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前进方向 释放创新潜能

2022-05-30 09:57铜川市科学技术局
新西部 2022年6期
关键词:铜川市铜川高新技术

铜川市委、市政府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作为发展的头号工程,坚持高位推动、搭建平台、培育主体和集群,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主线,以重点产业“链长制”为统揽,以创建国家高新区和省级农高区为承载,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建设成效显著。

科技创新既是陕西省的优势所在,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最大动力和潜能。去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坚持高点谋划、强力推进,创造性地提出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铜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作为发展的头号工程,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主线,以重点产业“链长制”为统揽,以创建国家高新区和省级农高区为承载,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建设成效显著,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统筹布局,成效显著

1、高位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成立领导机构,召开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暨铜川市创建国家高新区推进会,印发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任务推进表》《政策包》和《任务颗粒化清单》,形成高位推动格局。围绕“西安研发、铜川转化”“关中建设、铜川增材”“陕西制造、铜川配套”,深化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理工大学等院校合作,初步形成了“秦创原铜川创新谷+N个飞地园区+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N个产业基地”的秦创原铜川模式。

2、建设平台,立体联动“孵化器”构建迈出新步伐

一是高标准建设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与西安交通大学、航天科技和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等42家高校院所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先后引进谢赫特曼、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光机所等团队,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21个,建成谢赫特曼诺贝尔奖新材料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物联网绿色发展研究院、铜川空间科技研究院、铜川高端装备产业研究院等重点企业研究所(院)31家。同时,引进高端人才263人,取得知识产权372项,培育孵化企业62家。申报通过全省第一批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19个,争取省级研发经费1830万元,位居全省第二。

二是高效率建设中国西部创新港铜川创新谷,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飞地科创中心、成果孵化中心和人才引育中心。全年对接高校院所32家,正在积极推进落地科技成果。

三是高效能建设铜川创新创业孵化园,累计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國家级星创天地2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9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80家,转化应用重大科技成果项目66项,开发新产品近200项。铜川创业大街搭建中德职业教育联盟和市职业技术学院“双创”平台,成功孵化企业89家,培育规上企业6家、新业态企业6家。

四是R&D经费投入持续增长。2020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达到1.86亿元,较上年增长51.2%,投入强度为0.49%,较上年增长了0.14个百分点,增速排名为全省第三,强度增量排名全省第四。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为1.76亿元,较上年增长54.4%,投入强度为0.60%,较上年增长0.19个百分点。

3、培育主体,成果转化“加速器”打造取得新成效

一是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全年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增长75%,增速排名全省第三。全年为2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兑付奖补资金52万元。

二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速育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设立2亿元的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源头培育,新增科技服务机构5个。制定出台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办法,通过省级认定瞪羚企业1家,潜在瞪羚企业1家,实现了零的突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8家,同比增速达57.1%,增幅位居全省第三;入选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企业50家,受到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奖励195万元,排名全省第三。全年为17家高新技术企业兑付奖补资金340万元。

三是实施上市企业“飞龙计划”,星邑空间、澳威激光、铭帝等7家企业获批为省级上市后备企业。

四是加紧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全年新增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培育对象10家,在培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达到20家,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700万元,金额增幅110%,专利授权同比增长85.4%,位居全省第一;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2件,实现国际专利申请“零突破”。

五是加速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加大金融对新兴产业“专精特新”科技类、创新型企业孵化培育力度。全市地方金融机构达到22家,累计向150余家市场主体提供金融支持19.84亿元。

4、培育集群,“两链”融合“促进器”构建实现新突破

以重点产业“链长制”为统揽,聚焦航天科技、光电子等优势产业集群,着力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推动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迅猛增长,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1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21亿元,同比增长78.1%。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9.2%,提高了5.5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在全市制造业投资中占比为20%,提高了5.8个百分点。

铜川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全省排名第三,依靠科技助力转型发展取得实质成效。集卫星研产、组网、测控、应用及航天动力、航空航天装备为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链初步形成,集聚了星邑空间、深蓝航天、灵动飞天等航天科技企业31家,转化科技成果60余项,被省委军民融合办公室授予“陕西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

光电子集成产业园聚集了澳威激光、隽美经纬、日月芯、铟杰半导体等23家光电子制造企业,建成了陕西省先进光学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激光技术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等4个技术平台,已具备半导体新材料、硅基光电子、5G通信用光电集成芯片、激光雷达、光纤传感、红外晶体材料的生产制备,初步形成了从设计研发、原料制备到生产应用、检测封装的完整光电子集成产业链条,被纳入全省光电子产业“追光计划”“一体两翼”总体布局。

