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融入秦创原平台 助推汉中高质量发展

2022-05-30 09:57汉中市科学技术局
新西部 2022年6期
关键词:汉中市汉中科创

汉中市科学技术局

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坚持高位统筹,构建管理政策体系;高点谋划,构建创新协同新格局;融通联动,促进“两链”深度融合;引育并重,优化人才服务;蓄势赋能,助推重点工作提质增效。形成了“四梁八柱”的支撑措施,推动了汉中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2021年3月30日启动大会上汉中市作为第一批三家地市之一,与西咸新区管委会、西安交通大学签署了《西部科技创新港“两链”融合示范区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并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按照汉中市分管领导要求,在陕西省科技厅领导协调下,汉中市科技局相关领导曾多次带领秦创原汉中科创中心工作人员,到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西安中俄丝路创新园等地就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的工作职能、运作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学习。

高位统筹,构建管理政策体系

一是由主要领导挂帅,明确工作职责。作为全省第一批在秦创原建设飞地科创中心,第一批签订《“两链”融合示范区校地合作框架协议》的地市,汉中市成立了省内首个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全面领导汉中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工作,并已逐步形成全市合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新格局。汉中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主任,市直48个部门主要领导和县区委书记为委员,全面领导汉中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工作。秦创原汉中飞地科创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领导小组、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积极联系,主动对接各国家级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孵化器、知名高校,为汉中解决产业共性问题、企业技术难题。

二是及时制定并督促落实各项政策。制定《汉中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及配套任务推进表,印发了《汉中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政策包》,发布“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科技创新产业链长制工作方案”,制定《汉中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汉中市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实施办法(试行)》《汉中市提升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十条措施》《汉中市关于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推荐办法》《汉中市绿色循环发展科技投资基金投贷联动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构成全市“1+1+8”顶层设计创新政策体系,形成了“四梁八柱”支撑措施,推动了全市高位统筹、高效运行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高点谋划,构建创新协同新格局

一是通过建设融入秦创原(总窗口)西安飞地的秦创原汉中(飞地)科创中心,密切线下对接。汉中市建设的环陕理工创新创业园(秦创原汉中创新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和学研小镇三大核心平台承接总窗口的外溢和融入,在环陕理工创新创业园示范点建设秦创原网络平台汉中分平台,线上融入秦创原供需互动交换资源共享。

二是谋划建设沿西成高铁科创大走廊汉中段,构建高铁沿线创新资源聚集、技术成果转化、产业转移承接通道,打通科技创新资源流转通道,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无缝对接。在沿线县区、园区建成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培引一批延链补链企业,实施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将大走廊打造成为区域双创中心的重要枢纽和核心引擎。

三是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模式,引导汉中专业科技孵化企业按照秦创原总窗口要求建设离岸孵化器,推动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建设。

四是加快成立区县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平台。立足县域内生物资源发展优势,与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深入对接。建设了略阳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平台,搭建产业孵化平台、研发平台、转化平台、大数据管理平台,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研发、孵化和转化能力。构建“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平台+专业园区+乡村基地”的发展体系,变资源链为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推动略阳绿色食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成立了秦创原汉中创新促进中心宁强分中心,正在筹建镇巴、汉台分中心,多个维度促进全面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有力提升了汉中市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了区域创新的新格局。

融通联动,促进“两链”深度融合

聚焦科技资源统筹协调高效配置,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充分流通、互乘放大。

一是建设秦创原汉中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平台,建设“一网一端一微”的应用平台架构,与省内各高校、院所等实现互联互通。汉中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平台是以秦创原总窗口平台为模板,结合汉中实际建设科技创新综合服务的平台,设立在汉中高新区环陕理工创新创业园内。今后将持续做好全市科技资源的梳理,不断扩充数据范围,及时更新系统数据,进一步提升秦创原网络平台数据的广度和质量,统筹推进市县及高新区网络平台建设,向全市提供优质便捷科创服务。

