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升级,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大晚小学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反复研讨,总结提出了“三环五步”模式教学法,依据此法,各科教师积极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我们邀请到了大晚小学的几位教师,请他们谈谈如何利用“三环五步”模式教学法开展课程教学,以期为各学科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基于“三环五步”范式的幸福课堂
一年以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大晚小学以“幸福课堂”为统领思想,积极构建课堂新范式。所谓教学范式是指教学共同体对教学所共同持有的信念性理论和观点。在这里,教学共同体主要指教学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只有这三方对教学有共同的信念,在实际的教学中才会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提升师生在教学“生活世界”里的幸福感;共同信念使教学共同体在统一教学范式下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学范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
“三环五步”教学范式,主要由三个环节和五个步骤组成,“三环”是指在课堂教学共分为三个环节,即“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五步:明确目标—引导自学—指导研讨—汇报展示—反馈测评。
第一环“提出问题”,是指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启迪思维,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从而诱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动机,恰当地引导学生思考、动手和交流,使他们形成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只做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二环“探究问题”,是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探索、归纳,亲自感受知识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三环“解决问题”,是前两个环节的升华,主要为学生的自由发展创设一个舒展灵性的空间,为学生潜能和情感的开发提供契机。课堂上通过对知识内涵理解和外延的引申,既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五步”是三个环节具体落实到如下五个步骤上。
第一环“提出问题”,落实到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明确目标”,教师把每节课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转化为问题,通过知识问题化,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解决面临的问题,引领学生钻研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第二环“探究问题”,落实到课堂教学是第二步“引导自学”和第三步“指导研讨”。“引导自学”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生生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指导研讨”是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探究问题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第三环“解决问题”,落实到课堂教学是第四步“汇报展示”和第五步“反馈测评”。“汇报展示”是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所带来的快乐,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此过程中也得到正确引导。“反馈测评”是教师对知识进行深化、拓展和迁移,采用课堂检验的形式,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再经教师評析,引导学生达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知识迁移,达到举一能反三、触类会旁通的学习效果。
在建立了“三环五步”课堂范式后,我们开始让教师“用模”,我们依据课堂对话原则,设立了课堂流程图,要求教师课堂按照这种范式设计教案。同时营造课堂对话和谐氛围。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行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打破自己在学生心中那种严肃、刻板形象,在课堂中宽容接纳每一位学生,不贴标签,允许每个学生有差别,因材施教。
“三环五步”课堂范式非常重视集体智慧。首先通过系统地集体备课,利用“三环五步”范式进行教案设计,完善各个环节,利用同课异构发现问题,调整策略,强调对话有多种形式,师生、生生、生本、师本、师生与编者等,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核心是要抓住“互动式”,要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整合,尤其是抓住在教学过程中“师”与“生”这两个重要主体,着重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其相互作用,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最佳教学的效果。
“三环五步”课堂范式的推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课堂真正发生,让课堂真实有效,幸福课堂已具雏形,教师不再“课堂猛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有更强的可塑性。
(文/李锡)
◎ 以“三环五步”落实“口语交际”课任务
纵观语文的口语交际课,一直没有引起语文老师足够的重视。很多老师在上口语交际课时候草草了之,目标不明确,也有部分老师“摸不着门道”,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口语交际课流于形式。借助“三环五步”,上出口语交际新活力,就是让老师们在上口语交际课的时候有“框架”指引,以“口语交际”问题为中心,通过三个环节“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落实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借助五个步骤“明确目标(一步)、引导自学(二步)、指导研讨(三步)、汇报展示(四步)、反馈测评(五步)”来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提升口语交际的课堂效果。在运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优效果。
提出问题,明确交际目标
一环,提出问题。在这一环中第一步为明确学生的口语交际目标。2011版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纵观小学语文各年级的口语交际编排,虽内容不同,但无不指向解决生活实践中的人际交流问题。在每个学段,口语交际的要求不同,在制定口语交际的学习目标时需要勾连《语文课程标准》,需要勾连学情,还要“瞻前顾后”,关联整个单元的学习。总之,目标的设定要科学,同时还需要根据口语交际的学习目标来设定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把学生带入即将开展的口语交际的重心上来。问题的设置可以不止一个。
