,具有音乐美。

2    回环的韵律

2.1  押韵的多样化

第一是尾韵,诗歌共五节,除了第二节诗歌外,其余四节诗歌的韵式都是相同的。在第二节诗歌中,这四句诗末尾的“裳”“上”“镜”和“妆”都是押“nɡ”韵,是AAAA式的韵式结构,属于排韵,其余四节则是AABA的韵式,这两种韵式结构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第二是间韵。间韵是指在同一个句中出现两个或多个词语形成的押韵关系。如“醒呀,从睡乡醒回”中的“睡乡”和“醒”押“nɡ”韵,“晨鸡声呖呖在相催”中的“鸡”和“呖呖”押“i”韵。第三是蝉联韵。所谓“蝉联韵”,是指两句诗中前一句末尾的词语与后一句开头的词语彼此构成押韵关系。如《催妆曲》第二节中第三句“日神也捧着金镜”中的“镜”和第四句“等候你起来梳早妆”中的“等”押“nɡ”韵。诗人朱湘不仅在诗节内使用蝉联韵,而且在节与节的衔接处也使用了这种韵,例如诗歌第三节第四句“正好蘸来描画双蛾”中的“双”和第四节第一句“杨柳的丝发飘扬”中的“杨”押“ɑnɡ”韵。朱湘在《催妆曲》一诗中通过对音韵的安排,蝉联反复,一咏三叹,不仅将等候画眉人早起梳妆的殷切心情表达出来,也使诗歌的意境美与音乐美完美交融。

2.2  轻柔的舌尖前音

反复运用声母也可以形成一种回环复沓的韵律美。朱湘喜欢在诗中集中运用zh、ch、sh、z、c、s、j、q、x和零声母y。《催妆曲》一诗亦是如此,经统计:全诗总计150字,21个声母中的每个声母在这首诗中的平均占字数为6.25,声母为zh、ch、sh、z、c、s、j、q、x的字有66个。z、c、s是舌尖前音,zh、ch、sh是舌尖后音,j、q、x是舌面音。朱湘是安徽太湖人,太湖一片属于吴方言区。在吴方言中,“没有翘舌音”,即没有舌尖后音声母[2]。另外,在现代汉语的语音演变过程中,“尖团合流”,即把方言中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的z、c、s、ɡ、k、h改成j、q、x。在吴方言中,j、q、x也发成z、c、s。因此zh、ch、sh、z、c、s、j、q、x的发音都是舌尖抵住上齿背。按发音方法来分:zh、ch、z、c、j、q为塞擦音,sh、s、x为擦音。相对而言,擦音和塞擦音的开口度比较小,与塞音、鼻音、边音声母的发音相比更温柔婉转,诗中大量使用擦音和塞擦音,营造了一种和谐、温婉、轻柔的氛围,加强了诗歌的音乐美。

此外,零声母y在《催妆曲》中的使用频率也很高。该诗中以y为声母的字有13个,约占8.6%,“零声母字的开头虽然说是元音,但在实际发音上往往带有那么一点同部位的摩擦成分,例如‘衣‘鸦的开头就带有与i同部位的摩擦成分。”因此,零声母y是一个半元音,与诗中的zh、ch、sh、z、c、s、j、q、x这些擦音、塞擦音形成一种呼应,使得《催妆曲》中有一种回环往复的旋律美,语音轻柔婉转,更显示出此诗的飘逸柔美。

2.3  淳朴自然的口语

“沈从文指出,朱湘的诗歌‘全部调子建立于平静之上,整个的宁静,在平静中观照一切,用旧诗中属于平静的情绪中所产生的柔软的调子……”。[3]朱湘的《催妆曲》是基于平静的诗调来进行创作的,诗人在营造这种安和宁谧的氛围中融入许多具有口语化色彩的语言,通俗易懂,使诗歌贴近现实,令人倍感亲切。如“醒呀,从睡乡醒回”,“看呀,鸽子起来了”这两句诗就是以自然的口语打开诗歌全篇,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兼备自然和谐的律动感,表达更为真切、强烈。诗句“杨柳的丝发飘扬”和“她们身上喷出芬芳”更是日常生活口语化的真实写照,凸显淳朴自然的情调。另外,诗歌当中还使用了本身就带有口语色彩的词汇,如“醒呀”“五彩衣裳”和“赶快”等词语杂糅到诗歌里面就更加具有平朴自然之美。诗歌通过简单鲜明的语言,使事物更加真实可感,如诗句“画眉人不起是因何”就同日常生活问答一样,拉近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3    古典的遣词造句