5、国家高新区和省级农高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

高新区“一区三园”发展构架基本成型,初步形成了以铝基新材料与装备制造产业为引领,以商业航天、光电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工作成效受到省政府表彰奖励,铜川国家高新区创建作为全省重点工作写入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周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畜禽、水果、蔬菜、育种、苗木、休闲观光”六大主导产业基本成型,“果菜肉蛋奶”五个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成,省级农高区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

巩固成效,持续推进

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坚定了铜川市建设秦创原创新平台的信心和决心,铜川市十三次党代会也从更高层次、更大跨度上为秦创原建设擘画奋斗蓝图、明晰工作路径。2022年,铜川以六项重点工作为牵引,持续推进秦创原引领科技创新发展,为铜川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1、抓统筹谋划部署,带动整体工作推进

一是印发《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任务颗粒化清单的通知》,按季度从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等方面,细化分解了13家牵头单位61项颗粒化清单,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强化年度考评与督查,成立联合督导调研组,围绕2021年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及创建国家高新区、省级农高区任务推进情况对各区县、各园区、市级各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督查调研。

三是多次赴省科技厅汇报对接2022年秦创原工作,争取上级部门对铜川市秦创原工作的支持。举办走进秦创原总窗口学习月活动,铜川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先后两次赴西咸新区考察调研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学习借鉴平台建设、创新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市级各工业园区及科技型企业负责人近百人参加。

四是加速建设秦创原(铜川)创新促进中心。对西咸新区、商洛市、榆林市、咸阳市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建设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与市委编办就秦创原(铜川)创新促进中心组建方案进行多次沟通,并上报《中共铜川市科学技术局党组关于变更铜川市科技创新与应用中心为秦创原(铜川)创新促进中心的请示》,市委编办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并表示全力支持此项工作。

2、抓创新平台搭建,完善区域创新布局

一是推进各類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分别组织推荐2023年陕西省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第五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单体类)2个,陕西省博士后基地4个。启动铜川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联合体项目申报,陕西省激光技术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在加快筹建,镁高镁诺奖(铜川)新材料有限公司获批陕西省新型研发机构,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获批省知识产权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立铜川市第三批院士工作站(室)、专家工作站10家,组建了光电子和新型建材产业联盟。铜川铜瓷特种瓷制造有限公司已与交大陶瓷实验室杨建锋教授联合创办研发平台,共同研究增韧型氧化铝陶瓷绝缘子技术。

二是加快“双创”孵化载体建设。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服务体系,铜川029Cu飞地园区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孵化载体,铜川创业大街、铜川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均被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列入“众创空间国家备案”拟推荐名单。积极融入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建设,在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设立秦创原铜川飞地孵化器,并于6月25日在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揭牌暨签约仪式上进行了签约。

3、抓创新主体培育,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跟踪培育,对域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面摸底,宣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认定工作程序及相关奖励机制,多方联系解决企业在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企业入库的填报和指导工作,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3家,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0家(其中,申报高企20家,第一批省厅审核通过1个,第二批审核通过10个)。

二是举办2022年全市重点企业科技研发暨科技企业政策宣讲培训会、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政策宣讲暨科技创业导师培训会,围绕厅市联动重点项目的申报、方案制定、申报程序和创新联合体组建方法进行了交流,对科技型企业申报省级项目、企业研发辅助账进行了指导。召开全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对中、省最新科技创新惠企政策进行了全方位解读。

三是组织企业参加2022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暨第二届秦创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累计有21家企业报名参赛。

四是筹备铜川市“以建促升、对标创建”国家高新区推进大会,制定《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铜川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印发《铜川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省级双创孵化载体、2021年度首次认定的瞪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首次入库的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奖励的通知》,对2021年度首次认定的1家瞪羚企业、1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首次入库的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4家省级“双创”孵化载体兑现奖补资金550万元。

4、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解创新发展难题

一是制定《铜川市重点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实施方案(试行)》(铜科发〔2022〕1号),调动社会力量攻克制约铜川市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二是开展2022年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技术需求征集,编制《2022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指南》,解决制约铜川市重点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

三是组织申报2023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累计有10家企业完成申报,其中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一般项目9项。加速全市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及产业化,征集市级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2项,申报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

四是组织申报秦创原引用高层次人才项目39个,成功立项22个,涉及15家科技型企业,涵盖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陶瓷基复合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获批省科技厅年度专项补助753万元。推荐铜川新材料产业专利运营(中心建设)能力提升项目、铜川秦瀚陶粒科创企业专利运营赋能项目等2个项目申报省级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项目。

五是扎实推动厅市联动重点项目实施,成立陕西省厅市联动重点项目铜川光电子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及陕西省厅市联动重点项目(铜川光电子产业)专家委员会,制定《陕西省厅市联动重点项目(铜川光电子产业)实施方案》,先后召开市级、省级厅市联动项目市级专家论证会。目前,《陕西省厅市联动重点项目(铜川光电子产业)实施方案》已以市政府名义于6月17日报送省科技厅。