探究问题,畅所欲言
二环,探究问题。探究如何倾听、如何表达、如何交际的问题。在“引导自学”这一步,主要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本次口语交际即将探究的问题进行铺垫。到“指导研讨”这一步,往往需要教师出示研讨的任务,搭建探究的支架,让学生进行小组研讨学习,完成口语交际的任务。
“引导自学”,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自我思考,喚起他们的探究内驱力。“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的学习方式。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学生才会在大脑里形成初步的思想。没有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的环节就缺乏了学生的真正参与,学生充其量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无法成为学习的“主体”。
指导研讨,指的是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学生根据口语交际的需要开展小组研讨的学习。小组研讨,本质上是“合作学习”。但必须是在学生独立思考,有自我见解的基础上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取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而小组研讨则能有效地避免教师机械地灌输口语交际的知识,而变成指导引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研讨来习得这些交际知识。
解决问题,汇报反馈
“解决问题”环节包括了汇报展示和反馈测评。汇报展示和反馈测评,是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课口语交际目标的一个窗口。通过汇报展示和反馈测评,能大致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口语交际技能。
由于口语交际更重视的是“实操”,因此,在口语交际课堂,创设较为真实的口语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在口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模拟生活,让学生更有表达与倾听的欲望,也更容易真实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汇报展示环节中,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下,通过倾听、表达、交流来不断反思自我,提升自己的交往技能。
在口语交际课中,汇报展示和反馈的方式更多是指向“口头表达”,而非“书面汇报或书面测评”。反馈测评,既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掌握得如何,也可以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完成,形式可以多样。
“三环五步”课堂模式,最显眼的好处是框架清晰,路径清晰,为教师们搭建了上课的框架和解决问题的路径。而“五步”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该模式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驱动、指导研讨、反馈测评。把握住了核心以后,步骤可以灵活调整,其他形式也可以多样,可创新。
(文/李洁丽)
◎ “三环五步”在习作课上的运用
一直以来,习作对学生来讲是一道难迈的坎,对教师来讲是“一本难念的经”。尽管现在统编教材开始重视阅读与表达并重,阅读铺路,由读到写,重视交际语境的写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一直以来的惯性思维总会导致写作落入俗套。利用“三环五步”模式构建习作真课堂,就是以习作问题为中心,通过三个环节“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落实习作课堂目标,通过五个步骤“明确目标(一步)、引导自学(二步)、指导研讨(三步)、汇报展示(四步)、反馈测评(五步)”进行习作教学。在用模的过程中,根据习作课堂的特点进行灵活调整,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一环提出问题,在这一环中第一步明确学生的习作目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人生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所以,在定课堂目标时,要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单元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明确目标,才能在后面的环节围绕目标进行教与学。
探究问题,打开思路
二环为探究问题,探究如何写、写什么的方式方法。在“引导自学”这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观察,形成初步的素材。到“指导研讨”这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的点拨指导,打开学生写作思路。“引导自学”,目的就是让学生首先自我思考,回忆搜索以往的生活点点滴滴。只有自我思考了,才会在脑海形成初步的构思,就算构思模糊,像雾又像雨,但起码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习作过程,不是再现生活,因为生活又包括了外在生活对话与内心自我对话。文学概论中提到:写作的过程是物—感—思—文的过程,它需实现内化、意化、外化的三重转化。一般来讲,在外在生活中发现事物,接着在内心生活里认识事物,最后才通过习作来反映事物。由于外在生活是习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先在外在生活中发现事物。作前指导课就是打开学生的思路,必须要给时间、空间让学生独立思维,在明确了习作的学习目标后,创设情境,模拟生活。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的碰撞,才能促使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猜想和想象。这种小组探究的目的不是得出讨论问题的答案,而是利用其他人的观点、思路来印证自己,完善自己的思考。
解决问题,汇报反馈
第四步的“汇报展示”,就是通过小组内的汇报或班级的汇报,展示自己的习作思路。对听者来讲,也是一种促动,因为汇报者相当于在作口头习作,在教师的及时点拨下,尤其是对一些细节的追问或补充,成为全班同学共同参与修改的口头习作。人人参与,人人收获了经验。
第五步的“反馈测评”,更多的是通过学生的口头习作,发现有哪些学生还没打开思路,还没选好素材,教师对这部分的学生就要提供点对点的帮助,指导他们如何搜寻素材,如何选定主题。作后评,利用课堂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更多的是展示优秀的习作,展示一些典型毛病的例文进行现场修改。当然,我更喜欢每个学生的作品都面批面改,虽然占用个人的时间比较多,但效果会更好。
习作教学,并非只是课堂四十分钟的事,想要收获好的教学效果,除了写作指导课上必要的方法指导外,丰富学生课前的积累更是习作教学的重头戏。所以,我们要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要创设情景,在师生对话中搜寻记忆中的素材;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日常小事中丰富自己的内心对话。
利用“三环五步”课堂模式,更加聚焦习作教学目标,在课堂搭建支架,让学生通过自我观察、思考,再到小组研讨、思维碰撞、丰富体验,然后口头表达、及时点拨、自我修正、下笔落文。这样的课堂促进了习作真正发生。
(文/黄丽娜)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大晚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