3.1  化用古典题材

朱湘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其父朱延熹出身翰林,后又连任江西学台和湖南道台等官职,母亲也是清代名臣之女。朱延熹主张以诗书理家,因此朱湘从六岁起就开始学习《诗经》“四书”等古籍,深厚的古诗文修养使他的诗歌蕴含着古典意蕴。苏雪林曾评价他“善于融化旧诗词,旧诗词的文词、格调、意思他都能够随意取用而且安排得非常之好。[4]”《催妆曲》一诗便是化用了古典题材,画眉人早起慵懒弄妆的姿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唐代诗人温庭筠在《菩萨蛮》中描写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情景,使人感受到一种古典美。温庭筠作为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菩萨蛮》描写了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受《菩萨蛮》的影响,朱湘在《催妆曲》中不仅化用了《菩萨蛮》的古典意境,在诗中表现出等候画眉人早起梳妆的殷切心情以及画眉人早起慵懒的姿态,也在诗歌中运用了不少带有古典韵味的字词,比如“碧落”“新黛”“双蛾”“熏沐”等。通过这些古典字词的运用,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和谐柔婉的气氛。

3.2  声调的平仄相间

朱湘认为“平仄是新诗所有的一种珍贵的遗产,也是中文音律学中的一种特象,不可忽视或抛置。[5]”平声高扬、开朗、绵长,所以是扬;仄声低沉、收敛、短促,所以是抑。《催妆曲》一诗分为五节,每节四行,共20行诗。这首诗的诗行大部分采用的是“仄起平收”式,比如第一节中的“醒呀,/从睡乡/醒回”是“仄仄/平仄平/仄平”,诗句感情先是内敛的,然后又转向开朗,循序渐进地表现了等待闺中人起床梳妆的殷切之情。另外,《催妆曲》一诗还采用了“仄起仄收”和“平起平收”的格式。如第二节中的“日神/也捧着/金镜”是“仄平/仄仄仄/平仄”,第四节中的“她对着/如镜的/池塘”是“平仄仄/平仄仄/平平”,虽然这两句诗都有些出律,但它们都是平仄交替出现,声高声低,错落有致,将催促画眉人早起梳妆的恳切以及画眉人早起梳妆的慵懒之姿都显露出来。朱湘在《催妆曲》这首诗的韵脚的使用上产生一种乐感,将平声和仄声这两个不同的声调交互出现,使诗歌的语言形成了一种抑扬顿挫的声律美,增强诗歌的音乐美。

3.3  叠字的复沓

复沓又称复唱、重叠、叠章等,指诗中对某些字句有意识地重复出现,是诗歌典型的表现手法。复沓既能帮助诗歌内在情感的表现,又能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在《诗经》中就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表现技巧。《催妆曲》中的“晨鸡声呖呖在相催”中的“呖呖”是叠字,这两个相同的字音进行重叠后,声母相同、韵母相同,形成婉转回环之美。“呖呖”用来形容鸟类清脆的叫声,用这个词语可以营造出一种绵延而又久远的语调和氛围,描绘了清晨时分、太阳初升,连绵不断的鸟叫声和鸡鸣声互相应和,在催着美丽的新娘起床这一情景。还有“悬挂在弯弯月钩上”中的“弯弯”也是叠字,月亮的“弯弯”有一种俏皮又悠远的意蕴,又巧妙地刻画了当时的场景。呖呖和弯弯为这首诗歌蒙上一层绵延婉转的面纱,增加了音乐的美感。

参考文献

[1]朱湘.草莽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5-16.

[2]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106.

[3]缪丽芳.朱湘其人与诗[J].江淮文史,2017,(2):104.

[4]苏雪林.论朱湘的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263.

[5]朱湘.诗的产生,朱湘散文(上)[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293.

[ 作者简介 ]廖玉萍,女,江西萍乡人,郑州师范学院,教授,本科,研究方向:语言学及语言运用学。

猜你喜欢
朱湘韵律古典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8
春天的韵律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2
怎样读古典诗词?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12
韵律之美——小黄村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3:58
等了许久的春天
等了许久的春天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熊熊的岂止是火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