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个热爱工作、刻苦钻研、乐观向上的“铁汉子”;在师傅眼中,他又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屡次取得科技攻关成果的“小巨人”。他就是李旭军,曾获得“十大杰出青年”“先进生产工作者”“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要注意控制电流和焊接速度,尤其是熔池的形状,要保证熔透的前提下防止烧穿和熔滴下淌……”8月30日,记者在山西北方机械操作间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李旭军。一头短发,看起来清爽干练,戴着黑色无框眼镜,给人第一印象更像是一个“斯文书生”。他手持防护帽蹲在焊接训练板前,耐心指导着正在学习新工艺焊接的新学员。
在同事眼中,李旭军是一个热爱工作、刻苦钻研、乐观向上的“铁汉子”;在师傅眼中,他又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屡次取得科技攻关成果的“小巨人”。他曾获得“十大杰出青年”“先进生产工作者”“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每一个荣誉的背后,是努力和汗水。
踏出校园大门,进入新的环境,一切对于李旭军来说都是崭新的开始。要把书本里的理论知识变成手中火光四溅的“焊花”,需要日积月累的学习和上千次的实操练习来巩固。短短几年,李旭军从初出茅庐的学徒蜕变成可以独当一面的“老师”。
为推进冶金专业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公司的应用与研究,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李旭军勇挑重担,带领项目团队完成了轻合金材料加工技术研究,通过开展铝、钛合金从毛坯到成品全流程制造技术试验,完成了焊接、机加、表面处理等专业技术攻关。他还开展了灭火弹自制工艺技术攻关,提升了产品质量。
在李旭军手中,轻材料加工融合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像是一个艺术,经过他的焊缝,犹如“羌芳华自中出”一般,外观呈现银白色,排布均匀,可以看到较浅的半球状熔斑,其表面美观平滑,焊接接头熔合线清晰,成品形态较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当问到这些焊缝如何成形时,他解释说:“由于我们都是密封焊接,对重复率有一定的要求,这些焊接轨迹要一条压着一条,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类似鱼鳞状条纹。但好的焊工,焊缝的牢固结实是基础,这一个个鱼鳞样式清晰致密便是添花效果。我们这里培养出来的焊工,好多人都能做到这样,这也是我带学徒最骄傲的地方。”
在所有焊接中,最考验技术的当属立焊,李旭军的立焊技术让大家拍手称赞。成品工艺焊接要根据成品的最后形态去进行焊接,摆动要到位、均勻,不然焊缝就不是特别好看,很可能咬边,熔池金属和熔滴因受重力作用,具有下坠趋势,和焊件分开,也容易产生焊瘤,非常考验焊工的技术。“平地焊得会,还得焊得好看,立焊更要好好培养,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精密技术。”李旭军说。
由于公司很多产品在焊接过程中基本采用人工焊接方式完成生产任务,很容易出现焊缝不均匀等问题。作为一线带头人,他带领团队对新材料结构件进行梳理,研究自动化焊接过程,提升了焊接质量及生产效率。在铁白铜相关焊接资料不完善的情况下,他通过查阅标准、深入调研、更换焊丝、优化工艺参数等,完成了该项焊接技术攻关,填补了公司铁白铜焊接技术的空白。
哪里有活,哪里就能看到李旭军忙碌的身影。为拓宽公司火炮制造领域核心能力,他一头扎到一线,攻坚克难,带领团队针对典型材料开展高性能热处理研究,通过创新淬火技术,优化效果,提高了强度及韧性。经过不断地潜心钻研,在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兵器集团质量QC小组等大赛中多次获奖,带领创新团队连续两年蝉联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山西赛区一等奖,并闯入全国总决赛。
“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是他心中的信念,追求工艺上有所突破,实现自身价值。作为一名工艺人员,经常会出现各种技术难题,他带领团队累计攻关化学镀镍技术、镀铬技术、海装产品工艺技术等,为公司承揽业务提供强大的保障。
作为冶金室兼新工艺室主任,为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他制定了“立足岗位、务实创新、努力争创一流班组”的口号,坚持各专业轮流上岗,做到一岗多能,完成了多个科研项目的冶金准备工作。在完成各项重点工作的同时,在环保型生产线建设、安全管理、合理化建议、质量管理、降本增效等工作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山重水复的科研攻关路,只有潜心求索,自强不息,才能探索到前方的柳暗花明。李旭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敬业精神、忘我的担当进取,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彰显了责任与担当,创造了突出业绩,赢得了领导和广大员工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