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小学阶段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学科,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综合能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小学数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将生活情境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抽象性,不易懂的特点,在有些小学生看来数学课就像在听“天书”一般,使得产生一些抵触情绪,从而丧失学习数学的乐趣。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这一新教育模式的提出,恰好解决学生对学习数学抵触的情绪,将抽象的数学转换成学生日常生活中了解的,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加热爱学习数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可以全方位的发展。例如,追及问题是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且遇到的问题。已知题目:现有A、B两辆车从甲、乙两座城市同时相对出发,城市间道路是直线。两车第一次相遇时A距离甲城95km,在到达对向城市后即刻返回,第二次相遇时A距离乙城25km。问两城的间距是多少。题目中没有速度,只有行驶过的距离,所以学生按照题意分析:第一次相遇,A车行驶了95km;第二次相遇,两车一共行驶了3个城市间距,即A车行驶了95×3=285km;A车到达乙城市后返回又行驶25km,因此285-25=260km就是甲乙两城市的间距。对于这类抽象数字题目,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化的行驶实际进行分析,激发分析兴趣,根据题干信息顺利解答。
小学数学课本中,越来越多的课程导入都是以日常生活为背景展开,创造问题情境,将日常生活的情境作为课程导入,能够更好地启发小学生学习数学问题,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学习状态,促使小学生思维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同时,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许多章节最后都有一节以应用为主要学习的内容,其中应用多以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情境为主要内容,将生活情境融入数学教学当中,不仅对学生学习数学有所帮助,更帮助小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相对于书面化的文字语言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实行新的教学模式,将生活化引入日常教学当中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白云山学校徐衍姣 )