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文风,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面对现在受众年轻化、内容个性化、交流互动化的全媒体环境,如何打破传统新闻报道“曲高和寡”的窠臼?如何为时政类新闻注入“亲和力”,让新闻更加“接地气”?只有不断增强“四力”,改进文风,深入基层一线,采写时从群众视角出发、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讲述故事,这样读者才会喜欢,产生共鸣,新闻报道才能够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主题报道亦是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决策、重大活动及相关社会热点进行组织策划。而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规定动作做出亮点,关键就是要讲好故事。
基层一线是滋生好新闻的肥沃土壤。新闻报道要想做到鲜活生动,记者只有带着主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在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要成为沟通政府和百姓的桥梁,要从“大局着眼,小处入手”,放高眼界把握报道题材,放低身段讲述百姓故事,真正察民情、听民声,这样采写的新闻才能够“顶花带刺”,带着“新鲜的露珠”。
梳理近年来各类新闻奖获奖作品会发现,选题紧扣时代热点、拨动群众心弦、引起受众共鸣的报道占了多数,尤其故事性的讲述方式,不仅呈现了时代面貌,也起到了舆论导向作用。
以2019年度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一等奖的通讯《一份来自兴县程家梁村的“渴”望》为例,这篇通讯从程家梁村曾经接雨水、化雪水“喝水难”开始,生动讲述了在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政策下,在村支两委党员干部和县水利部门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全村饮水工程全覆盖的故事。生动、鲜活展现了吕梁一个深度贫困村庄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折射出吕梁社会、经济的发展成就。
脱贫攻坚类的报道很多。这篇报道从程家梁村村民从“无”到“有”喝到了甘甜的自来水这样一个小事件展现大时代,角度新颖,读来引人入胜。这样的新闻,就是一篇深入基层跑出来的好新闻。
2020年,《中国扶贫》杂志社与吕梁日报社联合采写的关于吕梁脱贫攻坚的系列报道,也是一组非常“接地氣”的新闻稿件。以《产业扶贫的“吕梁探索”》一文为例,文章的三个小标题:思路多、拓市场,市委书记鼓励卖粽子,家门口走上致富路;规模大、销路广,枣叶变茶叶,蔬菜进大棚,传统农业开“新花”;强基础、打品牌,矿老板养山猪、种香菇,转型“转”出新路子,分别就是三个小故事,这样的小标题与传统小标题不同,通过平民化、生动化的语言,让报道更具亲和力,更加“接地气”。
这组稿件的采写,记者们下了很大的功夫,连续一周,采访团深入吕梁市石楼县、交口县、中阳县、临县、兴县、岚县的城市乡村,看老区发展变化,听百姓心声,与干部聊出路、和企业家探未来,获取了很多鲜活的一手素材。因此在写稿时,记者可以贴近生活,从平民百姓视角入手写作,把容易做成“新闻八股”的老套报道,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呈现,写成了一篇有情有景、见事见人、生动可读的亲历报道,文章十分具有可读性。
作为党报记者,在日常报道中接触时政、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如果在采访中,记者不会寻找新闻角度,不会用贴近生活的语言讲故事,报道就会变得晦涩难懂,千篇一律,读者很不买账。而要想为文章注入“亲和力”,就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这一宗旨。
因此记者在写稿中时,首先要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群众,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老百姓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新闻?把“群众在想什么、群众需要什么、群众担心什么”作为新闻内容策划的中心,再用群众听得懂、看得懂的报道方式去报道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并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实事求是,抓住主要矛盾,提升新闻的感染力。
抓拍大师布列松说:“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里,都有个决定性的时刻,这个时刻来临时,环境中的元素会排列成最有意义的几何状态,而这个形态也最能显示这桩事件的完整面貌。有时候,这种状态转瞬即逝。因此,摄影家必须抓住这一时刻。”摄影家讲究抓拍,文字记者也是如此。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有意味的故事不仅要“讲”出来,更要“看”出来。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具备看见细节观察大势的“眼力”。这个眼力分两个方面,一个是观察细节,所见为所得,另一个就是要把个例置身于宏观大势中去看,既能看得见“点”,还要看得见“面”,记者是公众的眼睛,要通过眼力,引导读者在纷繁的故事中,看到事物发展的方向。
我们常说,写新闻要以小见大,“小”可能是一个典型的细节、情节或者镜头,而这个“小”,却能够给读者带来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见沧海的感受。吕梁日报2022年6月15日刊发的《执法改革“加速度” 为民服务“零距离”》一稿,正是用小切口对文水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进行报道。文章开头以西槽头乡综合行政执法队对村民倾倒垃圾开具了第一单处罚决定书为新闻点,折射出近年来吕梁市通过持续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全面提升治理能力,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翻遍当代新闻史,范长江、穆青、郭超人、艾丰, 无一不是走万里路,访百家人,通过融入火热的社会生活,釆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素材,锤炼出传世精品。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要恪守“脚板底下出新闻”的信念,深入田间地头、坐到百姓炕头,平民视角报道,百姓语言讲述,增强报道亲和力、影响力,这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责任。
(作者单位:吕梁日报社 阮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