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代县黄酒原料采用山西特色小杂粮,依古法工艺酿制,口感绵香,在民间有不错的口碑,市场认可度较高,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8月3日,山西四达酒类饮料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李俊介绍说。在他的引荐下,记者电话采访了代县黄酒第六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全国乡村工匠”李全锁,了解了代县黄酒醇香绵长的发展史。
代县黄酒酿制历史悠久,其制作技艺广泛来源于民间,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主要是自产自销及赠送亲朋好友。明清时期,以代县阳明堡为中心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制酒工艺。清末民初,阳明堡缸房所产的黄酒已很有名气,畅销周边地区。
四达酒业始建于2000年,改制自1969年成立的代县糖厂、代县酒厂。李全锁生于1957年,作为黄酒非遗传承人,对黄酒酿造技艺了如指掌。他在电话中向记者说,代县黄酒之所以口味独特,首先要源于当地特有的农作物——黍米。代县处于生产黍米的绝佳地理位置,当地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因此比周边其他地区所产黍米品质较高。其次,滹沱河东西横贯代县全境,深层地下水水质甘洌,可直接饮用,为酿酒的上乘好水。代县黄酒酿制技艺看似简单,但熟化程度、酒曲的选择与用量、摊凉温度、发酵温度及时机的控制等多个工艺过程,只能由经验丰富的技工操作,凭目观、手感及鼻闻来控制,一些经验只能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去感悟,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述。
李全锁介绍说,正是具备以上特质,才使代县黄酒历久弥新。“你比如头道工序,浸米、淘洗,这需要用直觉和味觉来把握。浸米,是为了米质吸水膨胀,使淀粉颗粒之间逐渐疏松起来,并发酵产生一定的酸度,便于蒸煮糊化、糖化发酵和形成黄酒独特风格。浸米,一般在每年的低温环境下进行,这样黍米不容易变质,且没有蚊虫干扰,可以避免黄酒沾染蚊虫变质。”
四达酒业在传承与发展中,注重于挖掘、整理、传承黄酒独特酿造技艺,不使其因种种原因失传或改变。为保护身怀绝技的老技工(老工人),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公司采取进修等形式,培训年轻管理人才,促进传统生产方式的传承发展;在国家支持的基础上,每年从利润中抽出10%的资金,用于黄酒酿制技艺的挖掘保护。2011年,四达酒业作为保护单位,代表代县黄酒酿造技艺列入山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提高黄酒品质,从2013年以来,公司制定了阶段性的发展计划,包括成立代县黄酒酿制技艺研讨会,统一种植350亩黍子基地,专人巡视管理,确保无污染原料的供应,并建成了代县黄酒酿制技艺展示厅。近年来,四达公司创新发展,李全锁携手公司执行董事李俊与山西省农业大学李亚莉教授、山西省功能食品研究院李云龙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杜丽平教授等共同进行了技术攻关,开发了全营养谷物的“藜麦黄酒”、富含黄酮的“苦蕎黄酒”、富含花青素的“黑糯玉米黄酒”等功能性黄酒,备受业界关注,获得了市场的认可。2020年申报入选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19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目录”。
长期以来,由于无序竞争,低档低质的代县黄酒充斥市场,让代县黄酒一度陷入了“知名度高、美誉度低”的尴尬境地。
2021年,李全锁与李俊作为发起人和主要起草人,联合山西省品牌研究会、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山西省酒业商会、山西省酿酒工业协会、山西省老字号协会、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黄酒学院等权威单位,共同制定了《代县黄酒(代州黄酒)》团体标准T/SXPP006-2021。该标准禁止了国标允许的食品添加剂,将关键质量指标提高到国标黄酒的2~2.5倍,用数据定义了高品质代县黄酒。
公司还积极投身黄酒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改造,主持开发的《黄酒瞬时灭菌煎酒控制系统》《黄酒前发酵定时搅拌控制系统》《黄酒前发酵恒温控制系统》3项软件系统于2020年获得国家版权局授予软件著作权登记证。2022年,由他们主持开发的5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这些改进与发明,降低了产品的不稳定性和酸败比例,提高了出酒率和产品的品质。今年公司积极规范内部管理,经过严格的评审后,已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20~2021年,四达酒业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中国国际黄酒产业博览会、中华老字号博览会、中博会、农博会等国家级、省级展会、论坛及活动31次,在全国范围内拓展了代县黄酒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四达酒业直营的6家“代州黄酒”专卖店在太原、北京陆续开始营业,让更多消费者能够近距离了解、品味高品质代县黄酒。
匠心酿造,酒味飘香。代县黄酒在父子两代人的传承下,再次焕发出亮丽的光彩,他们的坚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大众的称赞。1993年,李全锁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个人二等功;1996年,李全锁获聘高级经济师;2021年11月,获聘为山西省食品工业协会酒业专业委员会委员;2022年,李全锁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乡村工匠”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