二是创新搭建“科技鹊桥”线上线下交流合作平台。为破除科技成果转化“壁障”,打通产学研合作“堵点”,汉中市科技局创新搭建“科技鹊桥”线上线下交流合作平台,通过联动北京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汉中工作站、秦创原汉中科创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动态更新企业需求清单、创新资源清单、关键技术清单,全力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寻求合作契机,赋能创新发展。“进、知、解”活动开展以来,汉中市科技局全面宣传“科技鹊桥”平台功能,广泛收集需求清单,强化跟踪对接,切实当好创新服务金牌“店小二”。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对接北京中关村、中航天一院、浙江文创等100余家院校企,促成新一代智能感知科研生产基地、智慧城市医疗康养建设、生物医药政产学研合作等一批项目签约,协助80余家企业解决了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药、种植、养殖、深加工、经营管理技术等难点堵点。下一步,汉中市科技局将进一步发挥“科技鹊桥”交流合作平台作用,为科技资源要素与企业牵线搭桥当好“红娘”,以科技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校企融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依托秦创原同中国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蒜泥科技孵化器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建立稳定的技术协作关系。尤其是加强与西交大对接,围绕汉中“3552”现代产业体系,先后多次邀请专家团队来汉中深度调研,整理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和重点技术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全力弥补创新链、产业链短板不足。汉中市科技局牵头起草了陕西科技大学和汉中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为汉中农产品加工、中药材产业、生态旅游管理与环境保护、绿色循环产业及粮食安全生产发展,在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提质增效与安全利用方面,提供急需的人才和技术支撐,借助“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汉中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科技力量。目前,陕西科技大学“土壤修复技术成果——绿色循环智慧农业示范园”技术成果在汉中落地示范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四是深入贯彻中省关于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的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汉中创新驱动新高地要求,加快建设秦创原汉中汉丰双创街区,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龙头企业,集聚创新创业资源,为汉中市六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发展新动能。

五是主动融入发达地区。在招商对接活动频繁、招商资源富集区谋划设立汉中市科技局招商工作联络处。同时,支持汉中高新技术开发区、汉中经济开发区、汉中航空智慧新城在北上广深等国内一、二线城市建设离岸孵化器。

引育并重,优化人才服务

汉中市立足于建设区域科创中心战略定位,进一步提高对招才引智工作的思想认识,加大业务指导和宣传力度,确保政策能够精准入企,将秦创原高层次人才项目作为促进主导产业提质增效迈向中高端发展的重要抓手,引进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服务汉中,以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联合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共同成立汉中技术经理人培训基地,常态化进行技术经理人培训工作;组织培育“科学家+工程师”“新双创”队伍,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300余人;认定40个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和85名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选派科技特派员752人,服务脱贫村951个,带动农户2.16万户;选派“三区”人才148名,引进新品种81个、新技术145余项;聘请李应红、张平院士为市政府科学技术顾问;成立“一锋专班”,全力支持清华大学博士、北京八度阳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一锋及其团队利用自身技术资源和清华大学的人才、资金、科创资源,引进清华人才来汉中聚智创新、投资创业,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在汉中建设清创八度创新谷和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蓄势赋能,助推重点工作提质增效

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过程中,积极融入秦创原理念和资源,汉中成功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成为全省第三家国家创新型城市,且排名由全国72位进位到69位。汉中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R&D)达到1.4%、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64%,均位列全省地市第二位。新认定54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瞪羚企业和3家潜在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09家,净增长49.5%,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5家,净增长37%。积极通过北京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功能,转移优质适用的科技成果到汉中转化孵化。全年完成科技成果登记399项,技术交易合同登记168项,登记金额8.77亿元,占年度推进指标的25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0.55%。汉中市获2021年度陕西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三等奖6项。陕西航空硬質合金工具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荣获202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猜你喜欢
汉中市汉中科创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汉中市人民医院
国 宝
汉中之战(续)
汉中为王(二)
汉中情
汉中仙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