5、抓人才队伍建设,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一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畅通民营企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定通道,打通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为取得突出业绩的工程技术人才开辟职称评定绿色通道。2022年已选拔出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才18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1人,工程师95人,助理工程师72人,通过绿色通道考核认定工程师40人。组织66人开展工程系列和工艺美术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其中15人取得工程师和工艺美术师任职资格,51人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

二是搭建科技人才队伍,举办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揭牌启动暨12项合作协议签署仪式,积极探索打造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铜川特区”模式。制定《铜川市科技创业导师管理暂行办法》,初步建立101人的科技创业导师队伍。3人入选陕西省科技创新人才,其中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李斌获省级科技专项补助10万元。打造市级基层人才示范引领活动示范点,推荐9名优秀创新创业者申报市级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2支研发团队入选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名单,成功申报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22个,推荐陕西省博士后基地4个。

三是制定《铜川高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创业团队实施办法(试行)》《铜川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评选管理办法》《铜川市关于围绕重点产业链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的若干措施》,不断优化人才成长和服务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四是编制发布2022年度《铜川市重点产业链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发布各类岗位需求94个、人数需求516人,为推动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一示范四高地”打造提供人才保障。

五是依托“三区”科技人才和百村特派员组建5支科技成果转化的农业技术推广团队,向科技厅推荐备案45人为“三区”科技人才,获取国家专项支持90万元,为百村特派员争取省级专项补助25万元。

6、抓合作交流,助力高质量融合发展

一是全力推进省属公办本科院校建设,向省政府报送了《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省属公办本科院校的报告》,向省教育厅上报《在铜建设省属公办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设置规划》。6月16日,方光华副省长召集省级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研究推进在铜川筹设省属公办本科院校工作,表示将对此事给予大力支持。

二是抢抓高校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机遇,对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和西安石油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在铜川转化落地和创新平台共建事宜,在第六届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上分别与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进行了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签约。

三是积极开展科技招商,组织参加第六届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全面展示铜川市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成效、国家高新区创建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效。铜川市组团参会成效显著,被大会组委会授予“最佳科技成果展示奖”“最佳组织奖”。开展京津冀精准招商引资活动,先后对接京津冀企业66家,签约项目62个,涉及金额108.63亿元。

前途光明,锐意进取

着力打造科创转化高地,增强转型发展的创新动能,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突破,整合创新资源,完善对接机制,打通堵点断点,实现创新链、要素链、责任链有机融合,是今后五年铜川市转型发展的重点任务。我们将在新的赛道上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高效率、更优环境”,全力推进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引领科技创新发展,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潜能,进一步凝聚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1、加速推进“三器”建设

加快秦创原铜川创新谷建设,扎实实施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制,组建政府、企业及科研院所多方参与的创新联合体;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数“倍增”行动,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科创板等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加速国家级孵化载体在市级孵化载体和市级高新区建设布局“双清零”;探索异地孵化器落地及平台进驻方式,争取在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设立秦创原铜川飞地孵化器。

2、加快國家高新区和省级农高区创建步伐

今年是国家高新区升级现场考察评审的关键之年,也是创建国家高新区的攻坚之年,铜川将加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坚持“以建促升、对标创建”,围绕航天科技、光电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轻量化新材料、航汽配套高端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领域主动作为,通过政策支持和“双招双引”,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力争全年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260亿元。

积极推进省级农高区建设,集聚各类要素资源,持续建强园区创新平台、加快培育“园区+农业+科技”创新业态,努力把周陵打造成具有渭北旱塬及铜川特色的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基地。

3、全面提升资源统筹能力

加速建设秦创原(铜川)创新促进中心,构建创新促进中心体系,总结推广“秦创原铜川创新谷+N个飞地园区+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N个产业基地”的秦创原铜川模式。

完善铜川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云平台功能,将其打造成本地特色秦创原网络平台,实现与秦创原总网络平台互联共享。组织实施厅市联动重点项目,全面落实会商机制,围绕光电子产业链条,研究布署厅市联动重点项目,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等平台,实现“平台+项目+人才”一体化发展。

加强与省科技厅和高等院校深度合作,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争取承接更多科技项目在铜川落地、更多科技成果在铜川转化、更多科技人才在铜川创业。

猜你喜欢
铜川市铜川高新技术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峥嵘岁月刻进党员灵魂——铜川耀州区这样上党课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狮 舞
铜川探索党建工作绩效第三方评估
“旅游+”助推铜川全域旅游发展
陕西省铜川市环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